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我毕生所敬仰的廖耀湘将军

    回到目录页

    李珍

    我是民国二十九年八月到达第五军新二二师服务的,那是由我的一位堂姑父邓任藩先生向在该师服务的六十五团少将团长邓军林将军介绍的,邓将军为我姑父之侄。再由邓将军向师长廖将军推荐,那时是新二二师在昆仑关战役之后,廖将军初任师长,师正需要用一些新的人才。

    仁、忠、勇。

    廖将军第一次在东安师司令部接见我时,我对他的第一印象,乃是一位重而有威和温文尔雅的儒将型之人物。他开始问了我一些年龄、家世、学、经历之后,下手令要我接任六六团第一连上尉连长。当时他为我讲了一些军人及连长职务应该注意和应有的修养。我概括他那次说话的要点,不外仁、忠、勇三字。这也许就是他毕生所奉行的三字。他说:不细心照顾士兵的生活,不严格训练士兵的战斗技能,其后果平时疾病流行,战时伤亡重大,不仅是对国家不忠,对职责未尽,站在人道立场上说,更是不仁。将军继续讲军人更重要的是忠,要忠于职守,忠于国家,忠于 领袖。曾子说为人谋要忠,那么为国谋还能不忠吗?忠应该是军人的本分。最后将军讲军人事业在战场,所以除仁与忠外军人还不能不有勇的修养。且仁与忠还要靠勇才能实践。当时将军也曾问我有什么意见。我说一个部队要建立一项中心思想。才永远不会溃散而能所向无敌,如田横的五百壮士一样。将军对我这项意见曾点首表示同意,但未作进一步询问,我因为是与将军第一次见面,阶级也太悬殊,故也没有作深入的报告。

    小部队战术与伍长制度

    接连长后不久,我奉命到师干训班去受训,期间不到一个月,报到后每人分发一本 将军所手着的《小部队战术》一书,它内容的丰富,观念的新颖,动作的详尽,规定的细密与遇到以及方法的科学化,是我前所未见的,也是以后迄到现在尚未见过的,我虽然在官校学的是炮兵,但是在未分科以前的入伍生教育,是学过班、排、连小部队战术的,追忆从前在官校所学的,与现在将军所教的根据小部队战术演练,不仅是望尘莫及,令我惊奇的是一项新的发现。

    伍长制度,更是我过去从来所未见到过的或听到的:将一个步兵班分成步枪组及轻机关枪组以后,再每三人或二人成一伍,以上等兵或下士任伍长,无论攻防追退,尤其是在敌人炮火激烈或战场情形混乱时,伍长可以指挥列兵独立作战,不会溃散,或观望不前。

    若部队经过长期激烈战斗后,由新兵补充伤亡,在战场直后方稍事整顿,因实施伍长制度,短期就可以如已经训练的劲旅,再加入战斗。尔后新二二师以及缅北反攻后所成立的新六军在各战场上如缅南解围、缅北反攻以及东北戡乱初期各战役、一直是所向无敌,除了将军的精勤训练和卓越指挥外,伍长制度能发挥高度的战力是主因之一。

    滇西训练与缅南作战

    民国三十年与三十一年,我师入缅以前,在滇西有一段长的时间的训练。将军对训练之精勤,也是我前所未见的,以后迄今我参加国军中的各次演习亦未见到。将军对每次训练,事先均经过细密的构思,然后独自计划,亲自主持,亲自指导,亲自讲评,轮流指定各团担任演习,集合全师连长以上的干部参观。 以一个团的演习而言,从团长应该处置的每一状况起,直到任何一个干部,任何一个兵夫所发生的状况应有的处置,一一询问,一一演练,一一讲评,并询问其他在参观中的干部的意见。如此班排连营团,攻防遭追退以及警戒搜索等任务,全经实兵一一演练,使师成为劲旅。

    三十一年二月,我中央循英国之请,派遣远征军,用罗卓英将军为司令长官-后隶属美国将领史迪威(Joseph W.Stilwell)指挥,率第五军(杜聿明),第六军(甘丽初),第六十六军(张轸),分道援缅。本师入缅时,本军之二百师,已在缅南之同古(Toungoo)被围,师以劣势兵力,劣

