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总统蒋公大事长编(节选与廖耀湘相关片段)

    回到目录页

    1942年4月24日 电示缅战方针及会见英使

    缅甸之敌自二十二日始,又对我军采取积极攻势,公驰电林蔚团长转史迪威参谋长、罗卓英司令长官,告以应战方针。原电曰:

    「雷姆拉如果失陷,则敌军目的,必在袭击腊戍,故在腊戍应即有应急之准备,请与俞部长相机处置,务使所有物资,勿为敌利用为要。梁(筠)团主力,应以防守腊戍为主,对前方只可派一营兵力,在孟拱附近掩护已足。一面令光亭(杜聿明)军长带二百师向棠吉、雷姆拉方面猛进,勿得推迟。至于第五军余(韶)廖(耀湘)各部,应仍在原地沉着应战,不可因此牵动全局,万一腊戍被陷,则第五、第六各军之后方联络线,可以密支那与八莫为基地,第六军应以景东、车里为后方基地,希即转史、罗照此处理,并相机处置一切可也。」

    电贵阳吴鼎昌主席,妥为保管四库全书。电曰:

    「闻前杭州文澜阁之四库全书,移藏于贵阳附近之地洞内,空气潮湿,日久霉烂,请移往离筑较远之干燥安全地点,妥为保管何如。」

    英驻华大使薛穆爵士晋谒,呈奉英王所赠最高荣誉大十字勋章,并致颂词曰:

    「顷奉吾主英王之命,以最高军人荣誉大十字勋章奉赠贵委员长,藉以表示对贵委员长努力于伸张同盟国正义钦敬之忱。至此举更深远之含义,除向贵委员长军事成就表示敬意外,复亦为本国人民对全体中华民族反抗侵略英勇斗争表示崇敬钦佩之忱,本大使得亲献此章与贵委员长,深感欣幸,盖此章所刊格言为『三合于一』,不啻预言目前联盟保卫自由诸国家战时、战后邦交之日增密切也」。

    礼成后谈话,薛穆大使请公同意与协助营救英籍香港居民及被俘之英军出险,公答曰:

    「吾等为同盟国,义当为此,余即当嘱前方负责者,予以协助及保护也。」

    1942年6月24日 与史迪威商讨缅战及战区计划

    接见史迪威参谋长,史氏再三要求撤换第五军杜聿明军长,并请公于罗卓英、孙立人与廖耀湘之中择其一接替杜之职务。公以罗有较重要之任命,孙、廖资历较浅,未允。史氏又要求中国战区联军参谋部之组织系统,不受军令部之指挥,公告以指挥中国军队时,可以委员长名义转令军令部,指挥美国部队时,可秉承统帅之命令指挥,同时以委员长名义通知军令部。旋并特予指示,略谓:

    「将军之任务,除拟具联合参谋部组织外,并望尽速拟具中国战区整个作战计划,尤应特别注意战事发展中,各阶段所需陆、空军之实力,及恢复缅甸、越南、泰国应采何种战略与战术及其使用时期。依余所见,此时期应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应保持中国现状,不任其续被敌人吞占。第二阶段应注意反攻,如军队应如何训练,军备应如何储藏,发动时期应如何推算等……。由于将军来华时,正值缅甸作战,悤遽之间赴缅指挥,对于中国军事,实只负一部份之责任,将军既为余之参谋长,应将全部军事作一统筹计划,勿限一隅。关于飞机数目及中印空运吨位之事,系保持中国战场现状之所必需。望将军特加留意。」

    并嘱其宜常在左右,俾便了解中国军人之心理,当有利于其工作之进行。

    罗卓英司令长官自印抵渝来谒,公嘱其将缅战失败详细情形提出书面报告。

    1942年6月26日 为美机改调埃及事与史迪威激辩

    史迪威参谋长偕格罗伯将军,毕塞尔将军等来谒,公接见时蒋夫人亦在座。史迪威报告勃兰登将军奉华盛顿命令,率领在印美空军第十军之重轰炸机赶赴埃及增援,运输机亦将尽量拨彼使用,由美来华途中之A29式轻轰炸机一队,亦奉令改道前赴开罗,参加埃及战役。公当即询问曰:「美国空军第十军之任务为何?」史迪威答谓:「系拨归本人指挥,专任中国战区及缅甸之战事。」公曰:「将军既为余之参谋长,则空军第十军如有调动,应先得余之同意。」史迪威颇亦以为是,公又曰:「罗斯福总统来电明言,已令美国空军第十军由印度调来中国作战,想令出必行,岂容骤改,若谓埃及局势严重,余当声言,我浙赣态势亦至危急。」夫人亦曰:「每次英国军事失利,辄夺我军备,或强取拨归我国之器材,如此事不予中止,实不知中国继续抗战有何禆益。」史迪威答谓:「擅拨中国战区之器材,本人亦坚决反对,但重轰炸机已在赴埃途中,无法阻其不往。」公乃正告之曰:「中国为同盟国共同之利益,已贡献其最大之努力,以最忠诚之态度,尽其应尽之义务,五年来之抗战,中国为本身求生存,亦为同盟国作奋斗,倘英、美以为中国抗战实力尚有保持之必要,绝不应一再无视中国之利益如此者。」史迪威语为之塞,乃坦承英、美措置确有失当,然仍谓未减低对中国战区之重视,此事皆因华盛顿军人未明了中国真象所致。公复告之曰:「罗斯福总统所允运华飞机器材之数量,执行者十不及一,罗斯福总统之诚意,余绝无丝毫置疑,而事实如此者,殆皆未报告或未得其同意欤?将军既为余之参谋长,则使此允准来华之军备如数到达,实为将军之责任。」史迪威答谓:「本人曾努力要求增加运华飞机、地上部队与军备器材,惟所得答复,辄谓欲遣此大批人员器材来华,深感运输无术也。」公续询曰:「据宋子文部长来电报告,藉悉美军部正候将军去电建议增派飞机军备,藉作根据,然将军则迄未去电。」夫人亦转问:「军部电询将军是否加派运输机来华,将军何复称不须也。」史迪威答谓:「军政部早有运送中国物资之次序清单,存盘备用,安可借口推诿。」至加派运输机一节。则未否认,谈话至此,史迪威始自认事态严重,特向 公表示,谓有急电罗斯福总统详加陈述及派其助手格罗伯将军返美面报之必要云。事后,公自记所感曰:

    「史迪威参谋长称空军第十军,派赴埃及增援,而置中国危急于不顾,心殊愤激,而不愿表示于颜色,使之自悟,余妻则不假辞色,亦甚当也。」

    罗卓英司令长官进呈「远征军入缅作战经过报告」。知罗司令长官撤退北缅之准备,自四月二十六日开始,撤退入印之决定,则在五月三日,先后皆经过史迪威参谋长之主持,在北缅撤退准备之翌日,接 公四月二十五日指示,饬第六军及第五军与第六十六军之主力,皆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补给线。但五月三日,史迪威参谋长抵温藻东站,得悉腊戍失陷,畹町危急,八莫受威胁后,遂决定退入印境之英坊,罗司令长官与史迪威参谋长于五月五日下午在班马克分手,史迪威参谋长先离队西行,罗则留后收容散兵、伤兵,嗣因杜聿明军长以战败入印,恐为人所不齿,拟与日军在八莫、密支那力战,胜则收复北缅,败则由腾冲回国,而稍有考虑,惟终以日军已占八莫,天时、地利、时间三要素,皆占下风,遂饬杜聿明军长仍照原议,先退至荷马林,再由印道及温藻退却,俟机反攻云。

    附节录 罗卓英司令长官所呈远征军入缅作战经过报告:

    「四月二十六日开始作退守缅北之部署,四月二十七日奉到委座二十四日训令大要:

    『国军今后在缅甸之作战指导,应以不离开缅境而又不与敌主力决战为原则,依此原则以机动作战,极力阻止并迟滞敌之发展,又为应将来状况之演进,第六军应准备以景东、车里、佛海方面,第五军及第六十六军之主力,皆应以密支那与八莫方面为后方补给连络线,仰遵照研究实施为要。』

