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辽西兵团的覆灭

    回到目录页

    郑庭笈

    一、1948年初的东北形势

    东北战场,经人民解放军1947年到1948年3月的春季、秋季和冬季攻势作战后,蒋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一的新一军、新六军①以及东北全境的蒋军,都被打得焦头烂额,退守长春、沈阳及锦州三大城市。蒋介石恐怕东北失守,华北不保,南京也将步其后尘,曾在1947年8月派其参谋总长陈诚到东北代替杜聿明。蒋交给陈诚到东北的任务是“坚守东北,确保华北,力争华中,巩固华南”。

    不料陈诚到沈阳后,东北的形势比过去更坏。当时沈阳的老百姓对陈诚写了一首“陈诚真能干,火车由南站通北站”的歌谣,描写当时沈阳的交通情况,表明沈阳只是一个孤城了。

    1948年1月6日那天,在沈阳郊区的公主屯地区,人民解放军只经过一昼夜的战斗,就把新编第五军全部消灭得干干净净;新五军军长陈林达、师长谢代蒸、留光天都被活捉。这充分表现着解放军战斗力的强大和国民党军队战斗力的低落,陈诚为之寝食不安。

    在南京的蒋介石得到新五军全部被歼的电报后,认为要坚守东北,非整肃军纪不可。他于1月9日到沈阳召开军师长紧急会议,追究新五军全部被歼的原因。会前蒋和陈诚、罗卓英、李树正(副参谋长)先开秘密会议。据李树正对郑庭笈说蒋介石要惩办廖耀湘和新六军军长李涛,因为罗卓英向蒋报告第九兵团没有执行陈诚的命令,增援不力,所以使新五军全部被歼;蒋认为廖耀湘、李涛不服从陈诚的命令,决定开会予以惩办,整肃军纪。 会议由蒋亲自主持,驻沈阳的军师长都出席。

    廖耀湘和李涛先后站起来报告说,他们没有奉到增援公主屯、解新五军之围的作战笔记命令,所以部队在沈阳市郊待命。罗卓英站起来说只给电话命令,因时间关系没有给笔记命令。

    蒋追问陈诚为什么指挥作战没有下达笔记命令?

    陈诚推到参谋业务身上去,接着陈诚站起来说,请按国法惩办他,说新五军全部被是他指无方。后来蒋介石说仗正在打着,以后再评功过。会议就这样结束了。

    蒋回南京后,将东北行营改为东北“剿匪”总司令部,接着派卫立煌接替陈诚,三易主帅②。

    1月底,陈诚离沈阳的时候对郑庭笈说:“东北局势搞得这样糟,我有什么办法?”

    卫立煌到沈阳来,蒋介石交给他的任务是:“稳定沈阳局势,确保北宁路的安全,从共军手中夺取主动权”,就是说要卫立煌集中全力来打通北宁路,和关内保持联系,能保住北宁路的畅通,才能有主动权;否则,处处都是被动的。

    但卫立煌认为能确保东北的长春、沈阳、锦州三大据点就可以了,要集中兵力来打通北宁路,这样容易分散兵力,不能达到确保三大城市的任务。

    二、卫立煌图守长、沈、锦三大城市

    这年3月间,卫立煌派参谋长赵家骧、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第六军军长罗又伦见蒋介石,说明要打通北宁路,就要从沈阳、锦州同时出兵,才能迅速地完成战斗任务;但目前锦州部队还没有补充好,部队没有训练,毫无作战能力,仍然以巩固长春、沈阳、锦州的任务为上策。蒋当时同意卫的意见,赵家骧等回沈阳复命。

    有一天,卫立煌得意洋洋地对郑庭笈说,蒋介石同意他的意见,暂时不作打通北宁路的企图;又说:“如果主力部队出动必遭到失败,那个时候不仅北宁路难保,连三大城市也难保,东北局势更加危急了。如果东北失守,华北、华中、华南也难保。现在只有坚守东北三大城市,争取国际局势的变化”,这话意味着希望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据卫立煌估计:人民解放军目前没有力量向锦州和沈阳进攻,原因是从北满至南满交通补给线太长,同时解放军对大城市的攻坚战还没有经验,所以今年固守锦州和沈阳是没有问题的。

