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卡道之役之作战经过概要
回到目录页邱中岳
一、前言:
三十二年,滇缅公路已经被封锁一年了,我们急需打出一条国际交通线,取得盟国的物质援助,以加强抗战的力量,因此,乃决定反攻缅北,修筑一条自印度直达昆明的中印公路,以解决当时的急迫需要。
驻印军由于装备犀利,训练精良,粮弹充足,士饱马腾,故自三十三年元月大举反攻缅北之日始,势如破竹,不数月,连克新平洋、于班、太柏家、大洛、拉征卡、腰班卡、孟关、瓦鲁班、丁高沙坎、高鲁阳、沙杜渣、拉班、瓦康、瓦拉渣、马拉高、英克塘、索卡道等要点,其中尤以索卡道之役, 廖先生能并用“迂回”与“突破”的攻击作战方式,歼灭了日军号称为“常胜军”的第十八师团,出奇致胜,战果辉煌,而战斗的惨烈与官兵英勇杀敌的精神,真可谓动天地而泣鬼神。
二、会战前敌我态势:
五月初,缅北已迫近雨季,敌军第十八师团(辖五十五、五十六、一一四等三个步兵联队、炮、工、辎各一个联队)则利用索卡道附近的山地,据险顽抗,企图将战争胶着在卡马英以北地区,拖过雨季,以迟延我军筑路的计划,并由孟拱与密支那方面抽调第二师团的一部,及第五十六师团的一四六联队,增援第十八师的作战。
新二十二师于四月末以步战炮协同与空军的支援,一举突破马拉高敌军的纵深阵地,旋即尾敌追击,于五月一日于英克塘东西之线与敌对峙。当时,总指挥部决定务必于雨季来临之前,结束孟拱河谷的战斗,于是乃以新二十二师(另配属第五〇师的一四九团)任正面攻击,而以新三十八师的一一二团自孟拱河东岸迂回卡马英以南约五哩的西通,截断敌军自孟拱通达孟拱河谷唯一的交通线,另以新三十八师的一一三团进出支遵,以策应新二十二师的战斗,而新三十八师的主力,则待命南下进击孟拱。
三、战斗经过的概要:
四月末,新二十二师,在战车第一营及美空军第四航空队的协力下,一举攻克马拉高东西之线的敌军阵地,敌则退守英克塘东西之线,死守顽抗,我连续攻击五次,均遭顿挫。
五月中旬,总指挥部曾命令军工兵上校连络官,率领第五十师的一四九团及工兵一营,自马拉高向西,经二二九五高地,沿拉西河至南亚色以东山地,向索卡道方向迂回运动,因大雨滂沱,丛林茂密,方向迷失,补给中断,进入山地七日,无功而回。
五月末,总指挥部命令新二十二师,迅速击灭当面的敌军,俾能于雨季降临之前,结束孟拱河谷的战斗。 先生受命后,深思熟虑的结果,决心:“师即以一加强步兵团,自马拉高向西,经二二九五高地、沿拉西河、南亚色溪向南,至魏家向东,迂回敌后,截断敌军交通线后,师主力自敌军正面全面压迫,将敌包围于索卡道附近地区而击灭之。”
先生的决心有了,谁来执行这个决心,担任这个任务的指挥官,必须是智勇兼备、经验丰富、决心坚定的人才能胜任,当时他只考虑了两个人,第一个被考虑的人,是参谋长刘建章将军,但是运筹帷幄少不了刘将军;第二个被考虑的人是正患痢疾卧病在床的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上校了,当先生以试探性的口吻要求傅团长提供意见时,大出先生意料之外,傅团长勇敢的坚决的接受了这项艰苦的任务。于是先生以步兵第六十五团(欠第一营)为基础,另配属六十六团第一营、第五十师一四九团第三营,以及炮兵第一营第二连,编组成为一支特遣队,肩负起这项神圣的任务。
步兵第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上校受命后,选定了连续征战五个月来既未战死也未负伤硕果仅存的两个步兵连长中第六连连长的邱中岳少校(因大洛作战有功晋升少校),担任第一阶段的艰难任务。第六连从马拉高出发向西,朝着二〇七度的方位,官兵们冒着倾盆的大雨,忍饥挨饿,披荆斩棘,翻山越岭的登上了二三九五高地,再从断崖、绝壁间,或抱着树木,或抓紧葛藤往下降,一直降到山底,我们走过的路,留下了记号,好让随伴支援的工兵连,整修成一条能通行骡马的小径。第六连的弟兄,经过了一昼夜不眠不休的苦战,终于于五月二十七日十七时许,到达了拉西河东岸第一阶段的目标区。傅团长据报后,即命第六连在现地搜索警戒待命,并随即命令第三营营长李定一少校率领第八连(营主力集结于二二九五高地待命)迅速超越第六连,继续沿拉西河与南亚色溪的上游向南(一八〇度的方位)开路前进;同时命令第二营(欠第六连)也集中在二二九五高地附近待命。第三营第八连于二十八日晚上到达了南亚色溪的上游,第三营的主力,立即带足七日份的主副食品,一个半基数的弹药,追上第八连,并继续向南前进。第三营于二十九日傍晚,通过了南亚色通达伦京的大路,第二营主力也带足了粮弹连夜出发,到达第六连位置时,第六连归建,沿着工兵开辟的小径向南,于三十一日中午在魏家第二阶段目标区附近超越第三营后左旋向东,以第四连为尖兵连,继续向索卡道附近进出,团的主力也带足了粮弹,紧随第二营之后前进。步兵第六十五团,经过七昼夜的艰苦奋斗,秘密潜行,第二营于六月一日十三时许,到达索卡道通卡马英公路上的二十二哩道标处,一鼓袭占了附近的要点,构工扼守,以拒止敌自卡马英北向增援,与阻止敌自索卡道以北地区向南逃窜。