    四月二十八日与史迪威参谋长会商,遵照委座意旨,决定令甘军及刘伯龙师(欠一团)戴安澜师积极围捕突入之敌,瓦城方面之第五军主力及英军暂取守势,一面令兵站抢运粮食至密支那、八莫方面储备。四月二十九日下午,由四维堡赴曼德勒,视察依江大桥及前线防务。据廖师长报告,我正面在乔克西附近与敌接触,但曼德勒东十哩发现敌便衣队等语;英军撤退伊江右岸完毕。四月三十日与史迪威参谋长会商,决定曼德勒正面防御撤退任务,由杜副长官负责,本部指挥所乘火车至卡他,部署一切后,转往畹町方面指挥,史迪威参谋长之幕僚人员,先赴密支那,史本人则留此四维堡一二日,再与亚历山大协商后,拟飞垒允昆明一带视察。五月一日卯刻,由四维堡乘火车北发,讵出站二里许,发生碰车事件,乃动员全体官兵抢修竟日,至夜十二时修复完竣,回站加水。五月二日辰刻,火车北行至吉鲁站,官兵下车抢修昨日被敌机炸毁之铁轨后续行,下午至坎伯鲁(KANBALU)站,英方段长要求我方铁道运输司令沈昌,即刻接收坎伯鲁以南之铁道管理及运输任务,当即允办,夜九时在某车站晤史迪威参谋长,约明日在温藻车站晤谈。五月三日抵温藻(WUNTHO)车站,史迪威参谋长乘汽车亦到,接林团长蔚文电称,腊戍已于二十九日午后一时失陷,我第六十六军退守新维(HSENWI)等语。当即电令第六十六军张军长督率所部,固守新维要隘。史迪威参谋长谈腊戍失守,畹町危急,八莫亦受威胁,密支那、八莫一带粮食缺乏,已无法运送,甚为担忧,我在曼德勒方面军队不得已时,似宜向西北泰德温(CHINDWIN)江流域转进,暂以印度燕飞儿(IMPHAL)为后方;再不得已时,退入印境,重新装备整训,俟机反攻;亚历山大将军亦表欢迎。由温藻经色当(SITTAUN-G)至燕飞儿之道路,昔为印缅交通之白象所走之大道,我已派员调查云云。职答云:此固可作腹案,但我军目前仍以八莫、密支那为目标,尽速转移巩固之。粮食一项,除严饬林总监努力抢运外,我们到达该地后设法搜集,我想至少一个月粮食当无问题也。五月四日火车抵印道(IND-AW)站,接奉委座先机渝电开:敌企图攻占畹町,再袭八莫,第五军应迅向密支那方面移动勿延等因。遵即电令杜军长如左之处置:

    『贵军应由廖、孙两师中,先抽一师用火车星夜运送至印道,下车后经卡他进占八莫固守,另一师在现地节节抵抗,掩护辎重炮车之后撤,贵军长率军部直属部队及余师,在先开之一师后尾,车运续向密支那移转,所需火车,除前方唐处长所辖由贵军长直接支配外,另饬沈司令亲自押车南下应用矣。本部现在印道指挥,仰速遵办具报,罗卓英支申参。』

    午后九时沈司令由纳巴携英方铁路局长回印道报称:印道、密支那间车路拥塞,纳巴以北第二站昨日发生撞车尚未修复,路局人员已奉英军当局电令,今夜全体人员向西撤退,要求我方立刻接收,我所携来司机五班,昨日已饬接收南段车务,现所率仅有铁道兵团员兵四十余人,无法接收等语。当以大义诘责英方局长酌留司机员工,随我军工作,我当妥为保护,该局长已失控驭能力,铁道陷入停止状态。夜十二时接林团长支子电称,畹町北方阵地业已动摇,我军退守龙陵等语。基于上述敌情交通,及我第五军主力尚在四维堡、坎伯鲁地区,以时间计算,我已不能先敌争取八莫、密支那,当以支戍电报告委座请示行动。五月五日,昨晚经澈夜考虑及与史迪威参谋长会商结果,决率第五军主力暂向秦德温江流域转移,相机行动,乃以微电令杜军长行动如左:

    『(一)敌情及中路战况。(二)我铁路停滞情形。(三)贵军(含新三十八师)向密支那转移计划,应即改为经温藻及印道西行,先向潘宾(PAUNGBYIN)附近集结,再行相机处置,并即派一部至卡他纳巴掩护为要。』

    下午派本部科长蒋立先率兵一连在纳巴卡他附近对东北警戒,等待第五军派队到达接防,另派宪兵官兵六名,侦探八莫、密支那一带情况,职率所属及第五军伤兵离开铁道西行十七英里之班马克(BANMAUK)宿营,史迪威参谋长于此时分手先西行矣!五月六日在班马克处理伤兵及调查路线,上午接杜军长微已电称:

    『已饬遵照,先向温藻转进,职意我军战败入印将为英人所不齿,拟仍向密支那转进,与由畹町犯密支那之敌决一死战,胜则保存缅北一隅,败则取道腾冲归国,可否仍恳指示。』

    当复以鱼辰电如左:

    『微电已悉,所见甚当,勇决之忱,尤为佩慰,判断敌踪先占八莫或密支那,而为数不多,只要吾人坚定决心,集结兵力,敏速行动,必可冲破险难,打通后路,且可解龙陵、保山之危,纾统帅西顾之虑。请兄速将主力沿铁路北上至纳巴、温藻间地区集结(可以营为单位前进)尽先派有力部队占领卡他与纳巴要点固守,并派干探不断搜索八莫、密支那之情况,另派一独立支队于温藻附近山地,对南扼险及游击,以掩护主力之北进,兄应立到印道附近处置一切』。

    又呈报委座鱼辰电大要如下:

    『顷据杜军长建议愿率部与进犯八莫、密支那之敌决战后,乘隙突围,职嘉许其志,饬令先将主力向纳巴、温藻间地区集结后,视情况再动,惟查密支那与孟拱两河阻隔,雨季行将降临,而部队徒步又极费时,此举能否实施,尚待考虑,不得已时,拟向哈马林(HOMALIN)移动,究应如何行动,方符大计,乞即电示。』

    再经整日之考虑,及所得『敌已占八莫,正向密支那前进,又细包(HSIPAW)之敌经毛高克(MOGOK)向伊洛瓦底江进犯』之情报,揆之天时、地利、时间三者均已不及北移,乃决然独断以鱼酉电令杜军长遵照行动如左:

    『鱼辰电计达,按目前情势欲突破八莫、密支那,以天时、地利及距离时间,均不许可,希暂以哈马林为目标,迅由印道温藻转进,俟机再作后图」。本日呈委座鱼午电自请处分以谢党国文云:『职入缅一月,局势变化波及国境,内疚神明,虽受命于仓卒,实措施之乖方,除待罪行间,督率所部力图补救外,恳请予职以严厉之处分,以谢党国而告部下』。

    五月七日率本部及宪兵营,通讯兵营,兵站总监部,铁道兵团,第五军医院伤兵,汽车队等员兵八百余人,由班马克乘汽车出发,经敏西穿森林,走入山谷河道,跋涉三日,全无人烟,幸官兵裹粮而行,十日抵明敏(MAIN-GKAING),十三日酉刻到达哈马林,因电台损坏,不能通电,各方情况不明,闻史迪威参谋长昨日经过此地,续向西行入印云。十四、五日休息、整理补给,连络第五军不到,当以元戍、寒戍两电呈报委座及请示今后行动。五月十六日奉委座删电:

    『杜军长来电称,文日在敏西离开铁道线向野人山方面转进,请兄与杜军电台联络后,设法归还部队指挥为要。』

    但查(一)杜军电台连叫不通,回程已追不及。(二)缅北山峻林密,人烟稀少,雨季又到,给养交通异常困难,杜军有仍向西移可能。(三)英印军民离缅入印将告完竣,秦德温江下游情况不明。(四)龙陵、保山及甘军方面战况,究属职责所在,萦绕寸衷,焦急万状,因此决定绕道印度边境,与史迪威、亚历山大两将军晤商后,迅赴列多迎第五军,设法整补。十七日到达唐海(TONHE),以筱酉电呈报委座,并奉到委座霰电云:

    『如追赶不及,可先到印度回国』,遵即入印。

    五月二十三日到达燕飞儿晤英军第四军团团长阿文(IRWIN)将军,二十五日访晤魏菲尔将军,二十六日赴狄迅鲁加晤俞部长,共商对第五军之补给卫生等办法,此在缅甸撤退战中所亲历之一部分事实经过也。总观缅甸战事虽在民族精神上有若干之收获,但因经过时间过短,使我忠勇官兵未能发挥战绩,此实由于职奉命无状,计虑欠周,诚信未孚,督率不力之所致;更有令职方寸难安者,戴师长壮烈殉国,忠骸未归,杜军长、廖师长、余师长以下官兵万余人,陷入天时地险之重围,濒于饥饿病亡之惨境,拟请特派我空军运输机六架或四架飞往丁江,专任投送粮食药品之责,庶几少减将士之饥病,保存国家之实力。」

    电复甘地,告以目前日本侵略,为吾人最迫切之祸患,甚望其于同盟各国共同利害基础上,觅取一致抵抗日本侵略之途径。

    宋子文部长电陈,美军部已取消七月停止供应之议,罗斯福总统召见居里,命其赴华,意在有所解释。先是,宋部长因我国要求增加前线飞机与中印空军吨位之事久不获准,曾经以紧急空运方案,径向罗斯福总统请拨,军部以史迪威未有表示,百般推托,嗣更以运华物资在印堆积甚多,拟自七月份起将在美待运之物资器材暂时停运,宋部长遂直告,事既如此,当令在美有关机构关闭,所有人员立即回国,军部因恐决裂,始将停拨之议取消。罗斯福总统闻讯,立即召见居里,命其赴渝解释,居里先晤宋部长,宋氏乃明告其赴华之行,殊可不必,中国所需者,乃实际之行动,而非空言,一年以来,空言多矣!何补于事!即就飞机一事而言:

