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忆列多,从缅北到辽西

    回到目录页

    黄超然

    印度东北边区的一个小镇——列多,在抗日战争中,是中国驻印军,反攻缅甸的前进基地。地理形势险要,对外交通良好,为中印公路的起点,也是印缅交界地区土人交易的中心,向北延伸,便是拉喀畔尼村。山村四周峰峦起伏,森林蔚然,亦为通往缅甸的重要关隘。从列多到拉喀畔尼村,区域广阔,曾为中国驻印军的集中地。向南则为马格里达油田,茶园千里,物产丰饶,本为英人所有,今已归还印度。今日思之,能不欣然。

    民国三十一年夏,日军攻占缅甸后,为策应纳粹德国之狂妄行动,列多便变成了日军进攻的重要目标,迨至民国三十三年春,日军计划在雨季以前,将列多占领,以期造成日军在亚洲之有利态势,而扩张轴心集团全球性之战果。

    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当日军在东南亚节节胜利之后,即在蓝(姆)伽总部,拟订作战计划,谋求早日解除日军对印缅边境的威胁,以阻止其无厌之行动,所以决定派遣在蓝(姆)伽训练之中国部队,前往布防戍守,以掩护我盟军在印度之安全。

    驻印军高射炮营,为总指挥部直属部队,因须掩护列多领空,于民国三十二年春进驻。依照高射炮在野战中运用之性质而言,是无法进行独立作战的,民国三十三年,首先奉命配属于陆军新编三十八师,继而改配于陆军新二十二师,长久合作,未发生任何事端,协同作战,毫无遗憾。

    每当配属友军,请示任务时,各部高级指挥官,对高射炮之要求,大致相同,而指示各项注意事项之详简则异,由此可以判明其作风与统御之方法,譬如第一次晋见孙立人将军与第二次趋谒廖耀湘将军之情形,迥然不同。

    孙将军对人态度严肃,表情镇定,仅将敌情告知大概,其他一切事项,轻描淡写,避而不谈,而廖将军则否,除将敌情分析及双方位置概略说明外,并详细指出:行军、作战、宿营应注意之事项,森林执行任务之方法,在不厌其烦中,一一说明,气氛和谐,如对故人,不但诚恳亲切,关怀再四,而且在其目光里,流露出一种安详神情,虽然字字都是邵阳土音,语句快速,也在我的印像上烙下永远不会泯灭,可敬的痕迹。多年往事,直到现在,亦无法遗忘,且记忆犹新,如再深思,不觉万感如潮涌至。

    高炮营,从三十二年暮春起,在作战时,即由史迪威将军及廖耀湘将军,分别协调指挥,紧随作战勇敢、运动神迅之陆军新二十二师前进,先后攻占新平洋、孟关、沙杜渣、孟拱、密支那、八莫等地;然后经畹町、下关,凯旋返回昆明。我驻印军在返国途中,纪律森严、军容壮大,英美军事高级将领,常誉我军为世界第一流队伍,熟思膺此美名,并不为过。高炮营在甘海子改装后,正式拨归新六军编制,与远征印度之关系,似有不可分性。

    人生如梦,已隔三十多年的往事,均在惊涛骇浪,天翻地覆中渡过,回忆我当年强大精良的驻印军,由列多开始进军缅甸时,士气如虹、壮志浩然,所到之处,箪食壶浆,如迎王师。扫荡敌阵,势如破竹,所以攻取缅北,光复滇西,进展神迅,并创造了不计其数的可歌可泣事迹。照耀青史,亦建立下对外作战,史无前例的战果,由其如此,我政府当局深知,这股无比的有形力量之运用,可藉以转移我多舛的国运,由丕塞而至昌隆。

    所以在抗战胜利后,民国三十四年冬,因共匪在东北作乱,将驻印军,悉投入东北战场。不是共匪诡计多端,巧用和谈,渗透颠覆,分化破坏,我军早将这批出卖祖国的共匪,消灭殆尽,何至待其坐大至于无法收拾的地步,复以美国干预内政及国内政党互相倾轧之影响,以致中央决策大晚,而导致辽西之失败,抚今思昔,悲哉!伤矣!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