    他最担心的是长春,解放军的主力都集中在北满,长春处在解放军的重重包围中,解放军攻击长春的交通补给条件也好。长春工事虽然坚固,但粮食和燃料都发生困难。他已下命令要部队将长春城内的柏油马路的路面挖掉来供燃料之用,这说明当时长春国民党军队的困难到了什么程度了。

    卫立煌要坚守沈阳,秋季在沈阳召开抢粮的紧急会议。由卫亲自主持,到会的有辽宁省主席王铁汉,兵团司令周福成、廖耀湘,军长潘裕昆、龙天武、李涛、罗又伦、郑庭笈、刘玉章、向凤武等人。规定在各军的驻防地区和空心地带征购粮食,并发给部队二成奖金(例如买1000元粮食,发200元奖金)。久困在沈阳市区的国民党军队趁购粮机会,到农村把鸡、鸭、猪、牛一抢而光,造成沈阳附近老百姓很大的灾难。

    但卫立煌还得意洋洋地对郑庭笈说:“沈阳部队今冬的粮食没有问题了,存的白面和白米等到紧急时再吃。”

    又说:“南京美国军事顾问团派人到沈阳来找美械装备仓库,预定1949年春夏之间,有30个师的装备运到南京,东北部队准备装备10个师,新一军新六军的装备也准备换新的。”

    美国军事顾问有一天由廖耀湘陪同下,到新六军新二十二师视察在印度装备的美械武器使用的程度。这样坚守长春、沈阳、锦州好像更没有问题了,准备反攻也有基础了。

    但是人民解放军彻底执行了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③。

    “你们应使沈敌深入大凌河以北,以便及时转移兵力包围该敌,然后徐图歼击”④。

    就是要先把锦州啃掉,把国民党军队关在东北,造成关门打狗之势。9月中旬,辽西义县发生紧急情况,人民解放军主力已在义县附近地区,将义县紧紧包围,义县至锦州的交通已经切断。

    卫立煌的判断破产了,他手忙脚乱起来。接着守义县的暂二十二师主力被消灭,师长王世高被活捉,解放军的强大兵团,正从四面八方直驱锦州城下。9月24日卫立煌乘专机飞南京见蒋介石,决定从沈阳空运四十九军增援锦州。26日蒋介石亲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和卫立煌回沈阳指挥锦州作战。

    专机过锦州时,顾祝同就不主张在锦州下机和范汉杰见面,恐怕解放军炮击机场,将他们包围在锦州城里。当日黄昏后,专机到达沈阳。顾祝同询问参谋长赵家骧各方面战况,赵说他在北平养病,因锦州情况紧急,也才刚刚赶回。顾祝同计划将四十九军空运锦州,规定27日拂晓开始,先运该军第七十九师第二三五团,和军部参谋长周声夏先到锦州指挥。28日继续运二三七团和师部及直属部队。

    29日拂晓,锦州机场已在解放军强大炮火控制之下,飞机不能降落,停止空运。

    卫立煌当时向顾祝同建议,命令范汉杰放弃锦州,退守葫芦岛。顾祝同表示未经蒋介石批准,不能下达命令。部队不能空运,顾祝同就回南京了。

    三、锦州告急,蒋介石到沈阳召开会议

    卫立煌曾判断解放军是没有力量攻击锦州的,并说锦州既设工事非常的坚固。但郑庭笈得四十九军参谋长周声夏的电报却说:

    “解放军攻击锦州的炮火比八一三抗战、日军攻击上海时还猛烈得多”;

    并说:“解放军完全用坑道式进攻,已接近锦州城墙。”