    • (一)空中堡垒二十四架,原定赴华,中途应英方之请,改派地中海作战。
    • (二)轻轰炸机六十六架,八个月前已允即拨,因珍珠港之变,减为三十三架,今并此数亦改赴地中海作战。
    • (三)双马达之运输机十七架,前已派好,担任中印运输,今亦改赴地中海。
    • (四)第十路空军司令蒲立登赴渝, 蒋委员长拟予召见,竟以未奉史迪威命令为词,规避不应;今第十空军队已改派地中海,故除非罗斯福总统已有确切不移之空军实施方案,则此行恐不能收到实益也。

    1943年11月30日 召见孙立人廖耀湘并记开罗会议之感想

    由卡拉奇飞抵蓝溪,旋至于蓝伽,检阅驻印国军。

    又于茶埠,召见孙立人、廖耀湘二师长,听取列多前方战况报告,旋即登机直飞重庆。

    公为开罗之行。自记所感曰:

    「此次在埃及所经各地最大之感想,为英国在世界之势力强固与远大,而亚、非二洲之回教国民,皆使之服从听命,其魔力实不可思议,东方民族欲求自身独立自由,言之何其易也。以开罗会议之经验,英国决不肯牺牲丝毫之利益以济他人。彼对于美国之主张亦决不肯有所迁就,作报答美国救援英国之表示﹔其于中国存亡生死,则更不值一顾矣。是以罗斯福总统虽保证其海军在缅甸登陆,与我陆军一致行动,余明知其不可能而姑且信之,并不愿以英海军如不同时登陆,则我陆上部队亦停止行动之语出诸吾口,以为其他日推诿之口实。然而缅甸反攻时期,以心断定其非至明年秋季决无实施之望也,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之楷模矣。」

    1944年3月18日 电勉克复孟关之廖耀湘

    复电驻印军新二十二师廖耀湘师长,对于克复孟关表示欣慰。先是,廖耀湘师长铣电呈报于孟关与美军并肩作战情形,电曰:

    「此次孟关战役,国军第一次与美军并肩作战,美军一加强支队四营约四千人,迂回至瓦老棒,但始终未将两中队之敌摧毁而攻占该处,旋即撤退。故此次战斗我与敌及美军比较结果,我已恢复革命军及民族之自信力,如有现代装备良好补给与卫生设备,以及适当训练与指挥,即可击溃日寇。」

    公当即电复曰:

    「阅铣午电甚慰,但对友军只可隐恶扬善,不可引起恶感,弟等在外应谨慎谦和自持,对友军切不可有轻蔑之意,更不可现于言色,将来当有相晤之机,面告一切可也。」

    旋又电勉曰:

    「此次克复孟关,吾弟声播中外,名震遐迩,足以聊申国军前年在缅失败之憾,而慰阵亡先烈在天之灵。惟新胜之余,易生虚骄,而为他日挫败之因,务希戒慎警惕,自重自勉,对友军、对上官,更应谦让敬和,对部属尤宜严督勤训,勿使稍涉傲慢之气,是所切盼。并望对立人(孙)同志,勿分彼此,相亲相爱,精诚团结,共成大业。又全体官兵希代慰勉。」

    1944年8月5日 记衡阳战况及贺驻印军克复密支那

    公悬念衡阳战况危急,不能安眠,晨一时半即起床祷告,并决定调整增援计划。自记曰:

    「二时半令战车部队与步兵配合计划,必须准备周到,一经发动之后,必须到达衡阳与城内守军连成一气,扫荡城南高地之敌军,盖原有计划只能掩护步兵进攻至头塘为止,如此,则战车发动之后,中途势必停顿,决难奏效也。」

    我驻印军与联军攻克缅甸战略要地密支那。公电史迪威将军致贺,并嘉勉我驻印军全体官兵。先是,当我驻印军主力正与敌在孟拱河谷相持之际,我为达到奇袭密支那之目的,乃另以精锐之师一部,配合美军两个营,编成突击队,于四月初,由胡康河谷出发,越过悬崖削壁之库芒山区,孤军挺进,绕行敌后,卒于五月十五日攻抵密支那附近,敌方大惊,以为我军从天而降,我遂一举攻占密支那机场,以掩护我空运部队着陆。而原在孙布拉板之英军一部,此时亦南下协同作战。至十七日,我即开始攻城。惟以顽敌固守,一再增援,虽激战两月,仍相持不下。迨我军主力克复加迈、孟拱后,以其一部驰援,遂于八月四日,全部击溃据守密支那之敌,并克复之。至此我军乃调整部署,积极准备次期之作战。

    附录 致史迪威将军原电:

    「欣悉密支那城完全克复,敌军虽顽强抵抗,终于全部就歼,不胜欣慰!我盟军获此重大之成就,皆由麾下指挥有方,谋略悉当,我美、英、中盟军将士,协同一致,忠勇效命,用能克服气候与地理之困难,击灭敌人,造成此项光荣之战绩,中正对我中国部队能达成任务,同所嘉慰,特电驰贺阁下之成功与盟军之胜利,并请转郑洞国、孙立人、廖耀湘各将领暨各师师长、副师长、参谋长及全体官兵,代达余嘉勉之意为盼。」

    电复孔祥熙副院长,指示代垫美军经费问题,不必过于争执,应以速了为是。先是,为协同作战便利,美军在华及修筑机场等经费,由我国以法币垫付,但双方汇率久商未决。嗣孔副院长奉命赴美,就便进行交涉,惟仍未获结论。公乃于三日致电孔氏指示:

    「务望从速解决,不必过于争持,如能法币百元至百二十元之间,换得美币一元亦可。此事不必待罗斯福总统之协助也。否则每月垫付美军之款积累更多,而币价更落,则经济财政更难为继也。」

    旋孔氏于五日电复,谓:

    「美总统、财长、陆长皆表示愿公允解决,并授权财长办理,惟军需主管多方为难。」

    又谓:

    「日前一度会议,美方再拨一亿元,汇率约一美金折合法币一百元,自七月至九月止每月付我美金二千万元,每一美元折合法币为七十八元,以后每三个月商讨一次。至成都机场经费,当即表示不能与一般经费混为一谈,应另外拨付」

    云。至是,此一中美交涉历时数月之悬案,始暂告一段落。

    1946年3月5日 指示东北我军应对苏军演习

    手示锦州熊式辉主任,杜聿明司令长官、郑洞国、梁华盛副司令长官、赵家骧参谋长并转赵公武、石觉、孙立人、廖耀湘军长、彭璧生主任,第二十五师刘世懋师长,以及各副军长、参谋长、各级政治部主任,各师团营长,指示苏军在我东北各地演习期间,我军务须严守纪律,力图振奋,切勿稍失常态,被人轻视。

    原示曰:

    「据报苏军在我东北各地演习,形同示威,我军务须极端忍耐,尤以驻沈阳附近各部队之官兵,更应特别慎重力图自强,切勿稍失常态,被人轻视。此时惟有严守纪律,振奋精神,表示我凛乎不可侵犯,不受威胁之大国风度,一面加紧训练,积极加强工事,总以静镇谨守,上下一致,具与国土共存亡之决心,以发扬国民革命大无畏之精神,不愧为我总理之信徒,有厚望焉。」

    是日 美国正式抗议苏联单独处理东北之日本企业,实无视于国际公法。

    1947年5月31日 部署东北战局并分致各将领书及接见廖耀湘等将领

    接见郑洞国副长官、赵家骧参谋长、廖耀湘军长等,听取有关南满匪情及东北战况之报告。廖耀湘军长谓:「南满各地民众组训已有基础,只需少数部队为民众自卫之中坚力量,共匪即不敢轻于窜扰,故南满以不完全放弃为宜。」

    公韪之。乃决定安东省政府仍固守原地,暂不迁移。

    公手书分致东北各将领,告以亲临沈阳,部署战局,望淬励所部,沉着固守,歼灭匪军。

    附录一 致四平第七十一军陈明仁军长书:

    「公主岭一役,闻韩师长增栋殉职,不胜痛悼;中昨飞沈阳,部署战局,现计划已定,四平街为长沈联络之唯一主要据点,弟必须淬励所部,沉着固守,积极整顿,捕捉战机,准备出击,以歼灭四平街南北之敌,此时为弟成功成仁之机会,切不可因一时之小胜小负而自馁,必须提高士气,安定军心,使全军官兵人人能发扬奋厉无前之气慨,与敌作殊死之决战,中必集中陆空军尽速增援,望将此意转与参谋长及师旅团长切实遵行,为要。」

    附录二 致长春孙立人副长官、潘裕昆军长、杨温、文小山、李鸿各师长书:

    「中长路沿线,敌军南犯,东北局势,一时紧急,中特于昨日飞沈,亲临部署,各将领只要遵照计划,彻底执行,上下一心,团结奋斗,共生死,同存亡,负责任,明纪律,必能使目前战局,转危为安,长春为我国生命线之第一道门户,弟等必须以城存与存之决心,淬励军民,沉着固守,并相机出击,歼灭敌军,以尽吾人守土卫国之天职,安慰总理与阵亡将士在天之灵。」

    附录三 致吉林梁华盛主席、永吉曾泽生军长暨所属各师长书:

