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悼“乡长”廖耀湘先生

    回到目录页

    王筠

    廖先生耀湘,原籍邵阳北路酿溪,我家住西岩口铺,相距仅三十余华里,忝为先生同乡,至感荣幸。

    我们家居虽近,在乡却无一面之缘。日军侵华,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在印缅战役中,始有见面机会。

    民国三十一年四月,我随新三十八师抵达缅甸时,即获知先期到达各友军之作战情形,以廖先生统率之新二十二师战斗力最为强韧,甚得盟友英军赞誉。

    新二十二师司令部,人戏称为“邵阳会馆”,似言之过甚,不过新二十二师官兵多系湖南人,则是事实。「无湘不成军」,湖南人对国家的贡献,历史上不少可歌可泣事迹,北伐、剿匪、抗日诸战役,有更多流血牺牲。清左宗棠领湘军子弟兵戍守边疆,建立丰功。今廖先生率部远征缅甸,捍卫国家,先后媲美。廖先生统率新二十二师(以后为新六军)在印缅战役中之辉煌战绩,除当时并肩作战之友军外,迄今无与伦比。湘人好勇,也是殊荣。

    远征军正在前线与敌激烈战斗,忽因腊戍失守,密支那相继陷落,后路断绝,三面受敌,为免被敌人歼灭,新二十二师于五月底进入纵横千余里原始森林的野人山,山区森林多遮天蔽日,地面潮湿泞泥、行动困难,并可随时出现毒蛇猛兽及防不胜防的蚊虫、蚂蝗。粮食医药缺乏,在山中不饿死,即病死。

    新三十八师于六月间到达印度,月余尚未闻有新二十二师的消息,无不为之担忧,认为凶多吉少,及至七月下旬,英联络官来报佳音:“你们新二十二师过两三天就可来到了”,使我们喜出望外,不数日,果然陆续到达。杜先生聿明睡于担架上,健康情形可想而知。廖先生耀湘看来较前瘦黑,但精神尚佳,步行亦健,全师共有四千余人,尤以刘先生建章所属之六十四团,不惟人数较其他各团为多,且械弹等装备齐全,官兵健康状况亦佳,真是奇迹。足证在廖先生领导下的新二十二师平日训练有素,发挥最高的克难奋都之坚强意志,致能入死出生。

    部队由列多移防兰姆伽营房整训,为经费事,我和新二十二师军需主任蒋继志至我驻印军总部与参谋长柏特诺会谈,因洽谈无结果,次日孙师长立人约同廖师长耀湘前往会谈,并在新三十八师师部先行预商,我立于孙先生办公室外迎接廖先生,他由长廊东端走来,身着灰蓝布军服,腰系小横皮带,看装束,像过去西北军的排长;稍黑而略胖的面孔,架着一副平光眼镜,看仪表,又像以前家乡私塾的教书先生,我向他敬礼,并报告「请进」,他除举手还礼及鼻孔内轻哼了半声外,别无表情商谈时,我先报告前一日与柏特诺洽谈之情形,并呈阅所拟当日前往会谈之事项,经两位师长讨论后,廖先生对我所拟即作修正之指示,并教正拟案中“以疏艰困”的“疏”字,改为“苏”字。说话土音甚重,但语意亲切,态度诚恳。由于这次会谈,增进我对先生的了解与敬仰并感激。

    先生毕业黄埔:留学法国,为湖南杰出的军事人才之一,没有洋气,也无骄矜,以俭朴生活、敦厚言行,表现书生本色,将领风范,亦难能可贵。其学术成就固多,我不能妄加臆论,以我所见-自三十三年春率部由印向缅反攻起,至三十四年春打通史迪威公路之一年余的作战,击灭日本顽强陆军第十八师团等数万部队,以及抗战胜利后东北戡乱前期作战时,协同新一军击溃扼守四平街林彪七个旅之众等无数的胜利战争,着实伟大。以极客观公平立论,廖先生耀湘及其所属新六军(含前新二十二师)官兵之英勇战绩,功在国家,勋业永垂。

    不幸先生因东北戡乱战事最后失败,忧愤而故,国丧良将,湘失英才,识者同悲,我以乡晚的立场,写一点目睹先生率部作战的事迹及亲承指示之情形,以表敬悼之意。

    录入校对:第N个日常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P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