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廖耀湘
回到目录页李以劻
廖系第四届政协委员,原题有误。
攘外丹心纪我公,丰功伟绩招外中。 卅载艰难怀宿将,海峡两崖泪痕同。
这首诗系1968年廖将军时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史专员逝世时而作,于今卅载矣!前天接到新邵文史委员会陈吉星同志来函并附文强老将军的介绍名片。嘱为廖耀湘专辑写文章,本属同学同胞,自应不畏年老(87岁)眼花简述如下几点感言,以资纪念。
相识于长春共同改造三年
我与廖公虽是黄埔同学,虽是参加抗日战争,却未曾见过面,我与廖公相识相交是从1957年七、八月间,参观东北及武汉大桥时开始的,那时颇有“楚囚相对”之感!因时值反右风暴,彼此禁若寒蝉均不愿多言。1957年9月参观完毕后回到北京,所有全国各地区的高级战俘(犯)约百名左右便安排在公安部农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及写文史。当局传达张治中先生转述毛主席的指示:“对战犯不判不杀,分批释放,分派工作。”这个喜讯大家聆悉后,才开始感到有新生的一天。由于反右的影响,由于匈牙利事件推迟了释放时间,迨1959年10月4日第一批溥仪、杜建明、宋希濂等多人始获特赦;第二批 1960年11月28日,范汉杰、李仙洲、李以劻等多人获特赦;第三批 1961年12月廖耀湘、杜建时等人获特赦……我与廖公同受中央高一级的专政教育,在战犯管理所内历时3年便告结束。特赦后昔日所谓“前途未卜此生休”的杂念也消除了。
特赦后参加编纂全国文史工作六年
廖公1963年经过一年劳动锻炼后,即安排在全国政协充任文史专员,与溥仪、杜聿明等待遇一样,当初未评级,月支100元,后来按中央司局级待遇(即地方厅级)。廖公编入军事组专搞东北地区资科,除自行写述外,兼审核东北地区稿件百余万言,十分勤奋地工作,成绩优异,受到表扬。1964年全体专员参观东南、西北各省建设。廖公对井岗山、延安两个革命根据地感触良多。1964年更蒙中共的照顾,与一个辅大毕业生在北京任中学教师的张女士结婚,重组家庭欢度晚年。
文革初期受林彪四人帮迫害不幸辞世
廖公多次相告, 他受林彪迫害最惨。解放后全国各地均按中共优待俘虏政策对待战俘。惟有东北林彪辖下虐待俘虏,将级军官均用重镣加以摧残,廖公受此迫害得了心脏病。1966年四人帮以林彪为首发动文化大革命,以打倒走资派,横扫社会牛鬼蛇神为名,廖公又遭迫害。廖公住在北京和平里的家庭被抄,其妻在中学任教又被斗争以致小产。因之他心脏病不时发作。1968年秋,约在十月间感心闷,邀我陪他散步于和平街口东方歌舞团附近昏倒,幸我及时倚扶在我身边未倒下,他说:“你救了我一命可能再多活几年。”不料事隔近半月,在晚饭后刷牙时又昏倒在地,我上楼抢救时,迟到一步不幸辞世了,临终时眼睛开着而不瞑目,如今忆起来使人垂泪。病故次日当时政协已停止办公,由我陪同张女士等人将廖公遗体送至北京八宝山火葬场,事后将骨灰送进革命公墓。
我对廖耀湘的评价
廖将军毕业黄埔六期后留学法国学骑兵,是一代英雄人物,不但是三湘英雄,也是全国英雄人物,学兼中西,文武两全,为人坦荡,刚直不阿,处事用霹雳手段勇战强寇,而内心则菩萨心肠。抗日战场上威风凛凛。1939 年冬至40年初的昆仑关之役所率之新22师熏功彪炳,1942 年入缅甸远征时在同古地区屡败日寇,特别是升新六军军长后,缅北八莫附近,击败日寇十八师团,全国闻名。1945 年春,率新六军驰援湘西会战,会同王耀武的第四方面军所属100军、74军、73军、18军在盟军飞机支援下大败日寇,取得湘西大捷,促成我国抗战的大胜利。廖将军为黄埔之精英当之无愧?!
【作者简介】
1912年出生于广东茂名,少年从戎,先后毕业于黄埔军校、陆军大学。1932年参加淞沪抗日战争,时任蔡廷锴十九路军参谋。1938年参加台儿庄战役负伤,时任李宗仁部九十二师团长。1943 年武汉会战时任薛岳部二十师代师长,抗战胜利荣获胜利勋章。1946年——1949年,先后出任国民党五十师师长、121军军长,在东北起义,全国解放后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黄埔同学会理事。十年前移居香港97年7月1日,应邀出席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及特区政府成立暨行政长官就职典礼。现年八七高龄。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新邵文史第十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