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忆说廖耀湘

    回到目录页

    乔家才

    《中外杂志》第32卷第2期(总第186期)第118-121页(1982年8月刊)

    军校六期杰出同学

    黄埔军校第六期有两位杰出的同学都是骑兵科,又都和我有深厚的交情。黄埔第六期于民国十五年七月以后,在广州沙河入伍,同学多达四千余人,分属三十几个连,散驻广东各地,在北伐后负责后方的治安,平时接触不易,认识困难,能够建立交情,的确是奇遇。

    这两位同学:一位是浙江江山戴雨农(笠)将军,抗战时期主持军统局的工作,发挥了对敌伪最大的打击力量;一位是湖南邵阳廖耀湘将军,他统率新二十二师,远征印缅,威震异域。戴雨农将军三十五年三月十七日座机在南京以南岱山撞山失事,以身殉职。廖耀湘将军於三十七年十一月辽西会战被俘,誓不投降,屈辱而死。

    戴雨农民前十五年出生,比我大九岁。从二十一年我就隶其麾下工作,时相接触。廖耀湘将军和我同岁,都是民前六年丙午出生,他还比我小了十多天,我们离开学校,再未见面。他出国深造,学骑兵于法国圣西尔军校,及机械化骑兵专校。返国后加入桂永清将军的教导总队,敎导总队在当时革命性最强,更具有深刻的政治认识。以后他任二百师参谋长,新二十二师副师长、师长、新六军军长,最后任第九兵团司令,成为第六期同学军阶最高的一位。不幸在辽西戡乱战役中,兵败落入中共魔掌,求死不得,共酋不让廖耀湘死,更且捏造事实,欺骗世人,有投机取巧临难苟免的败兵之官,流落国外,摇身一变以学人姿态,跟着共党魔笛跳舞,以成败论英雄,撰写恶毒文句,将辽西之役失败责任,归咎于廖耀湘。

    去岁廖夫人黄伯溶大嫂自美来信,对该一无聊分子有伤厚道之论,颇为不平,我亦深具同感,实则大陆沉沦,原因太多,锦州失守,我入伍时的连长云南卢浚泉将军和我追随数年的广东范汉杰将军,都不幸被俘,和廖耀湘将军遭遇同一命运。廖耀湘十五年前死于中共集中营。

    段克文《战犯自述》,对中共集中营生活的痛苦和悲惨情况有详实的描述。廖耀湘的不幸遭遇和悲惨结局,凡有良知者,均应一掬同情之泪。竟有人下井投石,不知是何心肝。

    野人山森林行军苦

    廖耀湘初任新二十二师副师长,协助师长邱清泉训练部队,著《小部队战术》,以伍为小战斗群,伍长能独立作战,用以训练部队,反复演习,以增强战斗力,而成劲旅。二十八年底昆仑关一役,击溃日敌中村正雄旅团,一举克复昆仑关,以功升任新二十二师师长。

    三十一年三月,我远征军入缅,支援英军,保卫印缅。由罗卓英将军统率杜聿明的第五军,辖四十九师、五十五师、九十三师;甘丽初的第六军,辖二百师、新二十二师、九十六师;张轸的六十六军,辖二十八师、三十八师、三十九师。敌军为十五军团饭田祥二郎统率的十八、三十三、五十五、五十六四个师团,兵力超过十万人。

    我军入缅时,敌军已攻占仰光,正分三路向北挺进,三十三师团和英军遭遇于普罗美(Prome),十八师团和我九十三师遭遇于景东,五十六师团和我二百师遭遇于毛奇(Mawchi)等处,五十五师团沿仰光(Rangoon)曼德勒(Mandalay)铁路北进,和我新二十二师遭遇于同古(Toungoo)。

    不幸的很,史迪威不听中国战区总司令蒋公介石指挥,不固守密支那(Myitkina),在情况恶化时,逃往印度。我右翼的英军节节败退,放弃仁安羌(Yenangyaung),左翼九十三师和五十五师也撤退过早,使原决定在平蛮纳(Pyinmana)与敌决战的计画,不得不放弃。廖耀湘指挥新二十二师在侧背受敌威胁情况下,犹用迟滞阵地作战,阻敌北进,掩护我军撤退,历时将近一月。但因腊戍(Lashio)、八莫(Bhamo)、密支那相继失守,切断二十二师由腾冲返国的路线,不得不经野人山原始森林向印度方面撤退。

