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廖公耀湘事略

    回到目录页

    赵霞

    古人言:“天下强兵在将。”盖万军易得,一将难求耳。求将之道,在有良心,有血性,有勇气,有智略。有良心则部属感动,将士悦服,有血性,则可奋不顾身,牺牲一切在所不惜;有勇气,方可杀敌致果;有智略,方能设谋定策,决胜千里。

    证之第二次世界大战缅北战役,公指挥中美联军打通中印公路,荣获国家青天白日勋章,美总统杜鲁门自由勋章及英皇家颁授十字勋章。在中外战史上留有永垂不朽之功业。

    次之我东北戡乱战役,初期出关,循北宁,长沈铁路北进,几如入无人之境,匪军望风披靡,姑以沙岭一役,我仅以二营兵力,对林匪彪挟全力以扑,激战连亘三昼夜,使其伤亡枕藉,溃乱逃窜,发挥以一敌百,敌千万之辉煌战果,皆出自公天赋卓越之将才表现。然仅举此一例而已,若多举则不可胜述也。慨夫以辽西会战之失,公固已克尽厥职,未能挽回战局,(实无法挽回)或马革裹尸还,以显壮烈,不无遗恨!

    但今人以成败论英雄,诋毁厚诬,未免过分,姑置勿论,他日必有史家公正评价。今者廖夫人黄伯溶女士欲为公作传记,廖夫人为吾湘黄克强先生之从女,生于革命世家,又为虔诚基督教徒,可谓由来有光者矣。兹嘱为文以昭其功其德,用为纪念谨从命焉。

    我与公虽同为当年追随先总统蒋公,赤脚草鞋朋友,黄埔陆军官校同期同学,但公习骑兵,我学步兵,公在体格上已胜我一筹,平时很少过从,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我政府谋划重开中印缅公路余受命入印,参与我国驻印军,始于兰伽营区识公。古人讲良禽尚能择木而栖,大丈夫更自当择人共事。时公军书旁午,事业鼎盛之时,得附骥尾,深感荣幸,一忽三年,恍若一日,盖承厚爱也!我竭尽智能,亦师,亦友,亦长官之礼事之,相得益彰。

    抚今思昔,受知遇以来,实有如兄如弟之感,兹就回忆之所及,略抒所见,用表敬慕之忱。

    一、作战指挥和教育训练富有创意:

    无论抗日戡乱诸战役之作战计画和命令作为,必亲自撰稿反覆演练。国军一般将领,对此多假手下级起草,逐级修正签字划行了事,等于打糊涂仗,胜负之分可以想见。公则异于是,其计画命令之作为,反覆演练,犹感不足,进而召集下级,分作授课方式之讲解,微询意见修正,使当时情况吻合实情,瞭如指掌,对于部队教育训练亦复如此,虽为统帅之尊,却很热衷排、连小动作,盖以其为统帅用兵之基础也。至于训练计画,无论长期或短期,均亲手厘订教案,召集下级亲临现场演练,指导改正,力求使训练场地与实战一致;公于抗日戡乱时期,针对敌情,著作小部队战术,其一贯战术思想约而言之:

    (一)对日抗战之缅北丛林作战,用指北针,采截路迂回战法,使日军变为瓮中之鳖。网罗无疑。

    (二)东北戡乱战役,采用兵力火力集中,急打猛攻战法,令匪军无招架之功,处处先声夺人,匪军闻风丧胆,撼山易撼岳家兵难之事实,得重见于当时。

    二、具有高度儒家修养功夫:

    人之成就,在于动静之间,合于利则动,合于理则静,动时所向无前,静则默察事情之微妙,深思远虑,放胆行事。盖静以动为基础,无静之动为盲动,失败随之。公大军统帅也,确有高度儒家思想。湘贤曾国藩先生打平太平天国,精研此诀。

    公每当重要战役,策定作战计画之前,必安静数日,侍者也知其性格,不敢轻近打扰,我为僚属之长,日常在侧,见面不一定谈话,乃情形之常。只因天性沉默寡言。

    拿破仑亦云:“天垮下来,也要捕捉机宜,消减敌人为第一”,公生于湘而留学法国有年,后天遂有儒家和拿氏兵学修养,先总统蒋公赋予公重寄,未始非睿智慧眼识英雄也。

    三、节俭朴实可为人范: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古人明训,谈到简朴,古人又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公衣着只重温暖适身,食物只求温饱营养,其他更无论也。试举一例以言,经年与其共餐,厨房若多弄一至二样菜肴,即嘱当桌撤除,指示留待下次食用,以免太过浪费。大凡贪污之风,多由日常生活之奢华豪放而起,公农家子,养成克勤克俭习性,复又有忠诚节俭报国之情操,乃无贪图非分之念。

    四、生死钱财观念正确:

    孟子有云“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可以与,可以无与,与伤惠”,又言:“可以死,可以无死,死伤勇”(此语之死作自杀解,自杀为弱者行为)。公对军中业务,遵循制度行事,指挥官以作战训练为主,幕僚长以主管幕僚业务为主,责任分明,公从未过问经理财务,有多少算多少,军中只闻“将军在军中之勇,未闻将军在军中之贪”。再就其忠勇之事迹言:古谚有“军人出门忘家,见敌忘身”,这句话讲出来容易,做到很难,但公做到了。当年领军出关,一直三年,从未离开战场一步,也从未作一次归省之私,公所作所想所言,无不以忠党、爱国、敬领袖、歼灭敌人为首要。天下强兵在将,公无私无我之强将也,革命先贤蔡松坡先生吾湘邵阳人,公亦湖南邵阳人。蔡先生以后,公无愧为湖南第一人(蒋百里先生语),并非过誉。

    五、治军重赏轻罚:

    公从无嗜杀、枉杀之事,盖天性仁慈也。法云:“赏疑从重,罚疑从轻。”斯何言耶?意即赏有疑问,不妨以赏为贵,罚有疑问,不妨免罚。每当战役完了,开会检讨,赏者居多,罚者几乎没有,纵有,徒重言几句了事,期以激起其廉耻心,转化为忠勇奋发之士不乏其例。今日为将者有以以杀立威,以杀取悦于上,作为自己建立功业之手段,沉冤不白,将报及于子孙,试扪心自问,忍乎?安乎?能勿愧乎?

    总之, 公一生耿介,功业美不胜数,谨就一得之见,点滴言之,聊为传记之补白而已。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