    势装备(日军使用十个师,在当面有充分之兵力可以应用,并有两个装甲兵营,装备方面有山野炮,平射炮及优势之空军等。本师仅有八一迫击炮十二门之炮兵营一个营,步兵营只有小炮排六〇炮四门,除轻重机关枪外只有步枪,与日军对比,可说极端劣势)一举攻击南阳车站,解同古之围后,奉命逐次抵抗,掩护全军至平蛮纳( Pyinmana )集中,于平蛮纳会战,以歼灭日军之主力。此次逐次抵抗之迟滞敌人前进之作战,达一月之久。因南阳车站我军英勇之作战战斗,敌军始终不敢冒然前进,而我军每一阵地均以固守之决心,不达成任务,不到时间决不后退,即退时亦是好整以暇,井然有序,毫不溃乱,昔诸葛亮于五丈原逝世布署撤退时,司马懿始终不敢出追,待蜀兵撤退已久,再踏看蜀军营地及其撤退布署,并向沿途民众询问蜀军撤退情形,云是井然不乱,懿叹曰:“此天下奇才也”。以愚见,本师此次迟滞作战,可以当之。

    此役余为师炮兵营少校副营长,率炮兵第一连,配属六十四团对南阳车站攻击,亲赴第一线观测,见前方一竹林中有鸟群惊飞,料有敌人在内活动,乃先向左前方取原点试射,然后转移射击,奇袭竹林,将敌人骡马打得四散奔逃,跑向我方阵地者五十余匹,均肥壮高大,后我军自缅入印,余与营长张树帜先生及当时任六十四团团长刘焕公之坐骑,均系此次所俘获者,部分被炮弹破片炸伤医治未愈者,在爬野人山绝粮时,都屠宰充饥果腹。活人无数。此次转移奇袭射击之方法,余近翻阅许敬威君所写之资料,将军某次对彼等战术讲话亦涉及并强调此法,余不期与将军所讲者暗合,足见将军对各兵种之战法之细微末节亦有独到之见解与研究,更难能而可贵也。岂又某些泛泛的高级将领所可比吗?

    本师这次的战斗,足可说明将军的作战指挥才能和忠勤为国的精神。这些事实,岂是那些侥幸成功的可以诬蔑而歪曲的吗?介之推不云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想想过去同廖将军在同一战场时,个人表现了些什么?思之能不汗颜!

    野人山二、三事

    援缅整个军事,并不算成功,在高级指挥方面,不仅廖将军没有责任,即杜聿明将军也没责任,在师以下作战指挥和战斗方面,本师始终没有失误,但左翼的九十三师与暂编五十五师,右翼的英军两个旅,(另有战车一营及缅军一部分),过早后撤,使我师右侧臂过早暴露,杜将军不得不放弃平蛮纳之会战。因之曼德勒(Mandalay)与密支那(Myitlcyina)相继失守,本师奉命经缅北山区转入印度。本师取道野人山时,正值印缅雨季,旱季所行之道路,全部被水淹没,必须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那种艰苦漫长的行途中,将军所表现的精神是卓越的:

    一、将军始终未显现萎靡颓丧的神色,或唉声叹气的抱怨,一如平时镇静地领导官兵步行,鼓励官兵奋勇前进。

    二、在尚未进入山区前,大部分官兵背负拾获英军在曼德勒火车站所遗留之物品与官兵自己原有之行李,负担颇重。将军在进入山区前数天每天清晨,站在部队行进先头,察看官兵行进,劝官兵舍弃不必要的物品。不要为这些身外之物。消耗体力,并详述未到达印度前要与淫雨、洪水、泥泞、疟蚊、旱蛭和饥饿作无情的、艰苦的奋鬪。保有体力,才能保有生命,若无 将军此项指示,则本师和别部随行之官兵死亡率更不堪设想了。

    三、大部队行抵打洛(Tairo),尚未获得粮食医药补给,前途茫茫,人人均怀难获生还的恐惧将军传语各官兵,此去新平洋(Shingbwiyang)不远,我们到达新平洋就有生还希望,就有反攻,复仇、雪耻的大好机会,并肯定地说,今后只要廖某有办法,大家就有办法,切勿消极颓丧。果然,后部队到新平洋,就获得空中补给。

    上述三事,看起来是小事,然给予官兵在危难中,在精神上、等于注入了无数兴奋剂,也充分表现了将军之智、仁、勇、毅。

    炮兵军官不会骑马吗?