    时值雨季,原有道路,都被水淹没,成了河流,不能通行,只好穿越野人山茂密的原始森林前进。本来野人山人烟稀少,原始森林更是不见天日,必须随时开路架桥,而且淫雨、瘴气、毒虫、疫病相威胁,情况极恶劣。如果指挥官没有毅力、耐心,全军就会立刻崩溃,很难度过难关。

    在这样万分艰苦的环境行军,廖耀湘意志坚定,勇往迈进,毫不气馁。一开始他就吿诫士兵,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扔掉,尽量携带给养,要保持体力,克复困难。只要到达印度,一切都有办法。这是全军的唯一希望,咬紧牙关,以达目的。沿途没有补给,宰食运输用的骡马,掘挖芭蕉根,采摘野果,仍须在半饥饿的状态下前进。有些人一倒下去,就爬不起来,死亡惨重,到达印度的列多(Ledo),只剩下四千多人。

    自印反攻钻硏战法

    三十一年八月新二十二师驻到印度蓝姆加(Ramgarh),立刻补充人员,更换装备,积极整编训练。廖耀湘经过野人山艰苦行军,预料将来作战,还是离不开森林,于是实地勘察列多附近的原始森林,撰著《森林作战战法》,发给各级干部,确实演习森林作战战法,实地操作。并且训练每一个战斗员硏判地图及使用指南针,以便在不见天日,不辨方向的森林中,不至于迷失前进的方向。

    敌军田中新一中将的第十八师团,号为常胜师团“森林之王”,从三十一年八月就盘了缅北野人山山脉的高原盆地胡康河谷(Hukawng Valley)。三十三年敌驻大洛(Tairo)的五十五联队第三大队,对我拉加苏(Ngajatzho)一一二团第三营予以包围,已经一个多月。

    三十三年一月廖耀湘将军以六十五团为军的右纵队,经新平洋向大洛推进,以解拉加苏之围,并暂归三十八师孙师长指挥。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性情特别,任师参谋长时,就和各级官佐格格不入,很少人对他有好评。但廖将军知道他勇敢善战,具有信心。

    傅宗良率领六十五团穿过原始森林,遵照森林作战法,用地图和指南针,随时判断方向,不使偏差,斩荆开路,攀登悬崖绝壁,经十多天艰苦行军,出敌不意,与敌决战于百贼河(Path Hka)南岸,予以歼灭。

    大洛位于大奈河南岸,为胡康河谷的右翼屏障,北通新平洋,南达伦京(Lonkin),东连孟关(Maingkwan),孟关为胡康河谷的重镇。六十五团沿大奈河东岸南下,将近大洛,准备休息几天,待补给后,进攻大洛。但史迪威将军不懂围魏救赵的道理,命令他沿大奈河西岸南下,先去解拉加苏一一二团第三营之围,回头再渡大奈河,攻击大洛。

    信任部下大将风度

    傅宗良认为史迪威将军的命令约束了下级指挥官意图发挥。他硏究分析以后,以为大洛敌军毫无顾忌,集中力量渡大奈河攻击拉加苏,我守军虽无反击力量,尙能固守。而敌必须从孟关,经腰班卡(Yawngbang Ca)、大洛,渡大奈河补给,补给线长,大洛空虚,只要攻克大洛,拉加苏之围自然解除。他不同意依照史迪威的命令,把一次战争分做两次打,既然吃力,损失必重。

    史迪威以傅宗良不遵照他的命令作战,打电报给委员长,说:“传团长擅改计画,会被敌击溃,请速制止。”

    委员长电令廖师长即刻制止,撤换傅团长。廖将军认为事态严重,和副师长及参谋长会商后,覆电委员长,傅团长改变计画,经他批准,并列举理由,说明改变计画的可行性和正确性。又电吿史迪威将军,已派副师长李涛到傅团监督作战。

    李副师长到达六十五团,吿知傅团长事态严重,并说:“对上的一切责任,师长替你一肩承当,只希望你打好这一仗!”