    「闻一八四师在梅河口壮烈牺牲,至深痛悼!故中特于昨日飞沈亲临处置,并决定作战计划,现部署已定,务希弟等遵照命令,澈底执行,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生死,同存亡,为阵亡将士复仇,为全体国军雪耻,与敌军奋斗到底,尤须发动民众,使军民打成一片,以收军民合作之效,中确信目前东北局势,因我前方将士之勇敢用命,必可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也。盼将此意转告白师长、龙师长,共同一致,努力奋发,又闻陈(开文)师长突围,尚在战斗,望迅速派遣得力部队前往接应,探明具报,为要。」

    附录四 致朝阳孙渡司令官、杨容光、陈铁两副司令官并转暂编第二十师王世尊师长书:

    「闻一八四师在梅河口失利,至深痛悼!故中特于昨日飞沈,亲临部署,现计划已定,务希弟等遵照命令,澈底执行,尤须发动民众,使军民打成一片,以收通力合作之效,只要弟等能同心一德,努力不懈,必可使目前战局,转危为安,转败为胜,而一年来前方阵亡将士之牺牲,亦得以告慰其在天之灵矣。」

    公自沈阳返于南京,行前,面谕熊式辉主任,命其全权处理东北军政事宜,不得贻误大局。并于飞行途中,下视锦州、葫芦岛等地,以其形势天成,益感保土卫民责任之重且大也。

    1947年8月15日 发表告党团同志书及廖耀湘等任兵团司令编制

    公为党团统一组织发表告党团同志书。

    附节录 告党团同志书:

    「我们国家今日的阽危,和革命环境的险恶,实为历史上任何时代所未有,本党既担负了国家革命领导的责任,每一党员就只有为救亡图存、雪耻自强而奋斗。我们决不能坐视国家支离、文化沦亡,听任四万万五千万同胞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暗无天日的非人生活。在此民族存亡、革命成败的最后关头,五十年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史绩,八年来全国军民溅血捐躯、坚贞不屈的抗战成果,和五千年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使命,都落在我全体同志肩上。我们是责无旁贷,我们要努力完成。我们首先要认清国家的危机和本党的耻辱,到今日的境地,其主要造因,就是由于祸国殃民的共产党。二十多年来,共党匪徒处心积虑,要在中国建立其所谓『苏维埃政权』。而以驱人民为奴隶,夷国家为藩属,以断送我中华民族的命脉,破坏我中华民国的统一,颠覆我民主共和的政体,为其最后目的。而其最卑污的手段,就是在全国对日作战的时期,破坏抗战的力量;在抗战胜利时期,又阻挠政府的受降;在战后复员建设的时期,更妨碍复员建设;自始至终,破坏举国人民所期待复员建设所需要之和平,无时无地不以国家人民为仇敌。而其最毒辣的阴谋,尤在于摧毁我历史传统文化基础和民族的德性,麻醉我知识青年,使其陷入无理智、无理想的堕落深渊,斵丧我一般国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要使我全国军民在革命抗战期间,伸张正义,不畏强御的精神,归于毁灭。要使我们成为无灵魂、无意志、无活力的民族,无以自立自存于今日之世界。这是国家民族致命的创伤,世界和平最大的威胁,也就是我们后期革命唯一的对象。我们必须深切认识共匪的阴谋、狂妄的野心、严重的祸患,才能把握革命工作的方向,担起保国卫种的责任。……我们对于过去的事情,不必有所愤激;对于未来的前途,更不可趋于悲观,我们中国国民党半世纪来,每遭一次挫折,必有一次进展,每受一度侮辱,必有一度奋起,今日是我们受侮辱、被轻蔑、最为沉痛的时期,也就是我们革命建国最后成功的前奏,总理说:『从前本党不巩固的地方,不是有什么敌人用大力量来打破我们,完全是由于我们自己破坏自己,是由于我们同志思想见识过幼稚,常生出无谓的误解,所以全党的团结力便非常涣散,革命常因此失败,我们今后便要团结一致,都要把自己的聪明才力,贡献到党内来,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同一目标,同一步骤,像这样做去,才可以成功。』这是总理在民国十三年对本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训示,就是在今日对我全体同志仍不啻耳提面命,当此民族存亡、革命成败的关头,我们为了集中革命力量,恢复革命精神,必须对党的组织,作根本的整理,而首先的一步,就是统一党团的组织。……党团统一组织的办法,已指定党团中央负责同志,成立党团统一组织委员会,由中正躬亲主持,坦率检讨,详加研究,拟定方案。并定于九月九日召集党团中央全体联席会议,及本党中央第四次全会,朝能集思广益,作最后的决定。而党团统一组织以后,革命方针和政策,亦将取决于全体会议。中正今日要为我全体同志先行指出的一点,就是这次党团统一组织,不是技术性的合并,而是革命性的改造,要知道革命的主义是永久性的,而革命组织是时代性的,革命主义不能随时变更,而革命组织必须适应革命环境与时代需要而演进,今当国家存亡、革命成败的严重时机,中正愿举本党改组成败利钝的实例,作为此次党团统一组织应当领受的教训。辛亥革命初告成功,革命同盟会卽改组为国民党,官僚政客相率参加,革命精神因而丧失,遂招致袁世凯的打击,民主政制也相随夭折,民国元年改组,显然是本党革命的失败,于是 总理复位党籍,严密组织,整肃纪律,组织中华革命党,民国革命为之复兴。民国十三年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使党的组织深入民间,革命力量遍布国内,本党在事业上有显着的成功,但是『共产党』份子渗入本党,凭借本党,发展『党』势,转而分化本党,破坏革命,如果我们没有民国十六年的清党,不独北伐军事功败垂成,即本党亦将丧失灵魂,仅存躯壳,这是本党改组两次失败、两次成功的历史,证明了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亦种失败之因,也证明了党的组织因革损益,贵在适时,只要能增加革命力量,克服革命阻力,制胜革命对象,任何方法,都应毅然见诸实行,断不可拘泥于规章行式,沾滞于烦琐程序,置国家存亡、革命成败于不顾。民国二十七年,本党为结合爱国青年,增加抗战力量,乃设立三民主义青年团。现在抗战虽已结束,而民族忧患更是迫切,非剿匪不能安定国家,非剿匪不能进行建设,非团结爱国民众,动员一切力量,不能担负救亡图存、卫国保种的责任。而全体同志精诚团结,党团组织合并统一,造成戡乱建国的动力,更是当前急切之图。深望我全体同志,反省自责,一致奋发,自党团统一组织为始,各自激发良知和血性,去自私自蔽的痼习,作自救救国的奋斗,主义政纲以外无成见,革命大义以外无恩仇,以互信求团结,以共信求统一,以力行求进步,积全体同志始终不贰之忠贞,铸为党魂,为民族信心的骨干,作历史文化的干城,深信我们必能保持国家民族的生存,克服此空前未有的危机。……本党革命最高原则是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后期工作的方向,必须以左列三点为目标:

    第一、我们要保卫国家的统一,本党五十年革命、八年抗战,是为了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也是为世界和平、人类幸福,抗战结束,日本帝国主义已告投降,不平等条约已经撤废,国家独立自由的地位,已经取得,本党前期革命在民族主义方面已有伟大的成功。但是今日世界笼罩于阴霾之中,人类浩刼又将来临,我们民族主义的革命,更须加紧努力。而共匪乃承继日本军阀的衣钵,破坏我领土主权的完整,危害我独立自由的地位,以为祸于远东与世界,我们深信中国的存亡,关系世界安危和人类祸福;而剿匪戡乱的成败,更为中国存亡之所系。我们如不能集中全力,根绝此危害主权、割裂领土、阻挠建设、妨碍复兴的共产匪徒,则民族革命必至功败垂成,陷四万万同胞于万刼不复之境地,所以保卫国家统一,是我们今日民族主义的目标,深望我全体同志悉力以赴。

    第二、我们要完成民主宪政,民权革命的最后程序,是召集国民大会,制颁宪法,去年十二月国民大会集会于首都,凡是爱护国家、尊崇民治的人民,不分阶级职业党派和民族,都有代表参加,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为全国国民所拥护,这是本党前期革命在民权主义方面的收获。而共产匪徒反对国民大会,反对中华民国宪法,企图破坏民国的政体,建设其所谓『苏维埃政权』,而他们所谓无产阶级独裁专政,对于人民只有残忍的控制,没有安全的保障,以『斗争』摧残人民的自由,以『清算』屠杀人民的生命,今日共匪盘据地区,完全变成黑暗地狱,若任其倒行逆施,滋蔓不已,整个中华民族就永绝于民主自由世界了!所以本党同志在训政结束、宪政开始的时期,必须全体动员,团结爱国民众,为保障民主、维护宪法而剿匪,惟有国家统一的成功,才是民主政治的保障,这是我们今日民权主义的要务,必须一致努力,期在必成。

