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芷江“日本洽降”经过
回到目录页作者:王志廉
本文原载于《世纪行》1995-08-15
日本战败向我国投降,这不只是半个世纪前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而且也是我中华民族有史以来的大事。笔者有幸适逢盛会,得以参与其事,以笔者当时在工作同仁中是最年青的一人,今年也已是74岁高龄了,对于当年参与工作的同辈,虽不能说是硕果仅存的人,但就个人交往所知,在台湾确只有笔者一人了。为了对历史的存真,把握这年迈记忆衰退的年岁,就所能追忆及当年的一些往事记述下来,留作史实。
1945年8月,我那时是国民政府第四方面军司令部副官处的副官,我军刚完成抗战时期和日军最后一次的会战——湘西会战,取得击破日军第二十军司令官坂西一郎中将所指挥的六个师团和一个旅团的丰硕战果。司令部于会战结束后,即由安江移驻辰溪县的田湾,积极组织下一次反攻战役。
记得是1945年8月15日的晚上,我们结束了一天繁忙紧张的工作后,正在稍事休息,忽然在方面军司令部西边小山后的美军指挥部枪声大作,我们马上派人查询,原来是他们刚收到美国的广播,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军官兵情不自禁,鸣枪表示庆祝。探明真相以后不久,本部也接到重庆军委会的急电,告以日本投降。为应付新的形势,各单位积极着手未来业务开展的准备。翌日,奉到上级指示,可能以芷江为日军洽降签字典礼的地点,应先作环境了解和准备,当即派本处第一课课长张伟军中校前往芷江进行了解后回报。8月17日张员返回辰溪,此事已大致确定在芷江举行。事后听说曾选择江西玉山或广西桂林等地,但最后还是择定芷江。我想可能是芷江有大的空军基地,部队集中使用机动力强的关系。因此得使此一湘西山区小县,一跃成为历史上的名城。也使我等有幸参与此一历史盛会,虽然辛劳,但任务神圣,精神至感满足。
因为这是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又必须在短时期内策划准备周详,不能稍有疏失,更必须能得到驻芷江军政机构的大力协助,方可达成任务,因此方面军司令官王耀武将军特指派其副官处长赵汝汉少将前往芷江综理此事。赵少将受命后,于8月18日清晨率领上尉处副官王志廉(即笔者)、少校副官张介斌、上尉科员王甸明、中尉副官于克杰,另伙夫数名乘卡车一部前往。我们于当日上午到达芷江,午后由赵少将邀集当地军政机关负责代表会议商讨,展开筹备工作。会商时出席人员尚能忆及的有驻军陆军新六军参谋长赵霞少将、空军第一路司令部参谋长、第四兵站区副司令郑希冉少将、芷江师管区司令王时(?)少将、驻军宪兵团某团长,此外尚有芷江县长、县警察局长等人。此际人人均兴奋莫名,提出之商讨事项均获热烈支持,其中尤以第四兵站区郑副司令发言值得记述,虽时逾50年,我仍记忆犹新。他说:“我们年龄稍长的,出生以来就受到日本军阀的侵凌和侮辱,我人参加军队的责志,就是在击败倭寇雪耻辱,今天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日军来此投降,是我国百年来的大事,一定要办的风光,所有需求和用费,第四兵站区全力支持,将来报销问题,也由我完全负责。”由于与会代表的支持,仅用了一小时的时间,决定了下列数事:
- 即时成立“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推举新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为主任委员,出席的各机关首长为委员,赵汝汉少将为总干事,负责实际工作之执行,凡参加实际工作者,均由筹备处聘为干事。
 - 典礼场地,借用芷江空军基地营舍,包括办公和住宿房舍家具等,会后即由空军司令部腾清交筹备处布置备用。
 - 交通车辆由新六军派出,并派专业军官管理,消耗油料由第四兵站区司令部供应。
 - 芷江城区及机场之治安秩序维持,由宪兵团协同警察局负责,典礼场所之守备,由宪兵团负责。
 - 物料采购供应,筹备处直接向第四兵站区司令部提出,指定该司令副官主任李铮中校及陈兴邦少校联络并提供人力物力之支援。
 
会议结束后,我们于当晚即进驻机场以东之空军基地营舍。由于事前已有所准备,空军当将房舍及全部家具移交。我们把工作略为作了些分配,张介斌少校担任会场布置及接待事宜,王明上尉负责物品收发登记与管理,于克杰中尉负责膳食供应与管理,王志廉上尉负责与有关机关联络并协助接待事务。关于物资采购,均由第四兵站区司令部办理。
(本文作者现住台湾省,稿件由其大陆的胞兄王志雄提供)
校对语:此后其他内容与新六军及廖耀湘无关,故此处省略。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