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廖耀湘将军领导与指挥的特性

    回到目录页

    一、前言

    军事将领的品格,是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替代的,更不是可以成败论英雄而褒贬其特性。廖耀湘将军在抗日期间,因其指挥卓越已享誉国际。及至东北戡乱,显示出他是能战敢战又久战名将。他的英名永远为其熟谙者怀念。他之有此辉煌成就,并非纯然得自上帝的助力,实因其卓越的领导与指挥。

    二、领导

    总统蒋公曾说:领导是将校对诸般原则应用的艺术,回想,廖将军对领导原则的运用已是出神入化,下述几点我以为他在领导上独具的特性。

    (一)谦虚大度 ——廖将军面部表情一贯严肃,恪守「军无戏言」的认真态度,令人望而生畏,具一谦虚大度亦复如是。有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仪。但其内心实是谦慎,虚怀若谷的大度,经常所系念的是不断思索如何完成使命。凡上级命令长官指示,莫不表现军人之服从为天职之特质。他从不将其成功的荣誉归于自己,反而偶遇错失常咎于不幸的命运自负后果之责。尤其对于配属或支援的友军意见,不论出于至公或自私,他均大度包容,妥善处理,表现出公正无私的决断,决不轻易动摇,这就是他最高贵的品质和令人赞佩的评价。

    (二)无畏精神 ——现实主义者认为军事领导就是冷酷的人命交易,以为士兵必须委身于严厉的军纪古语云,赴战至死为止,而为将军者本身常无生命威胁,这一论调对廖将军而言,则是谬误的,他认为将校应身先士卒,亲冒矢石,他本人对任何作战,莫不亲临战场,洞察战局,从事现地指导作战,每能争取机先。史书记载,「一个拿破仑,等于十万大军的力量」,并非夸张。因为廖将军不论攻守,总在重要方面,关键时刻突然出现,故战地祇闻「廖先生到」,好似风行草偃,士气大振,战力倍增,胜利立见,此种冒险,无畏生死的精神,正是他屡试不爽的成功特质。

    (三)学术文化 ——一般人常说:「领导必须恩威并济,赏罚严明。」这是原则,廖将军亦复如是,此外他深知军以战斗为主,不教而战,将之罪也。古训的重要,特别强调「学术教化」的学术领导,他自己基于战场经验与战地特性之认识,设想各种状况编撰「森林地作战」、严寒地作战」、「城镇村落作战」,以及「小部队战术」等专辑,亲身执教,现地磨练,并使层层研究,人人用头脑,永远保持学术研究之风气,因而产生久远而深刻之团结力量与向心作用,进而成为每战必胜之钢铁部队。

    (四)爱国情操 ——信仰主义,崇敬领袖,热爱国家,为军人之中心思想,廖将军更是这一素性之代表。如在印度练军,以及尔后缅北之作战,对所属营级以上美军连络官之教育训练以及行政支援等意见,均基于民族自尊心与国家立场择善固执,决不牵强屈就,对史廸威与魏德迈将军之作战指挥亦复如是。此外每在战斗方酣之际,司令部在敌砲火笼罩之前,依例升起国旗,明显地飘扬战地上空,左右以为国旗耀眼,易暴露指挥位置为虑,一再建议降下国旗,他竟答称:「我军远征异域,国旗象征我们国家,它必须高悬,以示勿忘国家所予吾人之光荣使命」。 此等崇高情操,强化了全体官兵之国家观念及精神力量。

    三、指挥:

    古语云:「由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羊,将战胜一头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廖将军就是智勇兼备的狮子,他在作战中,巧妙地运用了「打什么有什么」的思维理则以及对战略战术诸原则之涵泳领会,笃履践实,表现英勇,创造不平凡的战律指挥,因而促使部属皆有统一之思想与勇武能战之作为。