    第三、我们要贯澈民生主义,在本党前期革命之中,民族主义有光荣的成就,民权主义有显明的进步,只有民生主义未能切实实行,这是我们自咎自责的一点,也就是我们后期革命主要的目的,我深信惟有民生主义的平均地权,才是克服战后经济恐慌,推动战后经济建设,最有效的方法,更惟有全国人民获得经济平等,才能享受健全的政治自由。今日共匪正集中全力,阻碍交通,破坏工矿,发掘堤防,国计民生无不受其毁损,在匪军盘据地区之内,所谓土地革命,不过是残杀富农的口实,奴役贫民的钓饵,他们目的,乃是征发参军,即妇女儿童也不免于驱策和蹂躏。因此富者先遭劫戮,贫者亦相继逃亡,剩余民众过的是暗无天日朝不保夕的非人生活。我们今日要增进社会生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肃清此破坏民生主义的匪党,开辟经济建设的坦途,希全体同志贡献才智,不避牺牲,一切在党的支配之下,提供于民族,事事为天下的先倡,处处作民众的表率,以共赴戡乱建国、实现民生主义崇高的鹄的。

    同志们!自党团统一组织之后,我们的党要建筑在群众的意志之上,党员要自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党的政策,就是群众意志的结晶,必须如此,而后党的政策的推行,自能取得群众的拥护,……要知道五十年来本党每有一事的成功,无不有赖于全国仁人志士爱国民众共同奋斗,对日抗战的艰苦支持,更是全国军民共同的力量,我们今日遭逢空前未有的危机,更须担当重大繁难的责任,惟有仁人志士爱国民众重新结合于三民主义的旗帜之下,才可望后期革命之有成,更惟有本党同志自省自责、自奋自勉,作群众中坚决奋斗辛勤服务的一员,并各就『中国之命运』一书所举五项建设,担任一项工作,致力于生产,献身于国家,只知义务,不知权利,以民心之归向为政策,以民志之集中为动力,而后本党才能团结广大的民众,共渡当前的难关,我们今日坚定的信条,是戡乱第一,统一为先,而我们今日革命工作的方向,是民主第一、民生为首。同志们!我们要大下决必,改造党的组织,促进党的新生,我们今后必须有组织、有纪律、有方法、有步骤,为保卫国家统一,完成民主宪政,贯澈民生主义而奋斗,凡我同志务须身体力行,剑及履及,实事求是,勿怠勿荒,才能打破共匪的阴谋,克服空前的危机,在此国家民族存亡绝续之交,负起历史的伟大使命。」

    东北行辕熊式辉主任电陈: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于八月二十日撤销,及东北各部队编组情形。

    附录 熊式辉删电:

    「(一)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于未哿(八月二十日)撤销,并由马日(二十一日)起,东北各部队由行辕直接指挥。(二)编组四个兵团,以孙渡、陈明仁、周福成、廖耀湘分任司令官,限八月二十五日按照集团军司令部编制编成。(三)行辕长官部并编情形,各兵团序列另电呈核。」

    接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告以美国对中国之援助与否,当取决于美国之政策,中国未便强求,如美国愿对中国予以借款之便利,则希望彼此以平等相待,决不能以监督其财政为条件也。

    是日 魏德迈特使至广州访问。

    1948年1月8日 处理沈阳、公主屯危局及九龙城交涉及廖兵团被十纵所阻等情

    空军王叔铭副总司令电陈:「沈阳前方战事失利,情势危急。」又接陈诚兼主任电陈:「公主屯附近我陈林达军(新五军)之第一九五师、第四十三师均已被匪击破。」 公电复陈诚兼主任曰:

    「虞电悉,已电宜生(傅作义)兄飞沈面商一切,如有必要,中亦可来沈,贵恙如何?甚念。」

    又电北平傅作义总司令曰:

    「沈阳战局,自虞(七)日起甚紧,望兄能即飞沈与陈总长面商一切,如何?」

    附录 陈诚一月七日原电:

    「(一)匪一、三、六、七纵队自微(五)日起在公主屯以南地区围攻我陈林达军之第一九五师,激战迄虞(七)日辰,我第一九五师伤亡殆尽,第四十三师亦伤亡惨重,据空军本(七)日午侦察报告,除黄家山(公主屯西南)尚有我军符号外,余均无发现,该军似已被匪解决。(二)我增援之廖(耀湘)兵团被匪十纵队阻止于东西蛇子山,刘(安祺)兵团被匪一纵队之独二师、北满独立师及四纵队主力阻止于兴隆店附近,未能到达指定地点解围,我军目前能使用之兵力,不足四个军(约八个师),故本会战之情势,甚为险恶,除将各部队战况随时电陈外,谨闻。」

    外交部为香港政府拆迁九龙城居民房屋事,再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申明九龙城管辖权自应属于中国,务希英国政府立即饬令香港政府中止继续采取此项措施,并妥为安置遭受损害之居民。

    附节录 外交部牒文:

    「查自香港政府于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饬令九龙城内中国居民拆迁房屋以来,中国各地舆论颇受激动,外交部除饬主管人员及驻广东、广西特派员迭向英国大使馆及香港政府商洽外,并曾于一九四七年十二月十日由外交部长亲向英国驻华大使表示,希望中、英两国政府重视当地人民与香港政府间友谊之维系与增进,并望香港政府对于此点亦取同样态度,避免任何具有相反作用或刺激性之行动。本年一月五日,港九大队警察与夫役武装进入九龙城内,强拆九龙城内居民房屋数十间,并逮捕当地居民代表二人,对于该处贫苦无告之居民,亦无任何妥善安置办法,任令露宿荒野,无处为家。外交部刘次长当于一月六日亲向英国大使馆参事雷博济提出抗议,并于本日续向英国大使声明,告以此事既属条约问题,亦且关涉人道,查九龙租借地之设立,系根据一八九八年所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又议定在所展界内,不可将居民迫令迁移。』依照此项规定,九龙城管辖权自应属于中国。英国政府且不得迫令该城内居民迁移居处。……关于香港政府强迫拆迁九龙城居民房屋事,外交部咨请英国驻华大使馆转达英国政府,务希重视中英两国及其人民间素具之友好关系,中止香港政府继续采取此项措施,立即饬令香港政府释放被捕之居民代表,制止继续逮捕,并妥为安置此次遭受损害之居民。」

    1948年1月12日 电勉东北廖耀湘等将领并议设剿总

    电廖耀湘司令官等,勖勉发扬革命精神,誓死达成任务。

    附节录 致廖耀湘司令官电:

    「匆促话别,未克详谈,为念。惟望吾弟益加振奋自勉,为各军之模范,须知东北国军乃以弟部为骨干,故弟应以恢复革命精神,实行主义为己任,尤以澈底执行命令,誓死达成任务二语为倡导,任劳任怨,有难先当,有急必援,先人后己,埋头苦干,养成宽厚胸襟,磨炼伟大人格,有厚望焉。」

    附录 致第二零七师罗友伦师长电:

    「每接弟部奋勇日进之报,无任快慰。此次在沈相晤,以时间匆促,仍未能面询详情,为念。尚望益自奋勉,雪耻灭匪,依照昨日会中指示,努力发扬革命精神,时时以澈底执行命令,誓死达成任务二语,为各军之倡导,共勉为革命之信徒也。」

    附录 致第七十一军刘安祺军长,第五十二军覃异之军长电:

    「此次在沈,时间匆促,未能面询详情,别后无任系念,尚望依照会中指示,努力发扬革命精神,时时以彻底执行命令,誓死达成任务二语,为全军之倡导,含苦茹辛,雪耻图强,消灭共匪,实现主义,共勉为总理之信徒,以慰我阵亡将士先烈之灵也。」

    电沈阳陈诚兼主任,告以东北仿效华北之例,设立东北剿匪总司令,由卫立煌担任东北军事专责。电曰:

    「昨晚回京,即嘱刘瑞恒、林可胜代觅良医,刻已决定,日内即可飞沈,使之负责治疗,刻见卫俊如(立煌)令其来沈担任东北军事专责,彼愿乐从,中意东北仿效华北之例,设立东北剿匪总司令,兼行辕副主任,归行辕督导,如此,则军事可全由总司令负责,而行辕则可专理政治与经济事宜,主任可减轻一部份责任,弟待其总部成立,军事略有头绪后,乃可回京就医也。弟如果同意,拟即发表,并令俊如早日飞沈就商如何?」

    附录 陈诚一月十四日复电:

    「钧座将东北按照华北设剿匪总司令部,并以俊如担任其职,使职能得短期之疗养甚感,请钧座即行发表,并盼俊如早日来沈,职自当暂留此相助。」

    顾维钧大使自华盛顿电陈美国援华案进行情形:

    「美援华案约二星期内可提出议会,惟美政府仍坚主欧洲第一,欲先将欧洲案通过,再议华案,现议会方面对欧案意见纷纷,争论必烈,讨论时间,势必拖延,一般推测或须至四五月间,美国朝野反对积极援华者,正拟利用政府此项心理,亦附和欧洲第一重要,意欲拖延华案,夜长梦多,以待我政府不测之变,而达其破坏之目的。此间美友咸以华案情势紧急,为数之小,比援欧者不可同日而语,问题亦较简单,最好以能先通过华案为上,即不能办到,亦须与欧案同时通过,然此间政府方策,恐转移非易,进展情形,当随时电陈。」

