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师成立经过概要
回到目录页魏书文
(一)编组经过概要
本师于民国廿七年十月奉命于湖南湘潭编组成立,隶属新十一军,嗣因陆军编制改编,全国各整编师均须依照三团制厘定番号,军改称第五军,本师番号仍旧,师辖六四,六五,六六,补充团四个团,炮,工,辎各一营,特务,骑兵,通信,输送各一连,及卫生队、野战医院各一,民国三十年十一月奉命将师属野战补充团裁减。
民卅一年春,奉命入缅援英,与盟国并肩作战于缅南,独力与敌周旋月余,而完满达成任务,后复因战略关系,奉命由缅转进入印,经数月之长途跋涉,始抵印境。
民卅二年三月中旬,奉命依照驻印军暂行编制表,遵于同年四月初改编,除师直属通讯连改为营,骑兵连改为搜索连,炮兵营增为山炮两营外,其余仍旧,隶属于驻印远征军新一军建制。
民卅三年五月底,因本师于第二次反攻缅甸战役中,战绩卓著,因奉命扩编成军,是时廖师长升任新六军军长,本师师长则由副师长李涛将军升任,隶新六军建制。
(二)整训经过概要
本师于湘潭编组就绪后,即于次年六月奉命全部移驻东安整训,未及半载,而分期完成干部教育,及连以下部队教练,是年五月,军委会举行全国整训部队大校阅,评定结果,本师列入甲等,廿九年于克复昆仑关胜利归来,复还师东安整训,时我中下级干部,根据桂南战斗经验,对教育方针训练要领大加改进,并能刻苦自励,昼夜从事积极训练,故于三十年六月军委会第二次大校阅时,仍能保持优良成绩,同年八月军委会复校阅于贵州安顺,适总长何副总长白,亦先后莅师视察,结果均蒙嘉许,并誉为国军之冠,嗣复奉命逐次西移缅境,官兵之技能与体力,亦俱日见增进,以故入缅援英之役,本师能圆满达成任务者,乃归功于桂南战役后,两年来积极训练之效果。
自卅一年八月中旬,本师由缅入印,抵印度蓝姆伽后,官兵于长途转进,跋涉千山万水,与自然斗争,备尝艰苦,大部患病,少数未病者亦疲惫不堪,遂专事休养,为时月余,迨至十月时官兵精神体力均告复元,时新兵亦由国内源源运印,先后拨补缺额,整训工作于焉开始,惟于整训初期,所有官兵均由美训练处直接训练,计官长除与士兵同时完成各种新式兵器教育外,另复习连以下小部队战术,士兵则由美训练处指导至排战斗射击为止。
迄十二月底,全师官兵虽经盟方三月之训练,然以事先无周到计划,且不谱我国之国情与语言隔膜关系,颇有不适我国军队训练之特质,故收效甚微。师有鉴于上之缺点,顾及将来任务之艰巨,遂由师自行训练,提纲挈领,绵密厘定各期教育计划,实施训练,约计十月,是年十月奉命开赴列多待命,准备反攻缅甸,其时颇感缅北遍地森林河川交错,山岭复杂,而师以往对此诸特种地形未具良好根基,乃于是时,利用待命之机会,加紧对森林,河川山地等特种地形战斗之训练,因官兵均以复仇雪耻为念,教学均极努力,使以后反攻之胜利实得力于此短时期之补习教育也。
师于卅三年反攻缅北胜利后,是年底奉命乘机返国,驻节云南曲靖附近待命,爰借此机会,补习在印缅未完成之诸课目以期适应尔后战场之需要,民卅四年四月师奉命空运湘西,于江口塘湾一带准备攻击,未及开始而敌已退却,于是部除利用机会实施战场补习教育,以寓教育于勤务之主旨施行训练,同年六月奉命开黔阳县安江镇待命,特制定暑期教育计划,以表演方式复习以往之各课目,八月敌人投降,九月间师奉命由芷江空运南京接收,各部队虽于勤务中对士兵教育亦未稍懈,旋因部队驻扎于国都附近除继续复习以往诸课目外,特制订官兵生活教育计划,实施训练之,同年十一月师复奉命开驻上海接替防务,师为适应尔后情况之需要,特制订特种短期教育计划,令饬各部队实施剿匪战法及官兵生活训练,民三十五年元月中旬师奉命由上海船运秦皇岛,改乘火车至辽宁省沟帮子集结,师全部先后于月底于沟帮子集结完毕,即奉令参战,迄至今日,已一年于兹,本师转战南北满,因未获休息机会,因之训练亦暂行停止。
(三)参战经过概要