    我军入印后,驻仁溪附近之蓝姆伽(Rmgarh)整补,第五军特务营,改编为本师炮兵第二营,原营长李公瑜,系辎重兵科出身,将军乃由第一营调余副之,三个月整训后,师开检讨会,将军用电话亲自通知我:“今晚开会你营长和你同时出席。”将军之所以令我与营长同时出席,盖以营长是辎重兵科出身而我系炮兵科出身,有关炮兵学术和训练情形,我必比营长能多了解而深入。由此一点,可见将军思虑之周密,对事务处理之慎重,对会议准备之充分,因此这种小事也能够事前顾到。会议中,在询问本营训练情形时,将军命余作答,余简明扼要说明训练状况与炮兵在作战中能担负之射击与运动之作战能力。余报告时,将军以安详之形色点头。回营后,李公瑜营长告我:“你今天报告得非常好,我看师长对你的报告非常满意。不过你对我们炮兵作战力有那么大的信心,是一项大胆的答复,我却不敢。”事实证明,我炮兵第二营任何方面担负的任务,均能胜任。不久,李公瑜营长奉召回国,将军命我接长本营。

    本营的骡马,均是澳洲转运来的,有一次在蓝姆伽大道上,我纵马加鞭快跑,致摔下使右手腕脱臼,师部另一次开会,我手上的石膏模,尚未去掉,在会议休息时,将军问我:“你的手怎么啦?”我答骑马摔的。将军形色怡然地指向我说:“好!炮兵军官不会骑马!”我说:“大概是‘善骑者堕’吧!”

    将军是学骑兵的,每天早晨有骑马当做运动的习惯,这对将军来说,也许是一项享受,或是一种嗜好。每一天我要到马厩去察看马匹状况,管理马厩的王医官告诉我,师长每天早晨来我们马厩备马骑。我说:“你要小心!要替师长选匹好马,不要出了事情。”我是关心师长的安全,我前些时有了一次“善骑者堕”的经验,在惊逸绝尘之下,那是非常危险的,古人有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那么师长的安全比我们的安全,更来得重要。王医官却回答我说:“嗯!马是师长自己选的,正是一匹未调教的烈性马,我跟师长说了好几次,此马未经调教,不好,可是师长坚持要他自己选的,我为他选的他不要。”过了未久,师长被那马在我营门口被殿下来,将左臂跌伤,骨折。师部再次开会,师长手臂尚绑着石膏,休会时,我趁便表示非常关心地问“师长手怎么啦?”将军说:“被马摔的!”等我再要说话时。将军再补了一句:“那马太坏了!”他的意思好像是:“不是他不会骑。”然而这也正是“善骑者堕”吧!

    森林战术,炮兵阵地的自卫。

    缅北纯是原始森林,在森林中数公尺以外,就彼此对立不见人影,鸟不能飞,枪不能射,旱蛭、疟蚊充斥,在这样的地区作战,自应把握地区的特性。

    在缅北反攻前,将军卽根据这个地区的特性,发表了《森林作战手册》。再根据敌人攻防的惯性,如何在这地区将敌人歼灭。以步兵的战斗而言,如何训练每一个人研判地图,使用指北针,更如何在不见天日的森林内使用地图与用指北针开路,迂回敌后,截断敌人退路,在敌人退路上,构筑小据点,使敌人前后左右遭受攻击,进而使敌人物质断绝,精神崩溃。