    1948年2月28日 谢麦克阿瑟并议东北撤军及廖耀湘部于石佛寺附近阻击等情

    电东京盟军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谢其协助售让美国战时在太平洋区之剩余物资。盖外交部王世杰部长哿电报告:「美国军械供给问题,麦帅已向华府建议将若干我所需要之军械,在麦帅手中者,拨予我方。」今日郑介民厅长谒公,亦谓:「麦克阿瑟元帅在东京对于售让太平洋区美军剩余物资与我,协助甚力也。」

    附录 公致麦克阿瑟将军电曰:

    「美国战时在太平洋区域剩余物资之售让,诸承关怀,予敝国甚多之协助,殊深感荷。对于阁下力谋安定远东大局所表现之深谋远虑,以及对吾人共同目标所遭遇危机之深刻认识,尤所佩慰,特电申谢。」

    派范汉杰副总司令赴青岛、北平,洽商抽派军队接应东北国军撤退办法。

    罗泽闿厅长由沈阳回京,以卫立煌总司令上公函呈面陈,并报告沈阳各将领皆不敢西进情形。公以情况如此,而李(宗仁)、傅(作义)又不能派兵出关接应,如其勉强西进,难免中途覆没,则此时惟有固守待机耳。

    附录 卫立煌函呈:

    「罗(泽闿)厅长带到手谕奉悉。关于东北作战方针,经职缜密研究,自当积极准备,谨陈管见如次:(一)匪主力现麕集于新民以北、以西、以南各附近,如发生决战,其法库以东及台安、盘山间股匪均能加入。(二)沈阳以南已经解冻,为滥泥季节,道路田野,均没膝难行,非至国历四月半,大军行动困难异常。(三)我军除留置坚守沈阳兵力外,最大限可以七个师实施计划,如在新民以西发生决战,我无获胜或安全脱离把握。综合上述,职深体钧座意旨,敢不竭诚尽虑,惟此举关系全局,除托罗厅长等面陈外,倘钧座有所垂询,职拟偕傅总司令宜生飞京躬聆机宜。」

    是日 辽宁省之开原撤守。先是,匪以窜据法库外围之股,越辽河来扰,经我军廖耀湘所部于石佛寺附近予以击退。十六日,匪回窜辽河北岸,我法库守军暂编第六十二师因据点孤立,乃作战略转移。二十二日,匪向开原车站进犯,二十五日再度猛扑,并不断炮击城区。而另路匪股,复由中固北上会攻,激战至二十七日,我守军第一三零师因伤亡过重,遂为顽匪突入,迄二十八日晨,卒忍痛撤守。

    1948年10月3日 于沈阳接见廖耀湘等将领

    接见廖耀湘、周福成二司令官,听取其作战计划与序列之报告。又接见卫立煌、周至柔、郭忏三总司令,对粮弹运济问题再作切实之督导。

    下午自沈阳飞返北平。

    1948年10月12日 督促锦州东西进兵团赴援

    据报昨日我锦西出击部队被匪阻于塔山一线,有退回锦西之意,而锦州方面之匪乘机进犯愈急,致使南面阵地移至太子河,并被突破数据点,情势至为危急。公电锦州范汉杰副总司令,卢浚泉司令官、盛家兴、沈向逵、龙剑诸军长,勉以固守阵地,完成使命。电曰:

    「锦州战局严重,系虑之至,中必严督各方部队急进赴援,决不使之延误,勿念。惟希弟等固守现有阵地,发挥我革命军传统无畏之精神,勿让去年四平街两次巷战获得最后胜利之英勇战绩,独美于前也。革命信徒到此最后决战生死关头,惟有抱定死中求生,不成功便成仁之决心,凡动天地而泣鬼神之革命战争,未有不能转败为胜,转危为安者也。望切勉之,达成弟等伟大之使命也。」

    电葫芦岛阙汉骞军长转侯镜如司令官,指示进攻战略,并令严督各部并力向前。电曰:

    「林(伟俦)军长进攻匪阵地之兵力,不可平分,只可用中央突破,或一翼迂回,现在塔山、高桥阵地之右翼,凭我海空军之助战与掩护,当易奏效,何如?希切实研究,务须严督所部一鼓作气,并力向前,切不可中途徘徊,陷于被动也。」

    又电空军王叔铭副总司令,令空军助战。电曰:

    「空军最近应竭全力,不分昼夜,协助锦州守备及锦西出击各部队作战,尤其对塔山附近匪之既设阵地,予以彻底毁灭,最为急要。」

    公于上月共匪进犯锦州之初,曾一再指示卫立煌总司令由沈阳出击,增援锦州,因卫等心怀疑虑,未即实行。迨本月初,公亲往督促,始决定由沈阳方面以五个军(新一、新三、新六军及第四十九、第七十一军)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司令官指挥;另由锦西方面以两个军及两个师(第五十四军,配属第六十二军及独立第九十五师、独立第二九六师)组成东进兵团,由阙汉骞司令官指挥,分由东西同时并进,会援锦州。至此,我东进兵团被阻于塔山之线,而西进兵团行动亦复迟缓,公乃电令沈阳卫立煌总司令并转廖耀湘军长,促其一意西进,勿再犹豫。电曰:

    「最近东北匪情,似在乘我葫芦岛援军未能完全集中,发挥力量之时,正集结其全力攻击两锦,而且匪决无在沈锦中间地区决战之企图,更为明了,刻葫芦岛出击部队,既被阻于塔山、高桥一带,万一锦、葫不保,则沈阳必成束手待毙之局,故此时我沈阳出击部队不可再作等待两锦部队东进会师之打算,应即乘此匪攻两锦疲困之机,不问两锦如何恶化,廖司令官所部应一意西进,勿再犹豫,万一锦州不保,亦须尽其全力,负责恢复,此为东北整个国军生死存亡之关头,亦为今日惟一之战略,接电应立即遵行,切勿延误,并盼立覆。」

    附录 卫立煌元电:

    「正督廖兵团照原定计划进出中,锦西方面恳饬第九十二军及第三十九军火速赶运葫芦岛增援。」

    1948年10月14日 严令廖耀湘兵团限期收复锦州

    沈阳罗泽闿参军电陈:

    「廖耀湘部须在一星期后作进攻新立屯之准备。」

    并称:

    「卫总司令及廖司令官对增援锦州,均不欲冒险前进,现锦州已电讯中断,我南北兵团向锦州夹击计划,恐难实现,请速定尔后新方略。」

    公即致电卫立煌总司令并转廖耀湘司令官,指示应先下收复锦州之决心,一意挺进,电曰:

    「此时我军向锦州挺进,切莫仍作增援锦州之观念,而应先下收复锦州之决心,但前进愈速,则危险愈少,尚可望解锦州之围,故最迟务于十九日以前到达锦州,在此期间,无论锦州如何变化,而廖司令官之惟一任务,应一意挺进,限期收复锦州也。届时,烟台第八军及第九十二军必可集中锦葫,仍可夹击两锦附近之匪,予以歼灭,完成最大之使命也。」

    1948年10.16日 促长春突围及锦州失陷

    召开军事会议,决定作战计划。杜聿明副总司令亦奉召由徐来沈参加,公即命其留沈襄助军务。

    手书致长春郑洞国副总司令、曾泽生副司令官,促即遵令突围。原书略曰:

    「迭送函电,迄未见弟部行动,焦虑无已,中为我全体官兵安危生死及弟等各将领前途成败荣辱,熟虑至再,突围时机,未有如今日之安全者,此诚千载一时稍纵即逝之良机,切勿延误。故今日特再到沈,亲来督促,现锦州情况已经不明,以后不惟长春空运无法继续,即沈阳接济,亦因受美国油料之限制,不能空运接济矣。……故沈阳兵团不能不从速转移,务希我长春各军如期突围南下,遵令实施,如在此十日内不能到达沈阳,则势难久待,此乃不得不明告于我忠爱之官兵也。此时只要我将领决心坚定,激励所部团结一致,共同生死,冲出一条血路,定可安全到达目的地,中严令此间陆军充分准备接应,并命空军不分昼夜,切实掩护,以策万全,希于接函之次日,即行出发,至要至盼。」

    公自沈阳飞锦西巡视,听取阙汉骞司令官报告作战经过,公责其以如此兵力,与匪两纵队作战,而不能冲破其防线,增援相隔六十华里之锦州,坐视孤危,痛心已极!惟仍诫其踔厉奋发,以赎前愆。复召集陈铁、侯镜如副司令等,决定作战计划,旋即飞返北平。