    原来决定空运四十九军增援锦州的计划不能实现,目下锦州又告紧急,迫得蒋介石再到沈阳召开军事会议。会议于10月2日下午4时在沈阳“剿总”四楼上举行,由蒋介石亲自主持,参加的有“联勤”总司令郭忏、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参谋总长顾祝同、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参谋长赵家骧、第八兵团司令兼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新一军军长潘裕昆、新三军军长龙天武、新六军军长李涛、四十九军军长郑庭笈、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七十一军军长向凤武等(第六军军长罗又伦在北平养病没有到会)。

    首先由赵家骧报告锦州、长春、沈阳的情况,特别强调解放军攻击锦州使用的炮火猛烈,多是远距离的重炮,我军的炮兵射程控制不到。

    他说:“围攻锦州是解放军的主力,有五个纵队以上的兵力;据报还有解放军的有力部队在彰武、新立屯、四平街地区,准备攻打从长春、沈阳援锦的部队。要解锦州之围,最好是从关内调有力部队从葫芦岛登陆,既可解锦州之围,沈阳的防务也确保无患,是一举两得的上策。”

    卫立煌也表示同意赵家骧的报告,没有新的意见。

    廖耀湘说他判断解放军攻击锦州是要引诱长春、沈阳的主力部队增援锦州,在中途进行歼击,这是解放军在东北一贯所采用的“围城打援”的战术;如果沈阳主力部队沿北宁路增援锦州,必上共军的圈套。

    他除了同意赵家骧援锦的建议外,认为如要沈阳主力部队援锦的话,应从沈阳经辽阳出营口,在营口占领后方交通基地后,再联合关内部队合击锦州地区的共军,这样比较有把握些。

    当时蒋介石只听取各方面的报告,没有发言,也没有作出任何决定。

    会后接着会餐,师长和辽宁省政府厅长以上人员参加。餐毕政府人员先行退席,蒋介石对师长以上人员讲话。他说:“我这次亲到沈阳来,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过去要找共军主力都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军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好机会。我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发挥过去作战的牺牲精神,和关内国军协同作战,一定可以成功的。关于空军的协同、后勤的补给,郭总司令和周总司令已给你们计划准备好了。我经常要住在沈阳、葫芦岛,你们有什么情况,要多联络。万一你们这次不能打出去,那么来生再见。”

    到会的人听到蒋介石最后一句话很不满意,认为是“不祥之兆”。这虽是迷信的想法,但也表明蒋介石心中已经有数,要同共军决战,连他自己都是没有把握的。

    四、辽西兵团的任务和行动

    第二天(10月3日)早上,蒋介石召集卫立煌、赵家骧、周福成、廖耀湘等人开会,规定将沈阳部队编成为攻击兵团和防守兵团两大战斗序列:

    (一)以第九兵团编成为攻击兵团,称为辽西兵团(西进兵团)或廖耀湘兵团,廖耀湘任司令官,指挥新一军潘裕昆部三个师、新三军龙天武部三个师、新六军李涛部两个师另一个步兵团、四十九军郑庭笈部两个师另一个步兵团、七十一军向凤武部两个师和骑兵旅、炮兵团、战车、装甲车等部队;任务是打开北宁路,协同关内部队在锦州地区和共军决战,并解锦州之围。

    (二)以第八兵团编成为防守兵团,周福成任司令官,指挥第五十三军、第五十二军、第六军、保安团等部队,防守沈阳为核心以及开原、铁岭、抚顺、本溪、辽中、新民、辽阳等地区,并随时准备协助攻击兵团作战;第五十二军以辽阳为核心,向鞍山、大石桥地区扫荡,掩护攻击兵团左翼的安全。

    廖耀湘接受任务后,10月3日发给攻击兵团各军战斗命令,摘要如次:

    (一)新编第三军由沈阳驻地出发,向新民县通彰武公路地区集结,准备向彰武县城攻击前进;占领彰武县城后,切断共军从北满经彰武到黑山县的铁路交通线,掩护兵团右翼的安全。

