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辽河扫荡到鸭绿江畔
回到目录页李大可
一、首先扼住辽河的呼吸
去年三月间,苏军由东北南部开始撤退后,东北的局势真是阴云密布没有一丝乐观的希望。政治协商会议,并未阻止了中共割据倡乱的阴谋,政府的一再让步,更不啻助长了共党叛乱的野心。在东北,共军由某国军的掩护早就布置了一个阻止国军前进的阵势,曾克林部侵据整个的热河,威胁着北宁铁路关外段的交通。张学诗和吕正操部,在锦州的正面,占领了新民、黑山、北镇、台安和辽中,他们企图依据辽河这条自然的屏障,给国军一个打击。他们声称:“反对武力接收东北!”当时,凶焰之盛,有不可遏止之势。反之,国军则因内受政协规定的限制,外有国际关系的顾虑,始终迟迟未进。从山海关到锦州,仅仅这点短短的交通,都不时有受到侧面袭击的危险。彼时,国军的处境,真是风雨飘摇危险万分。我们由海运北上后,第一步便被放置在这个艰巨的环境里面。当时,国内外政治的氛围,周围空虚,立足未稳。 由气候和地理的条件上看来,出身湘川的我们真是碰上了完全陌生的场面。但是,这个困难并不是绝对的,它迅速的便被征服了。从收复了台安开始,辽河沿岸的共军便动摇了。沙岭辽中的一场血战,更给共军撞了丧钟。我们这个胜利,给了共党东北叛乱份子一个严重的教训,使他们认清了国军的实力,粉碎了军事冒险的信心。尤其我军迅速的行动,首先扼住了辽河的呼吸,使他们放弃了殊死防守辽河口都市营口的决心,同时也直接的打击了他们在辽河上游发展的企图。这在以后的军事行动上奠定了一个坚固的基础。
辽河位于东北的西南,是灌溉辽北辽南平原耕地之母。流域经内蒙兴安、通辽、郑家屯、开原、铁岭、新民、西辽中、营口入海。农业经济价值占全东北的首要地位。其上游经开鲁衔接西拉木伦河可达林西而入内蒙。彼时,共军正在窃据张家口进窥平津,这是连络东北一条极为重要的交通命脉。但是辽河下游的胜利无异扼住了它的呼吸,使他们震憾之余有些喘息不宁了。
二、林彪的错误试尝
辽阳、鞍山戡定之后,共军在辽南的军事企图,除在庄河岫岩山地苟延残喘外,已经无所用事了。但是,辽北和长春方面林彪指挥的“民主联军”在某国军掩护之下,首先攻占已为中央接收的长春,继而在四平集中了大批军队,阻止国军前进接收。在这个战场上,林彪进行了一种错误的试尝;他想从共军游击战史上,创造一个新纪元,他迷信他在东北组织的“联军”可以打一场防守战。中共东北当局的机关报东北日报,特别为他这个防守战吹嘘说:“四平的防守战,证明了共产党的军队,不仅会游击战,也能打防守战”云云。然而事实上他碰了一个致命的钉子,他盲目的集中兵力的结果,只是增加了无数的牺牲而已。无数的老百姓,都在他的羔羊战法之下断送了生命。我们从四平右翼的迅速推进,加速了共军的败亡。当我军超越西丰直捣伊通的时候,林彪便慌了手脚,手忙脚乱的向吉东、吉西纷纷撤退,结果,四平固不能守,反而在长春之外,多放弃了一个吉林。经过这次神速的追击,共军对于我们产生了一个新的观点,他们开始由试验抵抗而转到惧退了。他们在夸张宣传我们的火力和装备的字里行间,充分的暴露了他们对于我们的恐惧心理。
我们在这场行动的政治收获是远较辽河为大的。第一,共党在三委员会议上软化了他们坚持不退长春的态度。第二,首先抢下吉林,保卫了小丰满发电所,使东北的动力与光明未受破坏。第三,控制了辽北和吉林的谷仓地带,军需民用获得了保障。同时,军事的局势,顿为改观。北宁铁路的输送能力超越沈阳以北。一度陷匪的长春,现在又成了强有力的前进基地了。这时候的名声,真是誉满吉林和长春,每一个英勇的官佐和士兵都成了老百姓讴歌与礼赞的对象。
三、冲开“东山里”之门
吉林收复之后,共军元气大伤。在整个东北局面说来,除去松北的那块面幅虽广而无险可据的漠野,做为他们尾大不掉的后方外,在南满一带他们已经找不到整齐的地盘以和国军争衡。他们虽在拼命宣传安东的重要性,并有意的夸大安东的军事生产能力等等。可是,距离沈阳不足二百公里的安东,不堪国军一击,不独为一般人意料中事,即以共军官兵而言,早已闻风丧胆再不会有什么抵抗的念头。所以,共军首脑的反攻国军的希望,便寄托在通化了。