    是日 锦州失陷。按锦州西北控驭热河,西南制约关内,为关内外交通要道。林彪匪股于上月中旬犯我锦州,我守军范汉杰兵团奋勇堵击,于薛家屯一带歼匪甚众,迨九月二十四日匪续由义县南下,对锦州形成包围态势, 公以锦州形势危急,曾命卫立煌总司令由沈阳出击,增援锦州,至十月初,我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始决定自沈阳以五个军组成西进兵团,由廖耀湘司令官指挥;另自锦西以两个军、两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阙汉骞司令官指挥;同时会援,我东进兵团于十月八日开始行动,十日进抵塔山,遭匪截击,折回锦西。旋由葫芦岛船运之部份东进兵团,虽曾攻入塔山,亦以匪反扑甚烈,卒未能冲过塔山、高桥,达成解围任务。而西进兵团行动亦复迟缓,九日由新民附近向匪攻击,十日克复彰武,十五日收复台安。而共匪则自九月八日起,以其第七、第八、第九纵队及第三纵队一部,附以一个炮兵纵队,约二十万众,自北、东、南三面,猛扑锦州,我守军范汉杰兵团与匪激战,至九日原已毙伤匪万余。但自十三日后,匪攻势益猛,几经肉博,城垣据点皆陷,顾我伤残部队,仍坚据土城及火车站,与匪殊死博斗,至十五日夜情况不明,范汉杰及卢浚泉两司令,均为匪俘,而锦州遂陷。

    1948年10月26日 记廖耀湘兵团被围与转进

    沈阳卫立煌总司令电陈,我廖耀湘兵团为匪所围,其后方之半拉门已被匪窜踞,因之后路断絶,势颇危殆。公即急令空军全力增援,并侦察实际情况。迄晚,获报我廖兵团主力已转移至绕阳河以东,接近辽中县附近,渐已脱离危境,至是,公心始为之略舒。

    1948年10月28日 廖兵团电讯中断及请白崇禧任徐州剿总司令

    据昨日空军侦察报告:我廖耀湘兵团情形混乱,电讯中断。今又接卫立煌总司令来电,谓铁岭昨已失陷,沈阳东北二十里处亦发现匪踪,彼拟移总部于葫芦岛云。公电复严令镇静部署,必俟得廖司令官确息,再定方针。电曰:

    「俭辰电悉,此时应特别镇定,与速作紧急守备据点之部署,各机关切勿移转,兄之行止,必须待廖司令官之消息及其撤退部队有适宜之处置后再定,俾军民精神有所寄托,惟此方能遏制匪攻沈之企图也。杜副总司令想已到沈,请与切商一切为要。」

    电华中剿匪总司令白崇禧,望其兼任徐州剿匪军事。电曰:

    「华中与徐州军事,必须统一指挥,方能收效,兄兼顾华东,对于华中之进剿任务,仍可进行无碍也。务希照敬电从速实施,望能分中之忧劳,勿再言辞。」

    先是国防部郭隗厅长于本月二十三日携华中、华东会剿计划来平谒公请示,公以徐州剿匪军事与华中有唇齿相依之势,而徐州剿匪指挥人选未定,因致电白崇禧总司令,望其兼领徐州剿匪总部,俾可统一指挥。但白崇禧一再固辞,迄未依公意受事也。

    1948年10月29日 答中外记者问及记廖兵团覆没

    在北平答复纽约前锋论坛报记者史迪禄氏之询问,告以如欲免除大战灾祸,必先拯救中国。

    附录 对纽约前锋论坛报记者谈话:

    1. 问:国军目前暂时失利其基本原因如何?

      答:政府历来军事之方针,无论抗战剿匪,皆以保持国家领土主权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为惟一目的,故一城一地均不轻于放弃。中国抗战八年,以收复东北为职志,抗战结束以后,国军冒险犯难接收东北,其重要地区尤不能轻于弃守,而中国军队之传统思想与责任观念,皆以与土地共存亡为军人唯一之职务,而以离城弃守为军人之耻辱。因此,三年以来国军处处设防,备多力分,形成处处薄弱之虞。共匪乘此弱点,乃以『大吃小』之战法,集中其全力攻我薄弱之一点,于是屡被其各个击破,此所以逐渐造成今日严重之局势。政府为人民之政府,兵员之征集,粮秣之筹划,均须顾及人民之利益,恪遵国家之法令。而共匪对人民毫无所爱惜,分区滥发伪币,随时没收人民之财产,征集壮丁,搜括粮食,极尽其残忍之手段。最近一年来,共匪更假借『土地改革』之名,作竭泽而渔之榨取,故匪力量一时有大量之扩张,而匪军撤退时之焦土政策,进攻时之『人海战术』,更非国军所愿为。因此国军在集中力量作主力战斗之时必操胜算,但在一时一地则往往陷于劣势,遭受挫折。此乃国军暂时失败之基本原因。故今日政府剿匪战略战术,势不能不有所改变,军事、政治、教育亦应有彻底之改革,吾人必须统筹全局以争取最后成功,不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余更须指出今日与政府作战之共匪,为倚恃共产国际支持之中日韩共党联合之军事行动,吾人应特别警觉其严重性。中国本为积弱之国家,然吾人从不畏强权与暴力,吾人对日本军阀之侵略已与之作八年之抗战,而对于拥有武装暴力之共匪且已作二十五年之斗争。自民国十三年以来,国民革命军在北伐剿匪及抗战每一长期战役中,曾经过多次挫折,遭受重大之失败,而最后率皆获光荣之胜利。吾人在此二十五年间屡遭今日更为严重之局势而无一次不终于克服。吾人基于痛苦之经验,持有坚定之信心,只须以百折不回之精神,作再接再励之奋斗,深信戡乱建国亦能在此次失败之后,达到最后成功之境域。所望我全国军民彻底认识共匪之猖獗,国家之危机,一致奋起,共赴国难,尽其救国自救之责任。吾人所恃者为民族精神与三民主义,决非任何阴谋暴行所能毁灭,吾人决不轻视今日匪势之严重,但共匪对人民惨酷榨取所造成之每一攻势,皆使其人力物力趋于枯竭,重蹈江西时代之覆辙,最后必将归于消灭。倘如政府更能早得友邦道义及物资的援助,受国际正义之支持,最后成功必能获致,可以断言。

    2. 问:政府是否以全力保持沈阳?

      答:东北问题为国际问题中最重要者之一,其对国际形势实有重大之影响,尤以与太平洋有密切关系之各国为然。而三年以来,此一艰巨之共同责任皆由我中国单独担负,而中国经三年艰苦奋斗,至今实尽其最大之努力,而犹不能达成其任务,至深遗憾。远在十七年之前,九一八事变发生,余曾对世界各友邦及国际联盟发出警告,认为世界战祸从此发生,但此一警告固不为各国所重视,但历史事实证明东北问题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序幕。今日历史正在重演,倘如国际正义不能伸张,民主国家持隔岸观火不关痛痒之态度,必将重蹈过去之覆辙。万一不幸共匪控制中国,另一世界大战固必发生,即共匪控制东北三省,世界战祸亦将从此开始。甚尤为显明者;无完整之东北,即无独立之韩国,亦无和平之东亚。余敢断言太平洋险恶风云,又将以东北为起点。

    3. 问:中国在世界反共斗争中之重要性,中国在另一世界大战之地位,及若果不幸共党控制中国对世界局势将发生何种影响?

      答:中国正在努力剿共,以消弭足以威胁世界和平之势力因素,以阻止第三次世界大战之发生,因之余不拟对中国在未来世界战争中持有如何地位表示意见。但在世界二十一亿人口之中,亚洲人口占百分之五十以上,而中国人口在亚洲十一亿人口之中又占三分之一强。亚洲在世界中之地位及中国在亚洲之地位,其重要性不待多言而可知。余欲在此指出者:第一、亚洲各民族无论政治组织、经济生活、社会基础或文化水平,皆不及欧西各国之进步,在普遍贫穷饥饿之中,共产主义之宣传及组织流动更易于收效。第二、共产国际实行世界革命之传统策略及其当前扩张之方向,皆以亚洲为主要目标,而亚洲之前途又以中国为决定点,共产党之信条,欲控制世界必先控制亚洲,欲控制亚洲又必先控制中国。余可断言中国如为共党所控制。第三次世界大战必由此发生,使人类重罹悲惨之灾祸,若中国政府果能消灭今日之共匪。则下一次大战存在亚洲之因素将因而消除,而世界第三次大战爆发之可能性亦可因而减少。中国共产党拥有武装部队,其横暴奸诈非任何民主国家之共产主义者所可比拟,然而中国政府从不因本身所遭遇之艰难及所受之损害而放弃其对世界友邦所负之责任,无论国际环境有何种迁变,中国始终如一,恪守国际信义,并克尽其道义责任,在过去侵略战争中如此,在今日反共斗争亦复如此。余深信世界反共斗争必须保持整个之阵线,西欧与东亚原无轻重之分。然而西欧各国有进步之工业及较高之文化水平,民族主义及民主政治更有一百五十年以上之历史,深植其根底于人民生活与思想之中,彼等对于共产之抵抗所倚赖于美国物资及道义之援助,还不如亚洲各民族之迫切。美国人民及其政治家如真为人类谋幸福,当从世界上最大之区域与数量最多而生活最为痛苦之人民着手,提高其生活与文化水平,助成其独立自由,而今日欲使世界人类得免于第三次世界大战之灾祸,尤须拯救亚洲,而拯救亚洲之努力,又应以中国为中心,此实为人类历史上空前之伟大事业,余愿美国人民及其政治家引为己任。