    (二)新编第六军由沈阳驻地出发,在新三军之后,向新民通彰武台门地区集结,向叶茂台地区搜索敌情,掩护新三军右翼的安全,并随时准备策应新三军进攻彰武县城。

    (三)第七十一军、骑兵旅从新民县出发,沿北宁铁路向大虎山、黑山县攻击前进。

    (四)新编第一军从辽中县出发,向新民县二台子地区集结,向新立屯攻击前进,并随时与新三军、七十一军取得联络。

    (五)第四十九军从沈阳出发,在新六军后向新民县巨流河地区集结为兵团总预备队,向新民通法库公路搜索敌情,掩护新六军右翼的安全。

    (六)兵团前进指挥所设在新民县火车站附近。

    各部队遵照廖耀湘的命令,10月4日开始向新民县地区集结,6日早上,廖耀湘在新民县火车站前进指挥所,集合团长以上人员讲话,并转达蒋介石命令屠杀共军乡村干部的规定。

    廖在讲话中特别强调共军这次围攻锦州的目的是打从沈阳援锦的新一军和新六军的部队,所以首先要打下彰武、新立屯,切断共军的交通线,以后才能向北宁路前进。

    其次要部队注意联络,战斗时要善于集中火力、猛烈攻击其一点,宿营时要注意共军对指挥部的袭击;如果通信中断,部队要能独立作战。最后他转达蒋介石命令团长以上有权杀害共军乡村干部等等。

    8日各部队向指定的目的地前进。按蒋介石的规定,辽西兵团要集中主力沿北宁路前进,迅速增援锦州,牵制解放军主力围攻锦州城,达到解锦州之围的目的。

    但在廖耀湘思想上,恐怕辽西兵团进到大虎山附近,解放军从彰武和锦州进兵把它包围在该地区予以歼击,所以他把主力向彰武和新立屯方向攻击前进,认为切断解放军的后方交通线,就可以使解放军 放弃对锦州城的进攻;同时,如果锦州早日被解放军占领了,辽西兵团就可以退守沈阳。

    因此,新三军占领彰武后,就停止在该地区不动,大量地劫运粮食。

    五、锦州解放,杜聿明到沈指挥

    10月14日锦州情况紧急,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歼灭守锦州的国民党 军队10万余人,范汉杰被活捉。这个时候辽西兵团仍停留在新民、彰武、 一半拉门地区。

    蒋介石命令廖耀湘,限18日以前攻占新立屯,迅速向锦州前进。廖耀湘命令四十九军派一九五师接彰武城防务,新三军协助新一军向新立屯进攻。解放军有计划地撤退,新三军遂占领新立屯,继续在该地区搜劫粮食。

    蒋介石派杜聿明到沈阳指挥廖耀湘兵团继续前进,杜聿明亲到新民前线视察,并和各军长见面。卫立煌又抽调二○七师第三旅到新民归廖耀湘指挥,廖立刻派该旅沿北宁路前进,攻击大虎山解放军阵地。这一战斗很激烈,大虎山变成拉锯战,大虎山得而复失,失而复得。

    19日解放军收复长春,六十军军长曾泽生起义,郑洞国投降。

    22日杜聿明到达沈阳,代替蒋介石召集廖耀湘、周福成、刘玉章下达命令:

    (一)命第五十二军军长刘玉章率领该军立刻从辽阳经大石桥, 向营口市前进,占领营口港口为辽西兵团保护陆海上大后方交通补给线。

    (二)命第八兵团司令官周福成率领第六军、第五十三军部队守备沈阳既 设阵地。

    (三)命第九兵团司令官廖耀湘率领新一军、新三军、新六军、 四十九军、七十一军等部队向大虎山、黑山攻击前进,以营口为兵团的后 方联络补给线。

    据杜聿明说他当时在沈阳问过卫立煌、廖耀湘、周福成、刘玉章等。他们都表示没有意见,照命令执行。10月22日黄昏,廖耀湘在新民火车站 召集各军长下达部队向营口前进的命令。