    傅宗良团长对这件事非常难过、气愤,但对廖师长替他承担责任,非常感动,就是肝脑涂地,也要打胜这一仗。就因为经过这次波折,六十五团的行动,已被敌人侦知,撤回包围拉加苏的主力,由大洛沿大奈河东岸向北迎战,抵达百贼河南岸。

    傅团长以第一营为正面攻击部队,第二营经过三天,迂回到敌人背后,形成腹背夹击,战斗到一月二十五日,除了生俘二十多人,悉被歼灭,大队长冈田中佐引爆手榴弹自杀。一月三十一日克复大洛。

    二十五日百贼河歼灭战结束,傅宗良对罗副团长说:“从现在起,我的职务由你代理,我走了!”说罢就走,他不干了,向列多师部走去。廖师长得到消息,在傅团长到达列多时,师长亲率全师官兵,在营房道旁列队欢迎他凯旋归来。傅宗良本来一肚子懊恼,看见这种场面,感动的流下泪来,什么话也不能说了。廖耀湘将军不只能替部下承担责任,这种大将风度,体贴入微,真令部属慑服。

    史迪威将军接到百贼河大胜的报吿,不只怀疑,极不相信,命令六十五团,不要把敌尸埋葬,他要亲自来看看。果然,第二天上午(二十六日)带了四名宪兵,乘小艇到达百贼河河口上岸,视察战场,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清点死尸,得六百一十七具。临走说:”打得好!打得好!我要为你们请奖。“

    过了两天,廖师长接到史迪威电报委员长的副本:“新二十二师六十五团百贼河之役,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大队,傅宗良团长厥功至伟,应予奖励,前电请处分傅团长一案,请准撤消。”

    痛歼敌人十八师团

    三十三年我军反攻缅北,目的在赶快修筑一条由印度到昆明的国际道路,好把美援物资,迅速运到国内。新二十二师在印度装备训练精良,已成所向无敌的劲旅。新三十八师先攻占于邦(Yupbang)、大柏卡(Tapeiga),新二十二师于二月初由康道(Kantau)渡河,连克腰班卡、拉征卡(Lakven Ga),向胡康河谷重镇孟关展开包围攻击。

    孟关有敌十八师团的七个步兵大队、重炮、四七战防炮、山野炮各一大队,兵力几为我二十二师之四倍。廖将军,以六十五团第一营为右支队,和师之主力保持九十英里之距离,从大洛经大树班(Tasubun)向伦京攻击前进,三月六日攻克大树班,十五日攻占伦京。

    敌凭借孟关坚固阵地与我决战,以为可以死守,等待雨季来临。殊不知廖将军以六十五团一个营和战车第一营编成特遣队,从孟关以东迂回敌后,三月三日攻占宁库卡(Ninghku Ga)截断孟关补给线,配合二十二师主力,向敌腹背猛攻,于三日中午攻占孟关,立即穷追南逃之敌。

    特遣队於八日从瓦鲁班(Walawbum)西北,出敌不意,攻入敌十八师团司令部,敌仓皇应战,伤亡惨重,九日攻占瓦鲁班,继续向南追击,十五日攻克丁高沙坎(Tingkawk Sakan),结束胡康河谷战斗。英海军上将蒙巴顿(Admiral Lord Wountbatton)闻攻克孟关捷讯,极为震惊,非常怀疑,乘机亲临孟关二十二师指挥所,表示祝贺慰劳,实则察看是否真实。自丁高沙坎至沙杜渣(Shaduzuk)为间布班(Jambubum)山山隘,长十多英里,两侧为崇山峻岭,悬崖绝壁,山高在七千尺以上,森林密布,几乎无法攀登迂回。敌集结全力于山隘,以阻我军南进。其南则为孟拱河谷(Mogaung Valley)。

    日军遗尸四千余具

    廖将军以山隘险阻,以营为战术单元,集中火力,灵活运用,以支援小部队冲锋格斗,苦战十日,三月二十七日突破高鲁阳(Hkawnglawyang)二十九攻克沙杜渣,终于攻克此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间布班山隘,进入孟拱河谷。敌伤亡惨重,溃不成军。敌为固守孟拱河谷,十八师团经第二师团、五十六师团各增援一部,战斗力方稍微增强。孟拱河谷长七十五英里而宽不到七英里,南京江(Namkawng R.)流经其间。攻占沙杜渣后,继续攻估瓦康(Wakan),四月十三日攻占瓦拉渣(Warazup),二十七日攻占马拉高(Malakawng),五月一日攻占英克塘(Inkangahawng)、拉其卡(Lachi Ga)五大据点,以孤立索卡道(Nsawgahtawng)。廖将军于攻击索卡道之前,先以六十五团傅团长组织特遣队,包括四个步兵营、一个炮兵连,向西南迂回索卡道右侧。六月一日袭占索卡道通往卡马英(Kamaing)道标二十二英里附近要点,切断敌通往孟拱交通线。新二十二师主力七个步兵营于六月一日展开对索卡道的分路攻击,血战九昼夜,将敌压迫于卡马英以北索卡道泥淖地区,予以歼灭。