傅团长在魏家第三营营部,获悉第二营截断了敌军的交通线,立即在魏家以东约三哩的高地的东南角开设了团指挥所,他立即命令第三营为团的预备队,步兵第六十六团第一营担任团指挥所到第二营间交通线的维护,第五十师一四九团第三营向卡马英方向推进,担任团主力侧背的掩护。
当第二营于六月一日下午袭占道标二十二哩附近要点后,师立即对团实施空投补给,步兵第六十五团,立即在团预备队地区开辟小型机场,专供轻航空机之起落,以载运重伤患及重要的补给品。
师主力在参谋长刘少将的统一指挥之下,于当(一)日十六时起,自左以步兵第六十四团、步兵第一四九团(欠第三营)、步兵第六十六团(欠第一营)并列展开,并以营为单位,利用地形的掩蔽与敌军配备的间隙,突入敌军阵地后,勇猛向南攻击前进。
敌于六月一日下午二时后,即转用其预备队,对我第二营发动猛烈的逆袭,我官兵忠勇用命,沉着应战,故敌此一攻击行动未能得逞。
敌自六月二日起,即抽调步兵四个大队(掳获资料证实),在大小不同口径约百门以上火炮的支援下,对我第二营第六连阵地(第六连系向北防御,阻止索卡道及其以北地区敌军的退却),轮流冲击,企图打通通往孟拱的交通线,以便其辎重、车辆、火炮、马匹及伤患等能脱离战场,其间尤以四、五、六、七日的战斗最为惨烈,平均每日敌炮兵发射的炮弹约在五千发以上,但我第六连官兵,抱定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誓死抵抗,浴血苦战。六月四日,敌曾以一部(以步兵一个营)自第六十六团第一营与第三营之间,渗入我阵地,并截断第二营向后之交通线,企图迫使我第二营向后转移,然而我第二营自营长窦思恭少校以下官兵,本不屈不挠的精神,孤军奋战,死拼苦撑,迄七日黄昏,渗入的敌军,才被我军消灭。
正面攻击的步兵第六十六团第二营,于六月八日攻克南亚色;第六十四团的第一、第二营于六月八日攻击到达了索卡道以北约三哩的地方,其第三营,在营长张志良少校的指挥下,经索卡道东北山地,钻隙潜行,于六月八日黄昏时,一举攻入拉其卡的敌军指挥所及炮兵阵地,致使敌的指挥系统瓦解,炮兵火力支援中断,官兵惊惶失措,而造成了敌军内部的大混乱,加速了敌军的溃败覆灭。
索卡道之役,自六月一日十三时起,至六月九日正午,第六十四团第三营张志良营长与我在二十二哩阵地握手会师止,历时九昼夜,我正面攻击部队,渐次缩小包围圈,终将敌第十八师团主力,包围于索卡道以北,南亚色以东的沼泽地带全部歼灭,而结束了缅北反攻第一阶段作战胜利之局。
是役也,敌遗尸五千馀具,生俘敌英井中队长以下官兵百馀人,掳敌火炮(不含八二迫击炮、七〇步兵炮与战防炮)五十六门,车辆一九〇馀辆,步机枪三千馀枝,骡马三百馀匹,敌第十八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仅率残存官兵千馀人,携带轻兵器泅渡印道河向南逃脱。
四、结论
索卡道之役,距今已整整三十四年了。回忆当时艰苦的遭遇,惨烈的战斗,可歌可泣的事迹,以及悲壮激昂的场面,真其情实况,犹觉历历在目。笔者介绍此役的目的,一则为了纪念当年缅北战场上英勇捐躯的万千先烈;更重要的,是在怀念先生当年以卓越的战术指挥,只以四个步兵团的兵力,全歼日军号称“常胜师”与“森林之王”的第十八师团,创森林歼灭战的典型,开甲午战争以来,中日战争史上击败优势敌军的先河。
索卡道的胜利,是先生战术指挥的成功,是各级干部贯彻命令,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全师的官兵们不怕死,肯牺牲的光辉,这样辉煌的战果,这种作战的胜利,不是侥悻,更不能视之为奇迹,这乃是先生的战术运用而达到了艺术化的领域,这乃是全师官兵流汗流血铸造成的艺术结晶。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P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