    为防敌人钻隙攻击,炮兵阵地要采自卫措施,这是将军的特种兵战术之一,进入列多(Laio)地区后,将军首先命炮兵第一营张营长(树帜)选一个炮兵连作演习,并嘱要充分准备,要集合全师准尉以上的炮兵军官(含各团配属的四二重迫击炮,八二轻迫击炮)参观,届时将军要自己主持。演习时,当将军听取演习报告再环视阵地一周后,即询问我的意见,我当即呈述森林作战没有前、后、侧背之分,也许后方就会变成前方;当敌人袭击时并须固守四小时以上,步兵或友军方可能驰援,森林战炮兵阵地的自卫,要以此为着眼。今天的演习,只有前方布有警戒,那是不够的。将军接着说:“你的意见很对,这个课目,就由你营内再指定一个连重做,准备好了我再来看,今天参观的人,那天都要来。”

    我马上指定第四连担任演习,本着我的构想,构筑一环形阵地。左前、右前、左后、右后都构筑轻机关枪掩体,阵地前周围五十公尺地区,扫清射界,靠我阵地边缘,密栽鹿砦,使各掩体能相互支援侧射,并拒止敌人冲陷。阵地周围的远方,派出游动哨,设置狙击手,以便提早发现敌人,鸣枪报告和狙击敌人,三天后,将军仍亲来主持演习,参观的干部同前。将军听取全部演习报告后,亲自再视察阵地一周,随即向参观人员宣布说:「很好!很好!以后炮兵阵地的警戒与自卫,就照着这样办好了」

    密支那之战

    民三十三年一月初,本师由列多开到前方,向胡康河谷(Hukawng Valley )进攻,一月三十一日克大洛,二月二十一日克腰班卡(Yawngbang Ga),二十三日克拉征卡(Lakven Ga),三月五日克孟关(Maingkwan),乘胜下瓦鲁班(Walawbum)及杰布班(Jambabum)山隘,至六月九日下索卡道(Nsawgahtawng),十日攻下卡马英(Kamaing),歼灭日军山地作战具有精到训练之部队第十八师团及其配属部队,俘获十八师团印信及师团长田中新一坐车与轻重火炮,大小车辆,轻重机枪,无数的步枪,无数的辎重,一切是无数的,一个日本师团所拥有的一切物资的数量的是无数的,一个森林歼灭战的典型,一个完全的胜利。

    除了十八师团完全被歼灭外,敌第二及第五十三师团增援部队,也都被将军的指挥各个击破。将军的威名大振,誉满全球。

    东南亚盟军统帅,英国名将蒙巴顿(Mountbatten)及英国驻印总督魏菲尔,(Wefill)初闻捷讯咸表怀疑与惊异,但事实俱在,当我军攻克孟关时,均先后亲乘连络机至将军指挥所慰问与道贺。并听取战况简报及与将军留影纪念。

    本营未参加此次师当面之战斗,却以第四连配属以美军两营编成之突击支队,超悬崖、攀绝壁,经古木参天之库芒山区(Kumonbum)开路钻隙,绕敌后百余里,于五月十五日迫密支那附近,用奇袭占领机场,掩护空运部队着陆。本营第五连,亦随即空运密支那,支援五十师及新编三十师之战斗。

    日军日夜赶筑工事,顽强抵抗,演成漫长之战斗,余亦飞密支那指挥炮战,每日与第四连连长成其事,第五连连长段克刚,进出前方观测所,指挥我炮兵对敌射击,一次余与第四连连长成其事正在同一观测所指挥射击,成连长突被敌机枪射倒,我的军帽亦被敌弹穿一洞(未戴钢盔),此时我左前方与右前方各二百公尺处,各有机枪一挺,向我观测的地方交叉射击,我与两个观测兵,一方面轮番向敌机枪作破坏射击,一方面电后方来担架,迅速将成连长后送,后敌两机枪虽经我炮火消灭未再发射,而成连长即因此成仁。

