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第五军攻略昆仑关作战经过检讨

    回到目录页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第五军攻略昆仑关作战经过检讨

    军事委员会编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初版

    凡例

    一、本书系率委座宥酉川侍参代电交下,总顾问所呈第五军在昆仑关作战经过检讨报告饬研究后编印为抗战参考丛书第二十二种。

    二、本书仅就总顾问原报告译本付刊,故无目次之分,惟文内对第五军将士英勇抗战事迹纪述翔实,对我缺点讲评甚有价价值,足供同袍参考借镜而矫正我之错误。

    ○第五军攻略昆仑关作战经过检讨

    ○总顾问报吿原文

    委员长钩鉴

    兹谨将第五军在昆仑关作战经过加以检讨报吿如下:

    在此次桂南战役中,第五军以突击之姿态,与敌苦战经月,所得经验,颇为丰富,此种极宝贵之经验,自应广为运用,俾成为全中国抗战前途争取胜利之保障。

    第五军此次对敌精锐师团之一的第五师团勇猛攻击之结果,确在事实上证明其所负突击军之任务,业经光荣完成,诚不负高级统帅负托之重。

    此次攻击系山地战,在此山地中敌争先已有充分准备筑成坚固据点,第22D、200D尤其荣誉第一D之官兵对此山地之攻略大多经过激烈战斗或白刃战,敌虽处境甚危,但始终顽强抵抗,未曾投降,所有第五军各团虽进展较迟,但仍不断前进,猛烈攻击,成百成千歼灭敌人。

    一月以上激烈战门之结果第五军虽与其他各军同样未能充分完成其任务,但是桂南会战主要任务之一,却经达成,敌第五师团之二十一旅断及其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全都歼灭(该旅团长系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九塘被击毙)遗尸六千,遍布昆仑关,九塘,六五三,六○○高地,及六塘罗马林(译音)一带,而二塘三塘等处医院,伤兵充溢,此皆第五军官兵训练有素英勇抗战之明证。

    在此次战役中,参加作战者,不只一个第五军,但吾人须明白指出此次作战最力,成绩最大者则为第五军。该军自始至终,继续担任主攻,击破敌第二十一旅团之功,首推第五军也。

    观察第五军整月不断战门之结果,吾人发现其优点如下:

    一、行军力极强。山地行军,异常困难,然每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且能保持良好之战斗力。

    二、员兵能耐劳苦。虽遇寒雨及补给不上时,亦能毅然决然不顾一切,遂行任务。

    三、各师官兵常负伤不退。继续作战,可见第五军士气旺盛,精神教育优良之一斑。

    四、对敌坚固据点,攻击得法,故常能接近敌人,实施白刃战。

    五、步机枪及迫击炮射击良好,手榴弹及刺刀使用得法,善于利用地形地物及伪装,证明☐兵射业及战术训练优良。

    六、工兵及通信兵等亦能尽量协助步兵发挥攻击威力遂行任务。

    七、战车部队行军力极强,由桂林至思陇司,计程四六三公里,战车行军六夜到达,且机件未发生损坏情形,此系驾驶员及技术人员,训练优良之证明。

    八、战车防御炮工作尚佳,但因地形复杂,使用过于审慎,致未能充分发挥其最高度之技术效能。

    九、司令部虽亦有若干缺点,然一般工作尚佳,尚能表现指导作战之作用,了解其任务,并于全部战役中能掌握所属部队。

    十、该军作战过程中,唯一之交通要道为邕宾路,因敌机轰炸关系,军队给养,伤兵撤退,均须于夜间实施之,但后方组织健全,处置得法,弹药,粮秣,燃料及各种输送,均无间断,使全线得有充分保证,亦可谓在复杂战门条件之下给养弹药等之补给,均有良好之训练也。