通化本是图们江以西“东山里”山地的中枢,“东山里”乃是俗指通化、濛江、抚松、长白一带山地而言。它的所指范围极广,往南包括安东,宽甸,往北含有盘桦,间岛,敦化以及宁安一带。这一带山地,为密林包围,有些地方通古至今尚未经过调查。幽谷深山峻岭悬崖自然条件构成了一种天险。同时,通化山中,在敌伪时代,曾被筑有秘密要塞及大规模蓄藏仓库等等,共军便把这个视为至宝,积极充备做为一个根据地,意在为安东的后方基地,并企图进而扰乱吉沈铁路安全,彼时,正值停战命令,国军在收复东丰,海龙,桦甸之后,未能长驱直入。共军便借机大事扩充,不时以山城镇为据点,窜扰东丰与西丰之间。去年十月初旬共军竟妄想遮断中长铁路,大举进犯西安,西丰。并以十倍于守军的兵力攻陷西丰。我们就在这个机会,奉命北调,迅速的收复了西丰,乘胜追击,越过山城镇,直抵柳河。此役,在山城镇东北十华里的太平岭,共军曾盲目的抵抗一下,结果受了惨重的打击而溃。山城镇本为“东山里”的门户,他在梅河口尚未修筑通化铁路以前,是一个通“东山里”的孔道,在军事上价值极为重要。它又是吉沈线上的一个车站,又是小丰满的电路中间站,因为它在共军控制之下,输送沈阳的电路,始终受到破坏不能通达。这次山城镇的收复,事实说明我们冲开“东山里”的门户,给下一次军事行动打下了一个基础,同时,解决了沈阳一带没有电用的困难,带来了无限的动力和光明。
四、转锋安东三角地带
吉沈铁路打通后,共军在安东的所谓“辽东解放区”已经陷入半身不遂的状态。山城镇、清原、草市的相继收复,东山里的门户已经开放,通化早已失掉了外围的屏障,注定了他岌岌可危的命运。但是,东北共军首脑并不能在这铁的教训前有所猛醒,他们仍是执拗的想要从不可收拾的环境里,找出一条死中求生的道路。他们洞悉由内蒙衔接东北兴安省的交通路线不可久恃,便妄想借用旅大的国际后台,维持一条和山东半岛的“胶东军区”的连络路线。于是,他们便瞩目到包含岫岩、庄河这块安东三角地带了。安东的三角地带,是一块乱山丛立的地区,衔接通化的长白山脉,沿着西朝鲜湾顺脉而下。它的形势,左可控制安东大东港、大孤山的海上出口,右可左右中长铁路南满段的安全,共军的企图,便是利用这个自然的优越条件,在南部做一个最后的挣扎。“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便负起了这个任务。萧华在河北平原上曾担当过“冀鲁”“翼西”各边区的游击工作。在他的经验上山地的游击战尚是陌生。所以声势虽然很大,但是事实却垮得极其容易。我们由十月中旬奉命南下扫荡,十月底便配合友军把整个的三角地带扫除净尽。“辽东军区”的独立师在我军的精锐之前,垮得一塌糊涂。小孤山一役,我军以一营的兵力,打垮了他们的主力整一个团之多。匪团长从睡梦中惊醒,未及穿衣抱头鼠窜而逃,我军的进军神速可以想见了。
在这场战斗中,我军的极大表现,就是追击的神速和指挥的神妙,使敌人不可捉摸。据共军降兵供称:他们最感头痛的是判不清情况,猜不透国军从什么地方攻来。即以析木城一役而言,共军前方尤在抵抗,而我军另部却从后方包抄而来,使许多共军后方政工人员慌不及择路全被国军所俘。
共军的独立师和他们的“辽东军区”的保安团队,就在这种神速进军之下,从安东三角地带消逝了他们的踪迹。
五、“打到鸭绿江边”
勘定安东三角地带同时,我军相继克复安东、通化,在华北方面更收复了延安的“陪都”张家口和关外的承德。这一番军事行动,给了共产党一个致命的打击,中共内部开始了动摇。有一个中共非常委员曾公然发出反对毛泽东路线的文告:指毛泽东军事投机的错误。然而,中共东北当局和林彪总部,却梦想依靠鸭绿江东的外国靠山,继续支撑,“东边道”的危机,并在凤城县的叆阳门边门、灌水等地发动攻势,企图从国军的包围线内,冲出一条血路。在这个战场上,共军的行动,是情急挺险的作风。他们放弃了假猩猩的“民主”和“和平”竞肆无忌惮放火烧房,却掠一空。在他们认为已是山穷水尽,另有拿出最后的手段“坚壁清野”了。五二军一部便在共军这种“狗急跳墙”的反攻下,吃了一个大亏。
我军为了消弭这个共军的攻势,星夜由岫岩山地赶进,横断安沈铁路,分路向灌水、叆阳、城厂、桓仁各地推进,未出旬日,便收复了共军山里的根据地牛毛坞和太平哨,共军狼狈后窜,竟迫不择路,武器物资丢满了漫山遍野。
越过太平哨,共军除投降、伤亡者外,大都东渡鸭绿江向北鲜逃窜。而国军抗战八年来时时不忘的“打到鸭绿江边”,于今宿愿克遂了。
来源:新编第二十二师出关周年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