第一次入缅参战之回忆
回到目录页那是庄严伟大的战斗!至今回忆起来,有余味:凡是参加过那种战斗的人,决不会忘记自身的骄傲与荣誉。骄傲什么呢?我们做了历史上首次远征国外的英雄!又有什么荣誉呢?使盟邦人士重新估价了中国军人的精神与力量,打下了同盟合作的基础,从此才有第二次入缅作战创造了以后缅北辉煌的胜利!缅北的辉煌胜利,人皆知道是中国驻印军奋战得来的;然中国之有驻印军,原就是这一支远征队伍为其基干。本师——新二十二师——正是这支远征队伍中之一部,自第一次入缅参战,苦斗亘月,转进荒蛮之野人山,又经三阅月始达印度,其中艰苦奋斗之经过,震动中外,实开历史上未有之奇迹。我们今日面临缅北之胜利,又目睹中印公路之开放,追源溯本,固知为第一次入缅远征所一贯发展下来的结果!
第一次入缅,是在民国三十一年春天,战斗地点是在缅南仰光通曼德勒之干线。那时敌人是第五五师团,配备还有强大的特种部队,先于三月中与我二〇〇师战于同古,被其围困,本师在三月底开赴支援,奔驰于缅命广大的原野,官兵莫不兴奋。
我先头部队六五团于二十五日与敌人一四三联队在同古以北之叶达西附近接触,直到二十七日师主力逐次集结,二十八日晨开始向敌攻击,我右翼六四团于激战数小时后,便攻占沙洼地附近村落数处,获敌马颇多,我六五团则猛攻南阳车站一鼓而下,二十九日继续猛攻。三十日卒使二〇〇师突围而出,由西汤河以西向北退至后线憩息。这一战,可以说是本师的下马威,给了敌人一个大的创伤。
本来,敌我兵力悬殊,装备方面敌尤优于我,我以一师兵力和劣装备作中流砥柱的战门,所恃唯有坚强的意志与侠义的精神,认为济人之急扶人之危而远征异域,保卫缅甸全土,正符合古圣先贤存亡继绝的遗训。故英勇壮烈,牺牲在所不辞,使强大的敌人,不敢仰视!嗣本师令合逐次抵抗,以掩护军主力集结平蛮纳决战为目的,初改攻势防御,继则节节与敌战斗,逐次向后转进,此种战法,非掌握确实,运用灵活,不足以臻事功。我退守斯瓦河岸,战斗之激烈达于最高点,敌凭势炮火,动辄千发,敌人固欲速行其愿,恨不得一下直薄瓦城,但我守军屹然不动恶战三昼夜,双方均感疲惫不堪。当我已经退至叶尼附近时,敌人尚趑趄不前,半晌不敢越过斯瓦河,足见敌人谨慎恐惧的一斑。
但就在这时候,西线英军不战而退,普罗(洛)美仁安羌诸地宣告失守,使我军右侧背暴露于敌,形势极为不利。时九六师已在平蛮纳构筑工事,严阵以待,然而会战的计划被迫放弃,本师由平蛮纳以西山地向瓢背附近转进,派六五团驰赴棠吉支援友军,六六团则防守他希方面,我仅有六四国兵力据守瓢背。瓢背地区辽阔,交通支线错杂,敌人于突破平蛮纳的后,其五五师团主力全部并配战车五十余,再加上空军出动,协力向瓢背猛扑,四月廿五日战斗极形惨烈。是役我阵亡营长以下二百余人。他希与梅克提拉方面亦鏖战终日,与敌胶着;后来师主力向曼德勒急遽转进时,我六六团一三两营失去联合,六五团第一营因掩护棠吉方面友军撤退,亦脱离掌握,均为形势所迫自动开道归国。本师到达曼德勒时,缅京已成灰烬,街市建筑物被炸成焦土,触日凄凉之至!是时腊戍已陷敌手,退路被切,本师乃于五月一日掩护全军向曼德勒西北之新果转进,五月四日全部渡过伊洛瓦底江,始告脱离战场。然当面的敌人虽告脱离,而天然敌人——高山、森林、大雨、饥饿、疲劳、疾病一一相袭而至,经三个月之惨苦,然后到达印度,因是牺牲者累累。
综观是次援英之役,我死伤千余人,敌之死伤与我略等。以战略来说:此次本师任务,可谓圆满达成,虽独立作战整月缅土卒告不保,然我军之武勇精神,已充分现于此三点:
一是攻必克,如我之攻占南阳车站;
二是守必固,如我之固守斯瓦河;
三是退不乱,如我之逐次抵抗,节节退,皆予效人无可乘之隙。
嗣后转进野人山,饥寒交迫,虫蚋瘴疫,死亡枕藉,而日夜雨水淋漓,开路以进,涉千涧之险,行万山之巅,虽疲惫达极点,然仍整然抵印,完成史无前例艰难伟大之撤退,无非我中华民国军人优良德性之表现。
所以第一次入缅远征,军事上虽云失利,但已埋下了第二次入缅战斗胜利的种子。因为此次所受的经验与教训,已为我驻印军全盘接受并改进;而过去我们一切的痛苦,更是换得今日一切光荣的媒介。因此,我们对于第一次入缅参战经过,实毕生不能忘记的一件事!
录入校对:第N个日常
来源:抗日战争战时报告–印缅之征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