本师自二八年十一月由衡山白果市奉令开赴宾阳附近集结,十二月奉令迂回截击五,六塘之敌,十九日即占领该地而确实达成截断八塘及崑仑关敌后方交通线之任务,为时八日之久,同月廿七日复奉令回师昆仑关,担任正面攻击第五师团之二一及四二联队,血战三昼夜,终于卅一日克复昆仑关,计二日克复九塘,直迫八塘附近,与敌激战五日,因师伤亡过大,乃奉命将防务移交九六师,开回黑陇圩一带从事整补,是役计夺获敌野战山炮四门重机枪二挺,轻机枪四挺,步枪百余枝,文件及其他军用品无算。
桂南会战结束后,移驻黔境整训,迄三十年底,奉命由昆明西开,卅一年三月中旬即奉命由芒市入缅援助友军及盟军,同月廿六日于缅南之叶他西与沿仰曼公路北进之敌接触,激战两日,旋进占南阳车站,及沙梯特,嗣因整个战局影响,奉命逐次抵抗,先后激战于斯瓦河,打瓦梯,苦斗于飘背,他希,梅克提拉诸地,最后以孤军坚守曼得勒,均赖将士忠勇用命,终于达成艰巨之任务。
五月四日因战略关系,乃西渡伊洛瓦底江,七日抵史威陂脱离战场,踏入转进之途中,炎暑及淫雨,与夫疾瘴蚊蝎之重重交侵,终日跋涉于丛山密林,险川急流之中,所过数百里杳无人迹,粮断绝,官兵以蕉根野芋充饥,餐风宿露,于是饥疾交迫死亡纍纍,历尽人世之艰险,迄八月中旬始脱离险境,进抵印度蓝伽,当时我六四团能以整然之除形,严肃之军容行抵印境,致博得盟国高级官员之赞美,实为祖国争光不少,殊堪欣慰。
师到达印度后,即奉命编入驻印军新一军战斗序列,卅二年元月初即参加缅北第二次反攻战役,于大洛一役,我师大获全胜,开胜利之端倪,敌十八师团五五联队第三大队,几为我六五团全部歼灭,由是士气大振,同时更坚定盟军反攻缅甸之必胜信念,直复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乐战近年,迭克孟关,瓦鲁班,间布本山隘,卡马英,税古,曼大当瓜,等战略要地,击溃敌十八师团主力,及五六师团,第二师团之各一部敌万余,虏获步枪数干,轻重大炮五十余门,卡车二百余辆,其他军实不可胜数,并生俘敌官兵近百余名,为抗战以来所仅见之胜利,奠定以后重开滇缅国际路线之基础,实乃本师历史上最光辉之一页。
民卅四年本师反攻缅甸任务达成,奉命凯旋归国,时国内敌寇犯独山,欲夺取贵阳,进窥陪都重庆,而当本师空运云南曲靖时,敌已闻风溃走,因而黔桂区战事获得平稳,又五月间复声援湘西之时亦复如是,是年八月日寇宣布投降,本师奉命接收及警卫京沪一带。
民卅五年元月中旬,因东北接收受阻,本师奉命出关,于元月底师全部先后于沟帮子集结,集结甫定当即奉命参战,师奉命后即将主力分向盘山、台安、辽中扫荡,与匪经三日激烈战斗,遂完全占领盘、台、辽三战略要点尤以我六十六团(欠一营)固守大沙岭之役,匪军以二十倍以上兵力向我围击,日以继夜,反复冲杀,血战三昼夜,终将来犯之匪击溃,是役我斩获甚伙,经此战役后,奸匪惊心动魄,知本师匪不但能攻,而且能守,故嗣后凡本师所往,奸匪无不望风披靡,不敢缨其锋。
继沙岭战役之后,乘胜收复辽阳,鞍山,奇袭本溪,迂廻四平,闪击长春,直下吉林,后复回师声援西丰,柳河,海龙一带,并南下进占安东,更分兵热河,又本师于扫荡北山城子时,奸匪乘隙偷袭中长铁路(公主岭与四平间)师即分兵驰援,于来犯匪迎头痛击,追击至长岭而返,继而进占普兰店南北扫荡策应八方,毫未停息,计自出关周年以还,经本师接收之国土,占东北已收复之土地百分之六十强,所接收之大小乡市城镇约百余处,生俘之匪军约近万人,俘获之战利品不可胜数,实乃当前剿匪期中仅有之胜利。
溯自本师成立迄今,已十载于兹,其所以能攻无不取,战无不胜之来由,虽由各级干部忠勇用命及各级幕僚忠勤职守所促成。而其主要原因,乃归功于邱清泉,廖耀湘,李涛三位将军训练有方,以及三位将军之精神与人格之感召所致。以故初由邱师长率师于昆仑关之役斩将夺关,开本师胜利之端倪,继由廖师长于第一次援缅之役及第二次反攻缅甸之役,更是大显神威而承其中,次由李师长于东北剿匪诸役中益是独出心裁,常以奇兵制胜,将已往胜利光辉更发扬光大而承其后,所谓,创业维艰,守成不易,斯语邱,廖,李三位将军当之实无愧色也。
录入校对:第N个日常
来源:新编第二十二师出关周年纪念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