    其较弱之点,即为伤兵之撤退,旋经设法纠正,嗣后此种工作自能日趋改善也。

    中国军队欲求抗战早日胜利,必须注意改正缺点,故除列举第五军之优点外,对其缺点,亦应提出,此等弱点在其他部队中亦有之,要皆非原则问题,故改正较易。

    兹试就第五军奉到命令后所下决心及处置而言之。

    敌人目占领昆仑关,九塘,八塘后,构筑工事,布置防御,达十昼夜之久,其阵地正而达七十八公里,纵深五十六公里,利用地形,构成严密火网,形成坚固之防御地带,其在各高地所筑据点,可四面射击,其火力相互掩护,突击部队梯次配备于纵深地区。盖复杂之山地与丛林形成敌人防御战车,火力配备及秘密机动之有利条件。此外则利用其后方公路迅速增援。

    昆仑关一带敌之兵力最初计有三个至五个大队(官兵约三九五一员,马约五四○匹,步枪约二八一八支,手机关枪约一○八挺,重机关枪约二四挺,掷弹筒约一四四支,三七公厘战车防御炮四门,七五公厘山炮四门,七五公厘野炮四门)上述火器与山地配合,使敌人防御阵地之规成极为有利,增援部队能适时到达,因之其防御力量及突击部队之兵力,较平常约增二倍以上(附敌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三日昆仑关八塘防御配备图)

    敌我兵力之对比,仅就第五军—主攻军—与敌比较,我亦占优势,但须以主力攻击为条件。第五军详细研究情况后,为遂行上级之命令起见,乃于二八年十二月十三日下攻击决心(参看附图)此种决心颇为正确。

    一、完全适合上级所给予之任务。

    二、决定包围歼灭敌人,颇为正确。

    三、意图简单,明了。

    但是吾人同时应指出其重要缺点如下:

    (一)在十公里之广正面攻击,仅派荣誉第一师担任之,附以战车一连,山炮一连,其兵力及火力几不及防御之两倍。在此种强敌及复杂地形下,殊难收相当成效。

    (二)三分之一兵力(第二百师)留在第二线为预备队其炮火力全未施用。

    (二)第二十二师配属山炮二门,迂回五塘六塘其任务为切断道路,阻碍敌人由南宁增援,并向北进攻,协助第一师,歼灭昆仑关之敌。在开阔地形敌可使用炮兵及战车故欲完成此种任务,实属困难。

    (四)以训练较弱之补充团加入作战致使补充兵力消耗过早。

    (五)所有炮兵几全☐军长掌握。因缺乏无线电及电话等通信工具,步炮未能取得密切联络,致炮兵指挥困难。

    因此可得结论如下:

    正而攻击任务,既在予敌以致命之打击,但兵力火力之部署又欠充分,应于正面部署强有力之兵力及火力,但事实上仅使用步兵三分之一,炮兵四分之一,战车五分之一。

    最可惜者,以上缺点,于战斗发展时,不能迅速改正,且有时更加深刻,如:

    去年十二月十八日晨我军开始反攻,荣誉第一师分为两个纵队进攻,右纵队由第一团第二团及补充兵一营编成,配属战车一连,以炮兵三连为掩护,任务占领昆仑关。左纵队以第三团编成,任务占领六五三高地。该纵队之进攻,应有炮兵一连担任支拨,尔后任务占领白头山高地及九塘西南高地,但左纵队进攻六五三高地时,遭敌头强抵抗,因损失甚大,致进展迟缓,迨至午后,师长迫不得已,派遣部队增援该团,又我右纵队第二团进攻之际,未能与战车协同,战车前进越过步兵,与步兵失却联络,单独攻击昆仑关,致遭敌火射击,损失战车二辆,步兵争夺罗马(译音)高地时,(昆仑关北)亦未考虑与战车队恢复连络。

    第二十二师(该师及各补充团之任务见附图之一)因山路行军,进行迟缓,故迟至十二月十九日晨,始抵五塘六塘,以其主力加入战斗。迂回八塘之补充团,遭敌抵抗,未能前进,彼似等待第一师由正面歼敌后,由北向八塘前进也。第九十九军由东及东南攻击七塘,虽到达七塘,但经该处敌人抵抗,致遭受损失,一时未能整理。