    密支那之战斗,进行非常艰苦,从五月十六日开始攻占城西飞机场起,至八月三日五十师组织敢死队、将城北据险顽抗的敌军消灭、新三十师攻占营房区、美军占领西打坡止。

    经过八十天的漫长战斗始告结束,参加部队,初为新三十师八十八团,五十师一五〇团及本营第四连混合组成与美军步兵一团的特遣支队,十七日空运三十师八十九团加入战斗,二十一日,十四师之四十二团也由列多空运到达,另有本营炮兵第五连,七月十一日,新三十八师之一一三团从孟拱(Moguang)沿孟(拱)密(支那)铁路与三十师会合,七月二十五日,新三十师九十团再由列多空运到达参战,先后使用七个步兵团的兵力。和一些配属支援的特种部队,为新二二师兵力的两倍以上。

    我当时非常讶异,新二二师对胡康河谷及孟拱河谷的战斗,为何进展如此的顺利?而密支那的攻占,却如此的艰难。究其因何在?如易以廖将军指挥,又将如何?尔后将军曾来密支那视察,指出两点:

    第一,我军未乘攻略机场之当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攻势,快速占领密支那镇和车站,使日军有时间构筑坚固工事,顽强抵抗。

    第二,未派出有力之部队渡过伊洛瓦底江(lrrawaddy R.),截断密支那后方之补给线与退路。果尔,密支那之战斗,必迅速解决。且当时担任密支那攻略任务之各部队,亦未经过将军之训练,由此可见,战场之胜利与部队训练及指挥官之指挥,其关系何等重大!

    空运回国

    将军以震撼全球之功勋,奉命以新二十二师为基干编组新六军,辖新二十二师,第五十师及第十四师。

    将军升任首任军长,三十三年十月,本营正配属五十师作战,忽一天师长潘玉昆,电话召余,潘告:“军长有急电,命汝速赴军部”。余颇讶异,潘即谓:“贵营在此表现良好,军长在我这里听到的是好的一面,军长电召,一定是好事”。

    余迅速赶到军部,先找廖泽民副官问讯,军长找我何事?廖说「不知道,我先为你打听一下」,廖副官返回说:「军长闻你到了,很高兴,请你即去」我踏入军长办公室,报告新二十二师炮兵第二营营长李珍到。

    将军正在握笔疾书,对我的敬礼和报告并未理会,忽停笔抬头看我,并说:「你好!贵营在两小时内集中孟拱机场待命空运,炮兵空运,你已有经验,不必多言,回去马上准备,先将孟拱附近之连集中,能带的东西尽量带」然后将手令交我,我问空运目的地。

    将军说:「不必问,下飞机就知道」。我最后一架飞机起飞,一觉醒来到了云沾益。另一次空运,与此相同。但我未再问目的地,那是湘西吃紧,飞回了芷江。

    收回任命我为暂编五九师参谋长的成命

    胜利后,部队飞南京接收,我奉命留在安江,负责骡马和其他物质等输送,继而部队转赴东北,等我到达东北,辽西和辽南各重要城市大部收回,新六军及将军所指挥的部队,仍旧所向无敌,沙岭一役,新二二师仅以两营的兵力,击溃林匪近十万之众。我赶上了本溪湖之战,本溪湖据说原由第五十二军担任攻击,久攻未下,并遭受顿挫,新六军担任攻击时,仅一周即予攻略,然后协助新一军解四平之围,尔后我配属六十五团,团长李定一,勇敢善战,收复公主岭与长春时,李团长亲自驾车我坐在他所驾的车之一旁,超越我们的尖兵突入敌之掩护撤退的部队以行追击,长驱直入,有如入于无人之境。收复吉林时,我配属八十八师,指挥全师炮兵,未入吉林前,使用图上方向与距离射击九台下家洼渡子河口时,林匪彪正在渡河,几乎为我炮弹击毙,八十八师师长为韩增栋将军。

    三十五年十月,我奉调保安第十支队二十八团团长,后本支队改编为暂编五十九师,我改任第一团团长,三十六年十月暂五十九师改隶新三军,龙啸公(天武)为军长,原第十四师副师长许颖升师长,未征我同意,改任我为参谋长,此时将军已升任第九兵团司令官,李涛公接任新六军军长,我在团长未移交前,去见司令官,我呈述我的意见:“许师长过去我未追随过,我当他的参谋长,是否有些不便?司令官可否仍允许我留任团长?”“你既觉得不便,参谋长我另派人,你仍留任团长好啦!”将军便如此地收回了成命。