    廖耀湘兵团于彰武、黑山间地区,遭匪截击覆没。先是我廖耀湘司令官于十月初率领新一、新三、新六及第四十九与第七十一军五个军由沈阳赴援锦州,十日克复彰武,十七日收复新立屯。二十三日进出黑山东北地区。当我军由彰武南下之际,匪即乘机窜陷彰武,并窜至半拉门附近,威胁我军后方。其时,锦州既陷,惜廖司令官未能贯彻统帅意旨,力图恢复锦州,而仍向东转进,此实不啻自陷绝地,致遭三倍于我之匪,截击于彰武,黑山之间。战至二十五日,兵团指挥部电台被匪炮击毁,与各方连络中断达三小时之久,第四十九军即电卫立煌总司令请示行动,卫总司令因不明廖司令官当时状况,乃径令各军轻装突围,于是争先脱离战场,秩序混乱,卒致全军溃散。是役,廖耀湘司令官,李涛、白凤武两军长被俘,我损失精锐七万,弹械粮秣称是。

    1948年11月8日 于总理纪念周说明剿匪决心

    于中央党部主持总理纪念周致词,说明当前军事、经济情势,重申贯彻戡乱剿匪决心,勖勉全国同胞勿受共匪宣传欺骗,团结一致,奋斗到底。

    附节录 讲词:

    「最近东北重要据点锦州、长春、沈阳相继沦陷,加以共匪到处造谣,全国人民心理,为之动摇不安,这是必然的现象。大家还记得当『九一八』事变发生,东北三省沦陷,那时不仅全国人心惶骇,且全世界各国亦莫不为之震惊,现在东北军事遭此严重挫失,当然要使全国同胞发生『九一八』当时同样的心理。不过我们从整个革命的立场来说,一时的顿挫,于整个革命的成败,并无重大的关系。民国三十四年,东北行辕到达长春,准备接收东北主权遭遇到种种的阻碍,后来奉命撤回到山海关,当时一般负责同志,曾说我们东北沦陷了十四年,而主权仍然不能由我们接收,但我们决心完成抗战的目的,即使东北再沦陷了十四年,我们亦必誓死奋斗,来收回整个东北。这一次东北战役是我们革命史上最大的教训,也是我们革命过程中最大的挫折和最壮烈的牺牲,我们必须永志不忘。我们前线指挥官廖司令官耀湘以下各级官兵,坚决抱定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曾经向我报告,如不能收复锦州,决不再回沈阳,后来在匪军合力包围之下,猛烈冲击,终于全军殉职,壮烈成仁,这实在充分表现了我们革命军人的精神,对得起国家民族,也就证明了东北战役在整个剿匪军事中的重要性,为我们国民革命留下一个永久不磨的纪念。

    其次在经济方面,政府改革币制和管制经济的政策,由于共匪蓄意破坏,和军事失利的影响,在执行上遭受种种的困难,现在政府已在设法补救,但是大家都知道天下没有万全的方案,而经济改革方案所牵涉的范围,尤为复杂,絶对不能有百利而无一弊,只要我们一方面发现流弊,加以改正;一方面加强对匪的经济作战,使匪谍不能在我们都市和乡村里面制造黑市,抢购物资,则我们相信改革币制,仍能收安定经济的功效。政府所特别表示遗憾的,就是币制改革实行之后,一般爱国的人民为了拥护国策,将他们血汗换来的金银和外币,缴兑金圆券,现在因为物价波动,因而遭受财产的损失,对于这些爱国守法的同胞,政府是十分嘉慰而关念的。政府一定要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采取有效的措置,给予他们安慰。同时也希望一般同胞勿听信谣言,勿自乱步骤,遵守政府的法令,力求经济的安定。

    自东北军事失利以来,共匪谣言攻势的猛烈,已经达于极点,不但一般民众受了谣言的煽惑,感到恐慌;就是知识分子也不能认识国家真正的利害,而在心理上发上动摇,前几天竟有少数知识分子公然发表文字,提出和平的主张,这实在是自己丧失了民族精神,完全是投降主义者,总理临终的时候,曾经说过你们绝对不能与敌人妥协,这句话是对汪精卫说的,汪精卫后来不但与共匪妥协,而且与日本妥协,因此不仅他个人身败名裂,而且使整个革命事业遭受很大的损失。今天这些人抹杀了国家的利益,丧失了国家的立场,响应共匪谣言攻势,而主张向共匪投降,这不但是他们自己甘作共匪的奴隶,而且要贻害于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永远作异族的奴隶牛马。最近共匪指使其一般徒众,提出两句口号,一是『求温饱』,一是『求和平』,这完全是抄袭苏联内战时代『土地、面包、作战』的三句口号,他们要想以此来迷惑全国同胞,瓦解剿匪的精神力量,实际上全国同胞无不知道中国今天的环境,与苏联当时的国情完全不同,本党自总理领导革命以来,以实现三民主义为唯一的目标,亦即是为求我们国家的独立统一与全国人民的生存自由。在抗战胜利之后,政府为保持国内的和平,从事国家建设,不惜委曲求全,容忍迁就,与共匪再三谈判,并且迭次颁布了停止冲突的命令,事实具在,众所共知,而共匪终于悍然不顾,全面叛变,今天究竟是谁在制造战争,谁使人民不能温饱,全国人民大家应该看得很清楚,这类知识分子,如果他不是甘心作共匪的工具,那他们就应该到匪区去向毛泽东求和平,求温饱,事实上匪首毛泽东正在力辟中间路线,公开主张世界革命,对于这种存心毁灭国家民族的卖国叛徒,还有什么和平可言,国家戡乱剿匪方针,早已确定,必以全力贯彻到底。目前一切和谣,只是为共匪宣传攻势张目,絶不影响我们政府和军民同胞为国除害的决心,国事无论如何艰危,而是非邪正的界限,必须确立,我们党政军各方面负责同志和一般社会人士,大家都负有这个责任。再次对共匪所谓宽大政策的欺骗阴谋,我们同胞亦必须提高警觉,近来共匪再三宣传对于占领区不再实行土地改革,不再斗争清算,并且声称要保护私人财产。自从济南失陷以后,他这种伪装宽大的欺骗宣传,更见积极,但是我们必须告诉全国同胞,共匪所说的不斗争,不清算,只是对于初占领的地区一种麻醉的手段,一等到他们占领的时间稍久,军事的暴力已经可以控制整个社会,他就一定要暴露他狰狞面目,实行其一贯的残杀政策,来排除异己,例如济南没有失陷以前,共匪对于潍县的人民,是采取所谓宽大政策的;郑州没有撤退以前,他对洛阳人民也采取同样的手段;而济南失陷,郑州撤退以后,从潍县、洛阳两地逃出来的民众说,他们已经与黄河北岸的同胞,遭受了同样惨酷的命运,所有粮食物资,都为共匪搜括一空,人民的生命自由,任意受其宰割,这种事实,大家可以去问一问由匪区逃出来的民众,我们同胞如果不再警觉,再不团结一致,在政府领导之下,为国家基础和个人生存而奋斗,则一旦为共匪所控制,就永无翻身之日了。

    最后,大家必须认识目前的战事,实际上就是抗战的延长,乃是一个长期性的民族战争,我在民国三十五年二月曾经对上海同胞说过,『我们抗战是胜利了,但是我们还是经过八年长期艰苦的奋斗,才能真正求得我们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自由。』我们全国过去八年的抗战和三年的剿匪,就是为了收复东北,保障我们国家的生命线,东北纵令暂时沦陷,我们终要用我们全国的力量去收回的。……今后的剿匪战争和抗日战争一样,虽然要经历无数的艰苦,但最后一定能达到目的,各位可以相信我一定有转危为安的把握,务必坚定共信,确立自信,并且确信三民主义和民族精神靡坚勿摧的力量,一定可以获得最后的胜利。」

    匪发动八十万众,自陇海路进犯徐州,我亦调集四十余万兵力,与之决战,此即徐蚌会战之始也。先是济南失陷后,陈毅股匪主力遂逐渐向鲁南移动,集结于徐州以东地区;并以一部向鲁西窜移,与刘伯诚股匪集结于徐州以西地区,企图与我军决战。我为集中兵力,打击犯匪,先期放弃郑、汴、东海、临沂等地,集中兵力于徐州。由徐州剿匪总部刘峙总司令统一指挥,部署如下:以第七兵团黄伯韬司令官所部集结于徐州以东地区;以第十三兵团李弥司令官所部控置于徐州附近,向北设防;以第二兵团邱清泉司令官所部集结于徐州以西地区;另以第六、及第八兵团集结于蚌埠附近;并令第十六兵团孙元良司令官所部由蒙城北调徐州;第十二兵团黄维司令官所部由平汉线东向加入徐蚌会战。十一月八日,陈毅、刘伯诚股匪分向徐州以西之黄口一带及徐州以东之运河车站进犯。徐州以西方面之犯匪,经我第二兵团之第五军、第七十军于唐寨、陈镇等地予以击退。徐州以东方面之犯匪,则与我第七兵团激战于运河两岸也。

    录入校对:鱼珠前航道舵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