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1942/03/14林蔚电何应钦徐永昌200师位于同古N22D与96D位于芒市暂不移动及其他军情

    回到目录页

    总长何、部长徐钧鉴:

    1. 情报
      1. 邓尼斯十二日战况报告:撤退至匝那瓦的Tharrawaddy之部队,为印度第十七师及第七装甲旅、第六十三步兵旅(职按:第十七师为三个旅,其第四十八旅尚在庇古被围,未突出)。
      2. 十二日梅苗英军总部情报: a. 八日夜,缅军第一师第一旅接替第二旅羊力宾区之防务,第二旅开巧克塔加(Chauktaga)地区。 b. 据侦骑报告,敌军有向代库(Daiku)及胖塔萨(Pyuntaza)以西之约马斯(Yomas)移动模样,胖塔萨无敌踪。 c. 据报有乘马之德钦党人间谍,在羊力宾区侦察活动。
      3. 戴师长真酉同古电: a. 据华侨报告,坦塔宾(Tantabun)南二十公里有敌骑活动,现该师正派骑兵搜索中。 b. 冈特册以南,人民疏散已尽。
      4. 侯腾十三日午后七时由梅苗电话:在太克伊(Taikkyi)发现敌三十三师番号,其三十三师及五十五师,有由同古东西地区前进,对同古行迁回模样。据称同古以东,敌将沿萨尔温江北进;同古以西,敌将沿皮狗山东麓北进。
    2. 龙主任寅真参一电: 奉委座电令,我第五军入缅部队暂缓开拔,第六十六军只先开一师到祥云、保山守备,其余两师仍在昆明以东待命,等因。职以为六十六军之三十八师,应速开国境,并派一团至腊戍。可否,敬乞核示。
    3. 邓尼斯十二日交来《日军战术》一份,谨附函抄呈阅。
    4. 元日,接梅苗施蒂华将军电话, 新二十二师及九六师均暂停开拔,职已转令知照。又杜军长由梅苗元电,军战斗指挥所向瓢背输送中,该军长尚在梅苗,删拟赴同古。
    5. 亚历山大昨(元)午后已到梅苗与史蒂华①会晤, 情况尚佳,油米无问题,史已另电委座请示。又杜军长于前三日已由英方领到汽油三十二万加仑。
    6. 部长徐寅齐令一元电元日方奉到。 由渝至腊,有线电需五六日方到,收发电均非常困难。至关于我军行动部署等事项,则委座严禁用无线电拍发,且现在职团尚无电台,经向昆明电调,尚未到,此刻所发无线电,均系由俞部长电台转,但俞电台甚忙,不能多发。至军政部第三报话台,虽已到此,但未与职团联络,已派人觅洽。
    7. 王参谋长德新及聂特派员传儒灰日去梅苗, 与英方开通讯会议,尚未返腊,故一切通讯设施尚未着手。职已令五、六两军分架罗爱姆一棠吉一他希及腊戍一希坡一罗爱姆话线,材料由俞部长处领取。但腊戍、保山间电报线若不改良,对缅境各电局若不速派中国电报员,则一切有线通讯,均无法利用。
    8. 第五、六两军现在位置,迄至本日止,其详情如下:
      • 第五军第二百师主力在同古,一部在平满纳,另一小部与军属骑兵团在派育②(Pyu),两补充团在瓢背。军直属部队仍续向他希、瓢背输送中。新二十二师、九六师在芒市待命。
      • 第六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在罗爱姆。五五师主力在猛旁,为军预备队,一团在罗衣考,该团之一部在雅的特(Ywathit)。四九师师部及一四六团在猛畔,一四五团一营在猛夏、猛考特,该团主力在大拍楞,一四七团在猛东附近,此团已由委座在腊戍面命,改归九三师指挥。九三师师部及二七九团在景东,二七八团在猛来、猛勇,二七七团(即刘支队)在打其力附近,九三师装备团由黔开车里附近,掩护该军之左翼,在未到前,由九三师派兵一营至车里(到否未具报)。
      • 委座真日手令:第六军在罗爱姆,总预备队之半数移置于他希与棠吉一带。此手令已于十二日转达,已否遵办,未具报。
    9. 目前腊戍对第五、六两军通信困难, 已由第五军汽车第十一连抽机踏车十辆,并由俞部长拨Jeep十辆,组织由腊戍通同古及由腊戍通罗爱姆之递传哨,已于元日开始设置,大约日内可递送信件。
    10. 英军总司令部介绍组织全缅特务队之史蒂生来见, 请求在我军区域内准许其特务队之存在。职以英军在缅原有此项权利,派萧处长接谈,以在我军区域内者受我指挥为条件,双方认可。谨呈谈话记录一份,请予备查。
    11. 各部队在此关于一切军需材料及款项等等, 因无主管机关,均唯职团是问,职亦未能解决,拟请由军政部设一负责主持机构统筹办理。
    12. 刘支队是否归还九三师建制,尚未奉令。 为指挥便利起见,似以早日归还建制为宜。敬请钧安

    附呈:

    1. 《日军战术》一份[略];
    2. 萧处长与史蒂生谈话记录一份[略]。

    职林蔚谨呈 卅一、三、十四于腊戍


    ①与上文施蒂华应为一人,原档如此 ②因音译不同,下文中亦有译为皮尤、普育,为同一地点。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民国档案》2023.01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