    法库防御工事的配备。

    暂编六十二师成立,刘梓臬将军任师长,我任参谋长,师参谋主任,是一位军校六期老大哥卢禹鼎,卢曾在贵阳师管区当过团长,刘师长是他团内的营长之一,为刘的顶头上司,他们俩的关系,真可说是,新长官老部下。师奉命据守法库,构筑防御工事前,师长已决定全部据点的位置,后将军复来勘察,先决定的位置,大部都变动。将军并且说明需变动的理由。将军的见解,自是与人不同,我追随左右看每一个据点,无形中对防御工事的配备上了一课,我对于将军改变法库防御工事据点的位置事,有两点感想。

    第一:将军对于防御工事的配备与火力运用,诚为一般将领所不及。可见将军的才具与军事学术的修养,大与人不同。

    第二:一个师或团的防御配备,营以下的据点,本是团长的事情,团以上的据点,顶多军长或师长在图上指示一个大概,而将军竟以司令官的地位亲到实地勘察,并决定每一掩体的位置,其负责任的精神与关心军事成败的忠贞,直到我五十六年从军中例退止,就从未见到过如此的高级将领。后法库被围三个多月,始终未被匪重兵攻下。不能说不与将军的指挥和他亲自决定防御工事这件事没有关系。

    再一次军人事业在战场的训示

    法库防御配备工事在逐渐构工中,康平发生了一次战斗,张鸣铎团长阵亡,不久我奉命到南京中央训练团受训,我离开法第三天,法库被围,我离开沈阳时,内子萧永芝曾发过一封家信告诉我母亲:我到南京去受训去了,受训时,我曾与在国防部服务的军校同期同学何治平时常见面。

    他谈称:现在我们的部队,在匪区能独立行动的,只有两个部队:第一是新六军,第二是第五军,此外其他的部队,不但不能单独行动,也不敢单独行动,因为随时有被匪吃掉的可能。

    受训快结业时,我接到家中一个电报:“母病危速归”。此事我考虑了很久,不知怎么好?“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母亲生我一人,临危不能不谋最后一面,否则,岂不遗恨终身”。

    最后我决定返家一行;于是写报告向刘师长请假二周,当时军参谋长也在受训,我拿了电报当面向军参谋长报告,并告知我已去报告向师长请假二周。我回到家中,母病已逐渐好转。

    祇一宿即飞返东北。我到东北时,法库仍在被围中,未料到不知是谁,竟电告司令官将我撤职了!大概刘师长未将我请假报告的实情据实陈报,致司令官震怒,认为我在东北最危急时,借故不去了!岂师长急于要卢(禹)鼎当参谋长而这样办吗?

    说来也奇怪,卢禹鼎当参谋主任时,常常跑到我面前,老泪纵横的哭诉,说刘师长常常不顾情面声严厉色地给他难堪,我总是好言安慰,这些事情我是记得很清楚的。

    不过,我被撤职的这件事,无论情理法,都不应该有的。按情来说,我是为母病危,白居易曾经有首诗骂吴起:“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何况“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古有明训。

    按理来说,此时法库尚在匪重兵围困之中,即使我不为母病请假,于结业后即赶囘东北,也不能赶回被围的法库,副师长程雁飞将军,不是一直就住在沈阳没有回到部队去吗?那又将如何呢?按法来说:我会有报告向师长请假,如我真怕危险,我又何必请假呢?这种乘人之危的做法,实为我始料所不及。

    我知道我撤职以后,我去见军长李涛公,军长却抱怨我,说我请假为什么不打报告给他?使他没有办法在司令官面前讲话,并嘱我暂时住下来,但切不可去见司令官。

    言外之意,说不定在司令官震怒之下,会以临阵脱逃的罪名将我正法。我去见副师长程雁飞将军,亦如此言。程副师长是比我后一天离开法库的,法库第二天被围后,一直不能回到法库去。

    但我觉得问心无愧,我非见司令官说明这件事情不可,我还记得爬野人山时,将军在大洛说过的话,只要我廖湘有办法,你们大家都会有办法,我也深知!将军不是不讲理的人,也绝对不会有“乘人之危”的思想,对我更是没有这个必要。

    我终于第二天去见司令官了!

