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1942/03/10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告知其赴缅应注意之给养、联络参谋等问题谈话记录

    回到目录页

    民国三十一年三月十日

    (蒋夫人与商主任在座)

    (史)缅甸对中国之重要甚于英国,英国可失缅甸而中国则否。盖英之欲守缅甸,目的只在保卫印度,中国如失缅甸,则与世界之交通路线将因而中断矣。因是,我人必尽量利用英国留缅之兵力。英国驻军总司令已由亚历山大将军继胡顿任之,亚历山大将军虽非素识,然夙佩其为人与其战斗能力,当鼓励其好自为之,深信此人必能与我合作,且能增强其部队之战斗意志。本人深知座愿倾全力以保卫甸,然英方闻的座于某种条件不能实践之时,将撤退人缅部队,遂武断作极错误之推测。本人当晤亚历山大将军,确定彼方与我合作之程度,并拟促其竭全力以从事,俾我军不至再增担。本人不愿见中国撤兵,亦不愿见英方得中国将撤兵之印象。

    (委座)将军明日以予之参谋长资格赴缅,故应确知余之意见及对现局之观点。愿将缅甸现状,余所知者,坦白为将军言之,深信此必有助于将军之执行职责,应知应付缅甸现局之适当与否,实足影响整个太平洋战局之成败。战术之如何运用,将军知之必稔,不愿赘言。敌我与英国之心理,昨日已多分析,今日亦可不复重申。昨日除提地形、给养及汽油供给外,余复历举我军作战必具之条件,愿将军皆注意存记,异日我军之胜败,系于此各项条件之能否实践,其重要性实超过任何战略之运用。

    我军此次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盖第五、第六两军为我国军队之精锐,苟遭败挫,不但在缅甸无反攻之望,即在中国全线欲再发动反攻,滇省与长江流域后备不坚,亦将势不可能。故此次出师之成就,绝不应视为二三个军战争之效果,其胜败之机不独足以决定全部军心之振颓,且足以影响全国人民之心理。

    至余最近遣五、六两军入缅之目的,原在固守仰光,今仰光沦陷,全部战局顿改旧观。敌或将乘我军入缅之隙,由越南袭我云南,苟此举得手,滇省告急,大局将不堪设想。故调回入缅部队以固滇省及长江流域之防务,实为应有之考虑。况仰光已失,我军入缅之目的已不存在。苟谓有留缅之必要,其任务当为克复仰光,然我军能否完成此项任务,余实未敢断言。盖我方步兵,无空军与炮兵之掩护,而敌方不独可源源获得空军与炮兵之补充,且可得海军之支援,因是,无由坚我克复仰光之自信,苟无自信,安获全国卓越之战略。将军既为入缅国军之司令官,自应深切注意彼等之态度与心理,将军既为余之参谋长,则以反攻对国人心理之影响如何,详告将军,亦为余之责任。

    使国军信任将军能了解彼等之感觉与心理,此为把握全军信仰之第一要着。故最初判断稍有差池,影响最大。此点,予筹之熟矣,今愿掬诚奉告,幸恕我率直。第一,国军对外人最初印象,辄以为外人不能了解中国人之心理,故应切戒有任何举动足以证实彼等之判断。然后逐渐使彼等感觉,将军与一般外人不同,确能了解彼等,则此后措施,事半功倍矣。第二,应深知国军对英军之态度,此点尤宜特别注意。深信将军入缅之初,我方军官慎于发言,必不愿尽情吐露其对英军之感想。然坦白奉告,彼等稔知英军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仰光等处之行动,实已丧失其对英军之信任。缅甸英军尚有坦克一百四十辆,此说固确,然我军不愿认此为作战之助力,宁无视英军之存在,一切依靠自己力量,较为妥善。将军曾言既有坦克一百四十辆,自较无坦克作战为佳,此言固有至理,所当考虑者,如何能使之真能发挥其战斗实力耳。

    此外应告将军者,则为国军纯无畏惧日军之心理,作战时,不奉命决不后退彼等所诚惧者,惟缅人对英人之仇视与愤恨,将予日人以种种援助耳。此后决定战略之时,应将此二点牢记在心。

    将军此去,更有三点应加注意。第一为给养应充分供给,不应每日发领。余三月三日在腊戍时,曾嘱戴尼斯将军经常为我筹储十日之粮,迄今尚未得彼答复,盖每日发饷,只可行之于平日,一至战时,最少应储一月之粮于适当地点。我国各战区,储粮皆以三个月为标准,此为安定军心之要着。倘军无匝月之粮,士怀断炊之惧,安得坚其斗志哉!将军对此应加注意。