    因此攻击系开始之第一日,(十二月十八日实际作战者,仅荣誉第一师。该师虽受极大损失,但卒能利用炮兵火力逐渐完成任务。在此应指出者,指挥第一师之步炮兵协同作战,虽感种种困难,但成绩尚优良。如是日十五点十五分钟敌机出现战场,步兵俯伏地上,炮兵停止射击,攻击全停。

    故是日第五军虽有第一师之勇敢进攻,及炮兵之优良成绩,终未能全部完成预定任务。

    十九日晨,第一师重新开始攻击,战斗异常激烈,屡与敌作白刃战。英勇之第一师,是日猛烈进攻,致左右纵队失去火力联系,结果仅完成任务之一部分。

    第二十二师虽整日奋战,但仍未达预期效果。该师所达成者,为切断邕宾路,阻止敌军增拨昆仑关,但以兵力不足,未能协助第一师由侧背攻击八塘。实际该师在十二月二十七日以前,纯系与敌增拨昆仑关之部队作战也。至十九日晚,第五军长,始决定以二百师加入荣一师左右纵队之中央,并直接指挥左纵队。二百师之任务首先占领六五三及六○○高地,然后协同荣一师占领昆仑关及九塘,二二师及补充团任务仍旧。

    观乎最初决心及令二百师增加作战之一切措施,吾人可得下列结论:

    一、军长觉包围难奏功,改以主力由正面攻击,歼灭敌人。

    二、将荣一师第三团及补充营改归自己掌握,不啻将该师由主攻变为助攻,并剥夺师长预备兵力。

    三、主攻任务改由二百师担负,兵力增加二倍,任务则反缩小,仅命令其攻击前进五公里。

    四、此时既知二二师之困难,及九九军各部无力完成其任务,仍未能改用战术上之逐步包围,而续实施战略上之包围,殊不知此时战略上之包围,其成功已成疑问。

    五、既知各预备团勇于完成任务,但因装备不佳,不能灭敌人,却未将其调近步二百师之左翼,以便取得炮兵援助。

    十二月十九日午后八时二百师进至攻击出发位置,时五军之态势有如附第三所示。

    二十日至二十九日间之战斗,未有多大战果,但此期间,显有下列特点:

    一、敌人在昆仑关一带,配备步兵二大队以上之兵力,加紧空军活动,积极防守,有时且向我局部反攻。

    二、我五军之进攻无大进展。

    三、任务延未完成,致使军长不得不另采办法。

    为达到歼灭昆仑关敌人之目的,二十九日采有下列决心:一、以二二师(注一)主攻昆仑关及九塘,该师配属山炮二连,七五口径野炮一连,三七口径炮四门,战车一连,并以一五○口径榴弹炮一营支援之。

    二、以二百师由右翼进攻,协力占领昆仑关及九塘,该师配属三七口径战车防御炮四门。

    三、以荣一师之一二两团占领四四一高地而坚守之其三团及补充团,控置为军长之预备队。

    四、六六团由六塘撤回,归二二师长指挥。(该团遗防由九二师接替)

    注一:(该师于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调至马林墟一带,六六团在六塘附近,后由九二师接替)

    同时一五九师业已开到,该师之任务,进攻古塔岭高地,协助二二师占领昆仑关。十二月三十日晨该师开始进攻。

    军长虽下此种决心,但未全部实施,二十九日夜,又命令仅以二二师进攻,(一五九师协助)荣一师及二百师则固守已占高地。此种计划之改变,于我毫无利益,但却付诸实施。三十日晨仅以二二师开始进攻,一五九师协助,后者虽有炮兵积极掩护,(全部炮兵均曾助战)而进展仍甚缓,由一师调来增援之团,亦未援助。

    是日因敌机异常活动,攻击两次中止,迄晚完全停顿,毫无成果。到这时候,军长决定将计划完全付诸实施。于是下令各师十二月三十一日,同时猛攻。

    各师协力出击,果如预料,得竟全功,..关于是日遂告收复(校对语:此处省略系原文如此)。顽守该地带之敌,悉遭歼灭,仅少数敌人,狼狈逃脱,第五军缴获大量战利品,计七五口径炮四门,三七口径炮两门,机关枪数十挺,步枪二百余枝,其他战利品甚多。

