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在廖将军指挥下中国战史上最辉煌的两个战役

    回到目录页

    一、偷渡了更的宛江:大洛歼灭战

    民国三十二年多,记得是耶诞过后的第二天,本营——新二二师六十五团第三营——奉命为师的前卫,由印度列多向印缅边境新平洋镇出发,限三天内向驻印军总部前方指挥所报到,沿途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前卫搜索警戒,至为困难,依令到达目的地。时友军正与日寇第十八师团对峙于更的宛江,沿岸约七十余里,战火弥漫,久持不下,本营方达,喘息未定,总部即令接替友师右翼阵地,负责掩护我师主力到达。

    当时我审慎观察敌我形势,经详细分析研判,不宜守株,时机有利于突击,必能出敌意表。当即建议上级,趁黑夜开路,偷渡更的宛江,选择敌阵弱点,先行突破,再深入攻击敌后据点或基地,可望破敌。时总部幕僚群及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均为美籍),均坚持不表同意,惟时将军——新二十二师师长——独具慧眼,力表赞同,并向史迪威详细分析,终于使伊等改变初衷。翌晨我亲率本营全部,开路进入原始森林,经三天达更的宛江畔,经与友军联络,选择有利之时间地点,秘密偷渡,深入达十九里之大洛百贼河,发现敌军部署,斯时我团——傅宗良将军任团长——主力亦到达,猝然发动攻击,结果造成我驻印军歼灭日寇第十八师团五十五联队主力于大洛百贼河之首次大捷,开缅北反攻胜利之端,同时也改变了盟军对我国军战力考验的观感与态度。

    二、难忘的卡马英

    民国三十三年五月,日寇十八师团与我师主力在印缅边境至孟拱河谷英克塘,相持近月,我师久攻不下,时值雨季来临,我军陷入苦战,当时我受命率团主力,开路进入原始森林,绕道截击敌归路于索卡道,沿途森森林密布,人迹罕至,方向难分,仅凭地图与指北针以及过去经验判断方向前进,终于在森林中摸索了七天,在既无补给,又无通讯联络,更无援军之下,幸官兵努力,上级指示正确,始得克服万难,如期达成任务。

    出发前,将军曾详细解释命令要旨,敌我当前形势及将来可能的发展,尤其是对命令服从的要义,训勉特为精辟,今虽事隔三十余年,仍记忆犹新。

    将军说:服从命令之道有二、其一为绝对服从,当奉到命令,如敌、我、友军、地形、天候及补给、通讯等状况完全不变,或仅少部分发生些许变化,应绝对服从,如上述各种状况,有局部或大部甚至于全部发生大变化,为指挥官者,应盱衡国家利益,并分析整个战局得失,勇敢负起责任,即刻采取适当措施,使不误戎机。

    因之,我于索卡道截断敌人归路后,知正面我友军攻击部队进展迅速,斯时即遵将军训示原则,即令窦(思恭)营固守原阵地,为与正面攻击部队会合,我立即率本营向距敌后十六里之卡马英敌基地进袭,此举旨在配合我正面攻击部队之攻势,达成全部歼灭日寇第十八师团之目标,故此,一面快速行动,一面驰电报备,结果,果如所料,赖将军之指挥使日寇第十八师团及其支援与配属部队除师团长田中新一中将率残余官兵千余人泅度印道河向南逃脱外,其余全部就歼。

    此役敌遗尸五千余具,掳敌火炮(不含七〇步兵炮,迫击炮与战防炮)五十六门,车辆一九〇余辆,步机枪三千余支,骡马三百余匹,并生俘敌官兵两千余员,补给品不计其数,造成我国在异域空前大胜利,我国际地位亦因之提高,经此役后,而素称骄狂、强悍的日寇,亦一蹶不振,直至尔后之全部败降。

    录入校对:睦月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