    将军一见我就问:“你为什么在东北最危急的时候你不来了?”

    我当时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报告司令官,现在东北不是更危急吗?我现在不是来了吗?这证明我是不怕危险的,并且我有请假报告给刘师长。”

    将军听了我这一段说话,沉默半晌,方说:“这样好了!新六军目前没有缺,我派好到四十九军郑军长那里去当团长,郑庭笈前两天尚要我派两位有实战经验的人去当团长。”

    将军不等我应允,就提笔写了一张条谕要我转交给郑军长,说我过去在新六军表现非常优良,学识经验,都是团长的最好人选,写好了并未马上交给我,然后开始对我讲:当团长要注意那些事,并叫我坐下,重提过去在东安派我当第六十六团第一连连长时的老话:“军人事业在战场。”这些话足足讲了半个钟头。

    第二天我拿将军的手谕,去见郑军长。郑军长看了条论很高兴地对我说:“当团长的人,我这里是有,不过有才具而又有实战经验的人却很少。廖司令官说你很好,我非常欢迎你,你先住在我军部,等二十六师成立,你去当七十七团团长。”

    二十六师成立后,部队移山海关整训,此后我就再没有与将军见面。

    诸葛亮之才、李广之数、文天祥之忠

    自民国二十八年昆仑关战役起至三十五年吉林收复为止,八年之间,将军所训练过的部队,没有不成为劲旅的,将军所指挥的战役,没有不是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的,岂是那些从来没有经过炮弹洗礼光靠坐办公厅,因人成事,侥幸而成功的人所能企及于万一的,我在前面叙述缅南作战将军所作的作战部署与指挥,会引司马懿之言,赞美诸葛亮为天下奇才,将军实可当之而无愧!孔明六出祁山,虽未竟全功,但当时及后来历史都说司马懿“畏蜀如虎”。

    林匪彪在东北吃了新六军不少的亏,生怕匪军会走上“司马懿畏蜀如虎”的老路子。乃先后叫出两个口号,先是:“逢六不战”,后是:“吃菜要吃白菜心(东北秋后春初,冰天雪地,白菜心为上等蔬菜,最难吃到。)打仗要打新六军”此话在东北民间流传甚广。

    在吉林收复后不久,我曾被邀在沈将军官邸午餐,席间将军会一再勉励:“你们要效忠国家,要建立功业,须赶快努力,不然,机会就不多了!”

    以将军当时的看法,林匪已成强弩之末,东北戡乱军事,很快就会结束,谁料一误于马歇尔之调停,再误于俄共对匪之卵翼,中苏三十年友好条约,竟是一项欺骗,致使戡乱军事逆转,史记载:汉文帝谓李广曰:“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子当高帝时,万户侯何足道哉!”东北戡乱军事,若非上述之误,则 将军必能竟其全功,恐万户侯亦非将军所屑顾也。时耶?命耶?国家之厄运耶?将军遇下仁慈宽厚,凡事讲理法,重道义,从来没有暴戾恣睢,飞扬跋扈的气习和言行,也从没有错杀已降,何由有李广之数?

    锦州解围之役,将军深知匪在关内围点打援之惯技,使国军屡受巨创,若沿北宁路进军,须渡过三条大河,及越过一些湖沼地。则辽西走廊,无异为我们布下天罗地网,恰中奸计,万不可行。乃建议由营口用海军运输直接在葫芦岛登陆而援锦州,此乃以后韩战,麦克阿瑟将军从仁川登陆,击败北韩之办法。

    此则进可战,退可守,实军事上万全之策,但未为剿总采纳,且当时国防部作战次长为潜伏之匪谍刘斐,坚决主张从辽西沿北宁路进军,致无法挽回。

    当将军从剿总开会返回兵团部时,兵团司令部上校副官处长黄遂,向将军问及开会之事如何?将军很懊恼而愤怒地说:“恐怕难免覆灭!”