    此役敌遗尸五千多具,生俘英井中队长以下一百多人,虏获重炮五十六门,步枪三千多枝,载重大卡车一百九十多辆,骡马三百多匹。敌十八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率残部一千多人泅渡印道河(Indaw),向南逃脱。十六日克卡马英、支遵(Ziguyn)与西通(Setou)之三十八师及英空降部队会师。廖将军因克复胡康河谷及孟拱河谷有功,获靑天白日勋章,晋升为新六军军长,下辖新二十二师、第十四师、第五十师。另以新三十师及新三十八师编成新一军。

    村落战斗新的指导

    孟拱河谷会战结束,已是雨季,我军暂时休息训练。廖将军衡量未来的战场,将是城镇村落,不再是森林,于是撰写《城镇村落战斗》,发给各级干部,作为严格训练之依据。并於九月间在卡马英设立“新六军干训班”,由青年军考选学员一百二十五人,予以训练,以充实基层干部。十月以后,雨季结束,反攻缅北的第二阶段即将开始。第二阶段反攻目标,为伊洛瓦底江一线。东边为八莫(Bhamo),中间是史维古(Shwegu),西边是卡萨(Kotha)。十月中旬反攻开始,东路以新一军为主力,由密支那进攻八莫,再进而攻取南坎(Na Mhkam)、腊戍。中路以新六军为主力,由孟拱进攻史维古,再出新维,包围歼灭滇缅泰边区之敌。西路以英国第三十六师为主力,配属我五十师之一四八团及一〇五榴弹炮、四二迫击炮各一连,沿密曼铁路南下,攻取卡萨,准备会攻曼德勒。

    十月十五日廖将军指挥新六军由孟拱经和平(Hopin)向史维古挺进。史维古位于伊洛瓦底江南岸,为八莫通卡萨的水陆交通中心。廖将军以新二十二师为前锋,自孟拱以东丛林中,向南潜行,斩荆开路,出敌意料,于十一日抵达伊洛瓦底江北岸,二日晨猛攻突击,攻占史维古西北的叫支(Kyaukyi)和正北的摩首(Mosit),三日攻克东北的丁八佛因(Thinbawn)。五日分数处强渡天险的伊洛瓦底江成功,七日攻占史维古,使敌八莫与卡萨之间的整体防线分割。

    东路八莫敌守军为十八师团的残部,扼险死守,我新一军虽奋勇南进,久攻不下。新二十二师攻占史维古以後,挥戈东指,与三十八师会师八莫。惜敌寻隙南逃,未能予以歼灭。西路进攻卡萨的英军三十六师抵达印道(Indaw)北郊时,猝遭敌铁路守备队反扑,纷纷后退,溃不成军。廖将军立即以预备队五十师驰援,击退敌反扑,使英军转危为安,我中路军侧翼,得以巩固。

    敌军退却紧急班师

    廖将军于伊洛瓦底江吿一段落,以第五十师接替史维古之守备,以新二十二师钻隙南下,向瑞丽河(Hweli R.)挺进。瑞丽河为怒江之支流,经畹町西南流,流向缅中。新二十二师克曼大(Mantna),取西于(Segu),扫荡由十八师团残部编成,一再补充之五十六联队,强渡瑞丽河,连克曼纳(Manna)、派来(Hpadai)、贵街(Kutkai)迫使敌军从南坎地区向芒密(Manmye)总退却,启开滇缅路开放的契机。前锋距曼德勒不到一百里,很快可克腊戍。

    当时,国内战场因敌犯独山,贵阳吿急,廖将军率新六军主力空运回国,以致收复缅甸之计划,不能亲自完成。

    辽西之战虽败亦勇

    廖耀湘将军训练部队,注意实效,为使部队发挥最大的战斗成果,著《小部队战术》,为应付森林作战,撰著《森林作战战法》,爲了城镇村落作战,撰著《城镇村落战斗》,以为训练的依据,到了实战时,都发生极大效用。他作战好用奇,组织特遣队,进行奇袭,但他不离正,仍以主力正面力战,击溃敌人。在国军将领中,造就极深,而又当机立断,勇往迈进,所向无敌。他在缅北作战,痛歼敌人一个师团,扬威国际,为我中华民族写下最光辉的一页。

    总之廖耀湘在国军高级将领中,是一位智勇兼备的良将,辽西之战,以大局将颓,一将何能幸免,他在力战苦战之中不幸陷身魔掌,至死不屈,虽败亦勇。尤不应以辽西戡乱之败,抹煞了廖耀湘抗战期中对国家民族的伟大贡献。

    录入校对:沈郎瘦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