    这时辽西兵团被解放军阻击在大虎山、黑山东北地区,二○七师第三旅在大虎山战斗中,获得解放军的命令,要守在大虎山的解放军部队,“战到最后一兵一卒,固守大虎山阵地,俟后续主力兵团的到达,将敌人包围歼灭之”。大虎山阵地已经变成拉锯战,廖耀湘判断要攻下大虎山、黑山阵地后再沿北宁路向锦州前进是不可能的,必然被解放军包围在大凌河东北地区,他借口蒋介石命令辽西兵团以营口为大后方交通联络线,就令辽西兵团主力首先占领营口,然后再向锦州前进,免中解放军 “围城打援”之计。

    廖耀湘的命令摘要如下:

    (一)我五十二军已从辽阳经大石桥向营口前进,占领营口港口,掩护兵团后方交通补给线,各军直接向五十二军用无线电联络,通报情况。

    (二)骑兵旅立即从大虎山地区向彰武县城前进,接替第一九五师彰武城的防务,掩护兵团后方交通线的安全。第一九五师将防务交骑兵旅接替后,派工兵营用炸药破坏彰武县铁路桥梁后,该师到一半拉门地区归还四十九军建制。

    (三)二○七师第三旅确保大虎山阵地,集中炮火向解放军猛击,掩护兵团主力通过大虎山地区,用无线电随时与兵团保持联络。

    (四)新六军、四十九军归新六军军长李涛统一指挥,沿公路向营口前进,到达后与五十二军取得联络,向锦州方向搜索情况。

    (五)新一军从芳山镇地区出发,经盘山县向营口以北地区集结。

    (六)第七十一军从黑山东北地区出发,向营口西北地区集结。

    (七)新三军从新立屯地区出发,经台安县向营口以东地区集结。

    (八)各军用无线电与兵团部联络,前进时廖在新六军军部。

    六、廖耀湘兵团全部被歼灭

    各部队从10月23日起依照廖耀湘的命令行动。24日新六军、四十九军到达大虎山、一半拉门附近地区,李涛派新六军的二十二师、一六九师协助二○七师向大虎山解放军阵地攻击,毫无进展。一天之内在空军和重炮掩护下,向解放军阵地进行猛攻,都被解放军坚守阵地的英雄们所粉碎了。

    战斗的猛烈和解放军的白刃战是完全出乎廖耀湘、李涛意料之外的。二○七师第三旅没有完成大虎山的战斗任务,廖耀湘认为二○七师的战斗力不强,但他使用所谓“王牌军”新六军投入战斗,一样被解放军阻击在大虎山阵地前,使他无所适从。

    24日夜间,解放军夜袭胡家窝棚新六军指挥部,廖耀湘、李涛狼狈不堪,徒步逃到历家窝棚新二十二师司令部⑤和各军失了联络。25日拂晓,郑庭笈在一半拉门仍然命令四十九军依计划向营口前进,不料部队刚刚前进不到10华里的地区,第一○五师驻在六间房的一个步兵团已被解放军包围,失了联络。这时大虎山附近的战况更猛烈,四十九军停止前进,投入战斗,但和廖耀湘已失联络,只与在历家窝棚附近的新六军二十二师、在一半拉门附近的新三军十四师取得联络。该军正面情况缓和,解放军没有进攻。

    郑庭笈将当时情况电告沈阳卫立煌,说“廖耀湘、李涛在胡家窝棚被解放军夜袭,失了联络,情况不明;二十二师、十四师与该军也失了联络,解放军已将辽西兵团包围在大虎山、黑山东北地区,战况紧急,如何处置,急电复”。

    25日下午5时左右,得卫立煌回电,命令郑庭笈率领二十二师、十四师、一O五师、一九五师立刻向沈阳撤退。

    郑准备夜间行动,但二十二师师长罗英、十四师师长许颖均坚持要和李涛、龙天武取得联络后再行动。

    不久,得廖耀湘也从二十二师师部打来电话,说战况紧急,要四十九军同心协作,才能挽救危局。这个时候彰武县、新立屯已发生情况,从锦州向大虎山前进的解放军主力向辽河前进,将辽西兵团包围在大虎山、黑山东北地区。26日廖耀湘奉到卫立煌命令,要廖率领各军向沈阳撤退,以新一军、七十一军沿北宁路以北地区向新民县撤退;新三军沿北宁路向新民县撤退;新六军、四十九军沿北宁路以南地区向辽河老达房渡河口撤退,渡辽河向沈阳前进;四十九军掩护兵团主力撤退后,在新六军后前进。