    是则将军知其不可为而为之,遽不令千古英雄为之一恸。

    当兵败突围绝望时,将军曾举枪自戕,以报领袖和国家,乃枪为随从副官李万福所夺,后与新二十二师副师长周璞将军会合被掳,不顾危险,跳车逃遁,拟作复仇之举,旋又在逃亡中第二次被俘,囚于抚顺集中营中,李定一将军南归时,将军当托李将军寄语所有袍泽,在任何状况下,绝不可与匪妥协,向匪屈服,应努力杀贼,并以七言绝句诗抒意,大意谓未剿灭匪众报国家领袖为恨,原句以事隔多年,不复记忆。后移佳木斯集中营与现在台之同邑罗安先生相遇,并曾与罗先生相处有一较长之时间,据罗先生言,将军在集中营中,常苦吟明志,罗先生尚能记忆其七言六句古风一首:“一片丹心报党国,生死艰难两不得。信国志节干云霄,武缪忠贞万世则。忍死得当以报汉,誓灭丑类靖八极。”尔后将军在匪区竟以不屈死云。

    昔文信国奉使入元军议和,被执,至镇江夜遁,辗转至温州。益王立,召至福州,进左丞相,都督江西,为元兵所败,走循州。卫王立,封信国公,进屯潮阳,为元将张弘范所败,被俘。在囚车中服毒未死,绝食七日,亦未死。在燕牢被拘三年,作正气歌以明志,终以不屈死云。辽西之败,将军自戕未死,逃遁一再被执,在集中营苦呤明志,亦已不屈死云,与文信国相类似矣。

    吁嗟兮!圣贤豪杰,英雄志士之谋国,岂能必其有成吗!亦尽人事,听天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呀!诸葛武侯之才智,北伐中原,六出祁山,亦只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将军岂不与诸葛武侯和文信国异世而并美吗?

    兹当将军逝世十周年之顷,夫人嘱为传记,余不才,承乏编纂,怀公盛德,悲公以大才精忠,而不得有卫(青),霍(去病),郭(子仪),李(光弼)的成功,除抒所景仰者外,并为诗以哭而摅悲怀!

    松坡以后更为谁(一),缅北关东举世知。

    郭李勋名原数定,孙吴胜算只时宜(二)。

    不经美协何由败(三),乃自苏支遂转危(四)。

    仍有韬铃宁土宇(五),公谋不用费寻思。

    说明: (一)蒋百里先生曾说:「廖耀湘为湖南军人中蔡松坡以后之第一人。」

    (二) 郭(子仪)、李(光弼)、孙(膑)、吴(起)如是有廖先生的遭遇一样会失败。廖在郭、李、孙、吴的时代一样可以成功。廖与郭、李、孙、吴均有兵学上的高深修养,指挥上的超人智慧,以及谋国报效领袖的忠贞。所不同者遭遇与时机而已。

    (三) 马歇尔奉美政府令,来华协商调停国共冲突,袒匪;使廖先生在收复长春、吉林大胜之后,失去歼灭林匪的机会。

    (四) 苏俄将接收日本关东军的全部装备和械弹悉数拨补林匪,并与林匪一切支援。致林匪壮大,日后有反攻机会。

    (五) 东北局势虽经马歇尔调停袒匪,苏俄对匪卵翼使局势逆转,但廖先生仍有两项计划,不致东北彻底失败。惜末为剿总采纳,有辽西之败。一为民国三十七年春,廖先生向剿总提出防备沈阳计划,当时廖先生断言,此项计划不实施,东北局势不能维持到三十七年年底。二为解锦州之围:廖先生坚决主张不走辽西沿北宁路进军,主张由营口海运登陆葫芦岛,会合东进兵团解锦州之围。

    录入校对:第N个日常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