    一月一日至十日间之战斗,无甚进展,在此时期,逐渐进至八塘附近。八塘乃敌人备置完善之防御地带,其后尚须另作歼灭八塘敌人之战斗。荣一师因伤亡甚重,于一月四日撤至后方补充,其他各师,旋亦开始换防,至一月十二日,第五军全部撤至后方整补,其战斗行动,遂告停止。

    关于第五军在此次作战过程中,所发现之缺点,职已陈述于各战例中矣,但对于其他各种缺点,默而不言,亦属非是。

    一、对于各兵种尤其步兵战车须要严密协同动作之原则,尚未全数了解。

    二、各级官兵士气之旺盛,与其勇敢无畏之精神,可操克敌致果之左券。但须将足以妨害进攻之细小事故,完全铲除。

    三、各部队间,有时缺乏互助精神,此为不可或忍之事实。此次战役中,此种事态发生两次。第一次于十二月十九日发生于罗塘高地。其时荣一师部队,两次遭敌反攻,而五九八团在其旁袖手旁观,虽敌人在该团翼侧经过,亦未予以射击。假使该团当时能以炮火向敌侧射,反攻之敌,未必得有生还者。第二次发生于二月一二日关。时敌以两关兵力,迂回宝阳,我颇有由北部向南歼灭敌迂回部队之可能,而第五军军长适在其北二十五至三十五公里一带,知此情况而未予敌以应有之打击,因此遂使敌未受损害,侵人宾阳,我之主动地位,因之丧失。

    四、进攻时,过分谨慎,因之常影响战局之有利发展。此外,因为有时以大部兵力防守以得地区,往往迟延追击,以致失却有利时机,使敌人利用余裕时间,从容退却,并重布新阵地。

    五、对于搜索警戒,有时未能充分注意。此种缺点,在此次战役中,亦曾发生。例如第五军右翼之搜索警戒勤务,直至攻击开始后第一日始着手组织。荣一师一月四日调往补充时,距前线八公里,以前方有自己部队,未派警戒。第二二师迂回敌人后方时,最初亦未派☐☐。其尤足引为遗憾者,则为军队搜索,平心而论,搜索从未实施一次,只凭间谍工作,自不能满足所要之情报。

    六、对于通信,尤须特别注意。有线及无线通信器材之缺乏,不能成为妨害军队指挥之原因。凡充分利用各种通信工具,如火箭,骑步兵传达,摩托卡,甚至卡车通信者,其指挥☐能畅行无间。

    七、最后,司令部业务,亟须健全。一般而论,此次作战,司令部虽发挥相当作用,然而司令部为军队之首脑,其工作应力求切实周到,依余所见,司令部应审密组织通信搜索侦察等勤务,监督部队对于命令之实施,准备研究各项作战材料,以备主官采取决心。指导防空,防毒,防战车,勤务,组织各种警戒,主管与友军通信联络及通报事项,及一切作战有关文件等之调制,对以上各问题应倍加注意。

    吾人于报告桂南战事中第五军行动鸟瞰之际,不能不指出第五军若干高级指挥官,过于谨慎常现不安之事实。此种事实之由来,实系对敌力估计过高,对己力(指战斗力言)未能充分估计所致,结果有时不免:

    一、预备队控制过多,兵力逐渐使用。

    二、炮兵阵地距所支援之部队过远,及未充分使用战车防御炮之威力。

    三、在攻击战中,常好巩固所获得之战果,致使时间上略有耗费。

    四、追击实施,未能迅速。

    五、部队间,缺乏协助勤作。

    在结论中,认为有重复报告之必要者,第五军虽有上述诸多缺点,然仍能表现其优越之战斗能カ,上下精诚团结,官兵勇敢善战,可稀为中国军队中之优良部队。其射击之准确白刃战之得力,杀敌官兵六千名,及给予敌人物质上以莫大损失,日本精锐部队二一旅团之全部消灭,实为第五军之首功也。

    肃叩

    钧安

    总顾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