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寺1937——中国版“辛德勒名单”
回到目录页晨报特派记者 于任飞 实习生 殷秋平 江苏南京摄影报道
(此处前文有省略)
力排众议寺门终开
“突然间出现的这么多难民给当时寺内的和尚出了个难题,究竟要不要打开这扇门放他们进寺,僧人中发生了争执,”7月22日,南京栖霞寺山门前传真和尚对晨报记者说。
传真是栖霞寺的现任监院,没有他,栖霞寺这段“鲜为人知”的经历至今可能仍只停留在寺内僧人的记忆中。 自从传真1985年进寺以后,他的师傅便不断将1937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期间发生在寺里的这个故事讲给他听。“但这只是口口相授,并没有具体的资料。”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他开始着手整理这段发生在栖霞寺的故事。为了证实它的存在,他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史料。
经过多方寻找,2000年栖霞寺后山出土了一块石碑,上面详细记载了栖霞寺在1937年的冬天给多少平民提供了生的机会。香港出版的《栖霞山志》上也详细记载了那个冬季,出家人为了庇护难民做出的牺牲。”
“当时僧人中有一派认为,如果把这些难民放进寺内势必会引来日本人,进而距今约千年的名刹栖霞古寺难保,况且寺内的钱粮也无法接济这么多的难民,持这种观点的包括当时寺内资格最老的和尚。”“这个时候,山门外的难民越聚越多,日本军队离栖霞镇也越来越近,难民们命悬一线。”
“最终还是当家和尚寂然法师说服了众僧,大开山门迎接难民。”传真说,他听他师傅讲,当时寂然法师对众僧说了这样一段话:“出家人要像观音菩萨那样观其声音、拔其痛苦,如今国难当头,救教必先救国,我们寻声救苦,正是出家人的大愿啊,现在受难的人们跪在了我们面前,出家人怎能眼睁睁看他们在外面担惊受怕呢?”
“仅在1937年12月13日那天就有500多名难民进入栖霞寺寻求庇护,但这只是开始,”传真说,据他这么多年搜集的史料显示:一直到1938年3月,最后一批难民转移到国际安全区,四个月间栖霞寺一共庇护了24000余人,这里面既有栖霞镇的居民也有从南京城内逃出的大屠杀幸存者,还有放下武器的两百多名国民党官兵。
(此处部分内容省略)
“假和尚”维持秩序
“两万多人挤在栖霞寺那么点大的地方竟然没有一个人丢失过东西。”纪跃华说,这在那个连命都难保的战乱年代几乎不可想象。“这都是那些‘假和尚’的功劳,他们在寺内日夜站岗维持秩序。”纪跃华说的这些“假和尚”其实就是在此避难的两百多国民党政府军官兵。
传真和尚对记者说,2003年栖霞寺在对门前的放生池进行清淤时,“意外”发现了锈迹斑斑的五条步枪和三枚手榴弹。“这些都是当年进入栖霞寺前最后一刻,国民党政府军丢弃的,从那个时候起他们就是放下武器的平民了,他们有资格进入栖霞寺避难。”
“这些军人进入寺里之后,寂然法师为了防止出意外,就让他们穿上袈裟、戴上佛陀帽。”同时,寂然交给了他们一项“任务”,要他们看护寺里的治安。
“那个场面有点滑稽,不论白天还是晚上总能看到他们在寺里四处巡逻,不合身的袈裟披在身上,”纪跃华说。
在这两百多名国民党官兵中,有一个人的身份比较特殊,他就是时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的廖耀湘。“当时廖承担的是守护南京城的责任,南京失守后来不及撤退的他搭一个农夫的马车躲过日军搜索,藏进栖霞寺。他12月13日当天进寺,带着5个军人。”“寂然法师让他躲进了一个较为隐秘的阁楼,一周后在专人护送下他平安的离开了栖霞寺。”
(此处省略后续其他内容)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新浪网转载《新闻晨报》2005.09.07
网址:https://news.sohu.com/20050907/n2268889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