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06/24蒋委员长在重庆接见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商谈关于组织中国战区参谋本部及拟具中国战区整个作战计划等问题谈话记录
回到目录页民国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夫人及格鲁勃将军在座)
(夫人)史迪威将军以为在印之第五军,深感与杜军长合作之困难,以易人指挥为妥,至人选之决定,彼盼能由罗卓英将军继任之。
(委座)罗长官急须赴第九战区担任重要工作。
(史)目前遣送十万大军赴印既不可能,予拟即利用在印之第五军加以炮兵之训练,配备以在印之重炮,并尽量供给以弹药,俾得充分练习射击,此在中国因运输困难无法实行者也。未识今在印度之兵员已有若干?
(委座)第五军约有八千至一万人已抵印度。在葡萄之第九十六师,因行旅困难,不能开赴印度,将开赴滇缅边境
(史)第九十六师如此措置最佳。
(委座)训练军队可无问题,当可设法实行。惟先决问题应拟定中国战区全盘具体之计划,此训练军队实只为全盘计划之一部分耳。
(史)今晨曾与何总长讨论组织中国战区参谋本部问题,何总长以为英、美军队应与中国军队同样受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之指挥。
(委座)将军曾见组织图表否?
(史)本人曾见之,惟据何总长称,今已有改动。经此改动之后,拟具计划殊感困难,盖按此改动系统,英、美军队皆将受军令部之指挥也。
(委座)予意指挥中国部队时,将军既为予之参谋长,当秉承予之命令,即以予之名义转令军令部。指挥美国部队时,将军秉承予之命令,转令美国部队,同时以予之名义通知军令部。
(史迪威将军即以军令部所备最近改动组织之英文说明呈阅。)
(委座)(顾董副部长)可嘱商主任以中文原稿呈阅。(复顾史)此外另有数点拟提出讨论。除拟具组织中国战区参谋本部计划外,将军应速拟具中国战区整个作战之计划,特别注意战事进展中各阶段所需陆军、空军之实力;恢复缅甸、越商、泰国,应取如何战略战术?应在何时?收复中国失地复应取如何战略战术?应在何时?此项计划,应切实注意阶段之划分。第一附段之目的,应保持中国现状,不得再丧失任何土地。第二阶段之目的,应作反攻之准备,例如训练军队、储造军备,并规定某种行动应在何时期发动等。关于训练方面,尤应注意到练新军之数量反其训练之地点;空军应有若干始可发生效果,及其训练之地点。将军来华之时,即发生缅甸战役,匆遽之间,即赴缅指挥作战,对于中国军事实只负担一部分之责任,念将军既为予之参谋长,应统筹全部军事。不独在中国、越南与泰国,且应兼及缅甸。
(史)全局中军备实为最重要之一。缅甸陷落之后,欲求大批军备运华,实感困难,故吾人拟具计划之时,当顾及此点。
(委座)欲保持中国现状,但须运用我现有器材益以飞机运华者即可,不感困难。如能取得大炮、坦克固所欢迎,然即令无法取得,亦不致感觉严重。所当考虑者,如何可以保持必要之空军数量,以免战局转劣,及如何可将必要之器材由空航运华耳。
(史)当可于今明日拟妥该项计划。
(委座)目前既无收复仰光之可能,该项计划不应以此为根据。
(史)本人知之。
(委座)前次谈话予曾提及,保持最前线飞机五百架,及每月空航运华物资五千吨为维持中国现状最低限度之条件,吾人当以此为标准。吾人应于三个月内取得飞机五百架,如万难取得,二三百架实为最低数量。至运取物资每月五千吨之目标,亦费同样努力达成之,望即以此目标拟具整个计划。此种计划拟妥而决定实施之后,即可进而注意训练军队及其他整军工作。将军以参谋长之地位,可随时向军令部、军政部等机关调询各种资料,例如中国现有军队之数量、军训情形、目前可以取得或制造之军备等。盖将军欲求整顿中国军事,此等资料实所必需。予可令军令部、军政部次长每星期向将军作一二次报告,俾将军得熟悉中国军事之真相。
(史)本人可赴各该部索取资料,较为便利。
(委座)印度与云南如无变化,则每月运送物资五千吨计划如能实现,各机回程之时,即可陆续运军队三五万人赴印,目前先从训练今在印度之第五军着手。此项中国战区整个作战计划之完成,实有重大之影响,不独中国军队,即中国民众之精神皆将为之一振也。当参谋本部正式成立之后,予可令各军事机关选派代表,参加工作,以增工作效率。予愿将军常在左右,熟习中国军事情形,为予干部之一。盖指挥中国部队与指挥外国部队异,予深知我上级军官教育程度不够,办事能力薄弱,故每为彼预防错误,相机亲笔告诫,辄能及时纠正。知彼之短,先为筹剖而补救之,实为予指挥部队之秘诀,五年来之抗战皆以此法指挥之。战事初起之时,日本扬言三个月内可以使我屈膝,友邦多信之,然抗战已达五年,所恃者惟此指挥秘诀耳。换言之,与其事后医疗,不如事前防止,治军正如治病也。前德国军官应聘来华任军训之责,不能与中国军官处,无法调整,实因未能明了中国军人之心理,致有此失。倘将军能在予左右数个月,当随时以彼等之特点奉告,必能深悉中国军官之心理矣。
委座退后,夫人继续与史迪威将军谈,夫人谓第五军军长或可以罗长官继杜军长职。史将军表示,罗长官职位较高,似非所宜,拟请由第三十八师孙师长或第二十二师梁师长①二人中择一继任之。盖二人在缅,史将军所得印象皆佳。夫人商诸委座,返告史将军称,孙师长升任师长不久,资历尚浅,而梁师长任现职已有三年以上,故资历皆称。惟在此职之上,应另有一与罗长官同等地位之长官以总持一切,盖此项在印部队,将来尚拟加扩大也。史将军询训练此项军队,是否将予彼以全权,夫人答曰然。同时告史称,此后史之工作,将在委座左右,不能远离重庆,故此项训练工作,彼应指派代表担任之。夫人复称,委座对此,尚拟再加考虑。
(录自总统府机要档案)
①:校对语,此处梁师长应为“廖师长”,即新编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此处疑为英文拼音翻译错误。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外交密档 第7卷 同盟国联合作战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