    (一)实用训练 ——廖将军常谓:「每战引起那么多的死亡,每一官兵都是需要二十年以上才能培养出来的生命,就是因为我们战前准备与训练不够,所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实在是不可原谅的指挥罪行」。 基于此一正确认识,在印度蓝姆伽训练基地,即着眼未来战场地形特性,加强搜索、警戒射击,近战等小部队战术之实用训练。当时竟未为美籍高级将领所重视,即及至缅北反攻实验,彼等始发现祇重表面军容壮盛之友军不堪一击,而廖师竟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可见务实的军事训练才是保持珍贵生命发挥优势战力的先着。

    (二)知地制敌 ——孙子云:「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又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这些话都在说明地形了解对作战成败的重要。廖将军深悟此一诀窍,除了督促参谋人员积极搜集资料,提出报判断,彻底熟知敌军兵力,部署,火砲位置以及可能行动纳入掌握外,他祇要停留在指挥所的帐蓬内,即不停止地聚精会神阅读地图,故凡战阵之间任何地形之高低起伏,沟壑形象完全印入脑海,然后配合战术原则作深刻之研究,适切运用其「地形眼」与「地形脑」结合敌情,采取制敌行动,则敌无一逃脱其失败之命运,而我能获全胜者有以致也。

    (三)英勇作为 ——怕死为人之天性,唯勇者无惧,反攻缅北作战中,全军经年在野无人烟原始蛮荒处与顽强日军作战,每日进展百码的苦斗中,他都无视于危险,每当敌砲弹呼啸轰击时,始终镇静从容。有一次攻击间布班山隘时,我随侍前往「亲临指挥」(这是他的常例),敌以猛烈火力还击,官兵均已伏地掩蔽,他却即首挺胸,站立原地观察敌情,我劝其稍作隐蔽,他答称 「你可以就地掩蔽,我没关系,因为幸生不生,必死不死,同时要我命的子弹还没制成」。 我一时深受感动,迄今终生不忘。由于他的英勇无惧的高贵品质,为官兵所感染,故能人人穿梭于枪林弹雨之中,无一畏缩俭生。

    (四)忠勇牺牲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前贤的名言,意即战阵之事,敏于见机,稍纵即逝,瞬息万变之状况,唯战场指挥官乃能掌握,自应保有统一独立之意志及决心与机动运用战力之自由,乃能克敌致果,反之一切受上层远程遥控,行动横受干预,则机先尽失,战之大忌。

    辽西会战之前,廖将军力陈由营口海运葫芦岛汇合关内部除采取攻势之进退两利之策,未为当局采纳,而奉命为援锦西进打击兵团,以五个军,一个青年兵旅,三个砲兵团及骑兵总队之庞大兵力,自新民分进,以攻势部署直取盘山,黑山及沟帮子之北,严重威胁匪攻锦州郡队之左侧后方。

    眼见匪以各个击灭我军企图趋于破灭而我正向分进合击之势已成之际,惜以客观因素强力限制——沈阳连日开会,举棋不定,正是「宋人议论未定,金兵业已渡河」之写照,敌前停滞一周之久,战机已失,战略错误铸成,战术自难挽囘。胡家棚指挥所被袭,顿使指挥中断,形成战场混乱,痛哉!十余万精锐,溃于一旦,廖将军赫赫英名,毁于一时。但战场被刼,仍能正气凛然,坚拒事敌,至死不屈,此一忠肝烈胆,义薄云天之牺牲精神,已为国军将校树立典范。

    四、结论:

    战阵胜败为兵家之常,只要公正检讨胜败之种因,使胜者不忽视其缺失,败者亦不抺煞其英勇事迹及其责任所在,才能获有价值之经验教训,廖将军戎马数十年,不论抗日剿匪,南征北讨,由于其领导与指挥,具有独立特性,为国家创造不朽之勋劳,不幸辽西会战为外来因素造成严重挫失,他个人背上十字架,承担了一切责任,虽死犹荣,我辈以为最难堪者,是他孤寃无援,非但无人为他伸张正义,为其责任主持公道,反受落井下石之痛,实在令人扼腕!

    然而自古英雄不留名,廖将军对党国之忠诚贡献与牺牲精神,虽未能宣列史册,但其崇高人格节操与英烈行为,将永为后死者所崇敬与念怀。

    录入校对:刘兴汉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