    第二,每月应供给我以汽油七十二万加仑,苟无此数,我无法输送军队、炮兵与坦克入缅。昨日曾告将军,林参谋团长蔚文自腊戍来电报告,英方表示无法供给汽油。今日下午续接来电,称英方已允每月供给汽油三十二万加仑,惟并未明言何时何地交货。

    第三,为联络参谋问题。英方要求在国军每一团部中设一联络参谋,余要求对等待遇,彼等拒之。继复要求凡与国军接触之英军,至少每一旅部中设我联络参谋一人,迄今未见答复。此举之重要性,至为显著,例如敌方广播称,三月七日占领庇古,八日占领仰光,然林参谋团长及其参谋迄今并未接得此项报告,尚待渝方抄送敌方广播以告之。

    余仍主张,我军主要任务为保卫曼德勒。曼德勒距仰光约一千里,约合五百公里,曼德勒距我后方据点则无此辽远,故我增援与给养之供给,尚占优势。此点应请注意。惟我第二百师守御同古之时,仍必集结大军于曼德勒,盖一旦普罗姆失守,我当待敌深入,及其到达曼德勒附近,予以痛击,即可开始反攻。

    至我军保卫曼德勒问题,余经再度考量之后,决将原议稍加修改。盖曼德勒为缅甸首都,具有政治意义。守卫该城,理应顾及英方之心理。故余今决意,守卫该城之责,仍由英军任之。余则拟立调第五军之两师驻守其近郊。惟此项部队开拔之前,应先筹储其给养与汽油,必待确知其储藏地点与数量,始可下令入缅。

    余月初赴腊戍,目的在保持仰光,此亦为国军人缅之目的,前已言之。今仰光失守,国军入缅,已丧失其目的。如欲克复仰光,我必反攻,然我集结部队需时半月。在此期间中,敌方必尽量增援,仰光战略地位有类广州,敌在各方面皆占优势,具备海、陆、空之便利。我如无足量空军与炮兵之掩护,克复仰光殊非易事,克复仰光之信心不坚,实为国军之心理,将军必注意及之。故我方欲图反攻,必另有策划,其最妥善者,厥惟集结主力于曼德勒附近,诱敌深入,待与交锋之后,再反攻突破之。国军习于此种战略,将军应尽量利用之。太平洋战事爆发之初,余欲派国军入缅,英方阻之,因此余已另订防御计划,拟固守八莫与那巴之线,以保持密支那至伊洛瓦底江之交通线,我军并准备在保山附近沿潞江作坚强之抵抗,而以澜沧江为第二道防线,拟于此堵击敌军之进犯。此项计划,拟定于英方允我派兵入缅之前,敢以奉告,作为参考可也。

    (史)蒙坦诚赐示诸端,如开茅塞,自当敬谨记忆,视如圭桌。承示应了解中国军队之心理,实属必要,复承委以指挥入缅中国军队之重任,更见盖筹弘远,敢不效命,但愿英国此次能较前奋发耳。

    (委座)余亦亟盼其能如此。

    (史)指示诸端,当勉力使之一一实现,对于给养及汽油供给等问题,更当特别注意。惟本人入缅之后,应何时返渝,或随时以电报报告,尚祈明示。

    (委座)此可由将军相机自决之,惟将军之参谋本部组织尚未着手,似以返渝为宜。

    (史)商主任与刘次长今晨见告称,第六军拟仍令驻守原防,第二百师则驻同古,第五军之其他二师,俟给养及汽油问题解决之后即开入缅境。英方如能固守普罗姆,第二百师则留驻同古,遇敌军进攻时,坚守其阵地,苟坚守无效,则向曼德勒撤退。

    (委座)第二百师或其他部队加有后撤之必要,将军必下令为之,无上级命令,彼等必不退。

    (史)倘敌军向二百师猛攻,本人拟请英军击敌后以赴援。

    (委座)切记应坚守答吉之线,余正派第六军第五十五师驻守答吉,第五军之两师则驻曼德勒附近。余深信将军指挥中国军队,正如指挥美国军队,必不感任何困难。近观英军,进退每自作主张,不遵上级命令,此种无纪律之现象,殊足骇怪。中国军队不论为旅为师,如有未奉命令擅自撤退者,其官长必受军法之处分。

    (史)本人曾晤一在重庆之油商名汉生者,据称得利都来客之报告,利都至密支那间之公路在三个月内必可完成。美国空中运输机已在途中,其中有一架为C—39与BC—3相似,拟专备为钧座个人之坐机。

    (委座)盛意至感。

    (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交密档 第7卷 同盟国联合作战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