    各军撤退时间均在26日黄昏以后。

    26日在大虎山、黑山、一半拉门地区的战斗时稀时密,郑庭笈早上派赴老达房侦察辽河渡河口的特务营来电报说老达房没有情况,要部队急向该地区前进。

    半夜,廖耀湘、李涛到达陈家窝棚四十九军指挥部,和郑庭笈会面并用晚餐后,继续向沈阳撤退。冬夜严寒,士气委颓,大都垂头丧气,毫无战斗意志。廖耀湘前进不远,就发生情况,汽车不能行驶,徒步从村庄的空隙小道逃命。

    这时战况四周猛烈,已被解放军四面包围,合围圈愈来愈小了。各军陷在解放军四面炮火交叉射程之下,已丧失指挥和控制,兵团和军、师、团联络已断。解放军东面炮击,我们就向西面逃走,西面一击,又向东面逃走;毫无目标地乱逃,互相乱撞乱碰,人仰马翻,东倒西歪。

    郑庭笈自己率领指挥所人员和一九五师师长罗莘莍逃到该师—个步兵团里,在李家窝棚被解放军包围着,27日激战整日,村庄阵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几次都冲不出去。

    到了夜间12时左右,四面枪炮沉寂,郑庭笈和罗莘莍率领特务连突围,盲目地向辽河方向前进,走有20华里左右,在28日拂晓,郑庭笈和罗莘莍被解放军第七纵队某师俘获了。

    28日大虎山地区已经没有激烈的战斗了,枪炮声时断时续,各村庄已经变成蒋军俘虏官兵的收容所了。

    30日解放军后勤部把郑庭笈、罗莘莍送到北镇收容所,在那里遇着新一军副军长兼三十师师长文小山。该军第五十师师长杨温、副师长陈时杰、新三军参谋长李定陆、十四师师长许颖、五十四师师长宋邦纬、暂五十九师师长梁铁豹、新六军二十二师师长罗英、一六九师师长张仙羽、四十九军一○五师师长许玉桢、七十一军八十七师师长黄炎等,都在那里集中了。

    后来又知道廖耀湘、李涛、向凤武也被活捉了。

    廖耀湘兵团全部10多万人,10月4日从沈阳出发,到28日战斗结束只经过24天的时间,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辽西大虎山战斗也结束了。

    廖耀湘兵团全部被歼后,卫立煌更惊慌失措,杜聿明三度飞沈阳,在沈阳高空看到沈阳的紊乱情况,不敢降落,遂原机飞回北平。蒋介石闻此消息后,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乱窜。

    人民解放军不顾疲劳,日夜兼程,飞速向沈阳、营口猛追急进,如同秋风扫落叶般地解放了新民、沈阳、营口,11月2日东北全部解放了。从9月12日开始,经过52天的辽沈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队47.2万人。

    这篇回忆录,主要是将廖耀湘兵团全部被歼的事实经过写出来,供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的参考。作者只知道其中的一部分,有待有关方面作全面的补充。所述有错误和不符事实的,希望多予指正。

    ①蒋介石的五大主力美械装备部队,是新编第一军、新编第六军、第五军、第十八军、第七十四军

    ②杜聿明原任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长官,熊式辉任国民党东北行辕主任,均因在1947年6月东北解放军夏季攻势中遭到惨败而被撤职。陈诚原任参谋总长,因指挥山东历次战役屡遭失败,于1947年8月,调任东北行辕主任代替杜聿明、熊式辉。陈诚在1947年冬季和1948年春季,又遭到解放军攻势而失败,陈被撤职,由卫立煌接替。

    ③见《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338页。

    ④见同上书1340页。

    ⑤新六军第二十二师是廖耀湘、李涛的基本部队,在印度时,廖、李先后任过该师师长,所以逃向自己的基本部队。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辽沈战役亲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