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记先夫二、三事

    回到目录页

    廖黄伯溶

    我们结婚不到四年,就抗战开始,大好年华却消磨在漫长的战乱中,他身为军人在自抗日到戡乱历次战役中,不是忙于训练军队,就是指挥作战,以致我们聚少离多,我在家除了照顾幼儿外,使我终日忧心忡忡的,就是惦念着他的安危。

    民二十七年——一九三八年他任二百师(机械化部队)参谋长时,我母子住在邵阳城。他得便回家一视,不料在离家不远的途中,忽然发生车祸,车翻落于路边的红薯田中,四轮朝天,当时躺卧不克起身,待师部令派一部救护车及医务主任将他救护起,幸得天庇佑,仅背部略受损伤,在家中经中西医治疗,甫数日虽尚未完全康复,即返驻地,旋在长沙湘雅医院,再用X光检查,并特制铁架一个,嘱其穿着,藉保伤处,以免日久身躯变型,奈彼以工作不便,弃而不用,他为国为民之忠心,蒙神悦纳,施恩眷顾,使其健康未受到丝毫影响。

    民三十年——一九四一年,冬,彼军队驻扎云南楚雄时,我遵嘱前往一聚,小儿留在湖南东安交托双亲照顾,不料小儿竟因出麻疹引起肺炎,病势严重,经赴桂林就医,得以好转。先夫先后收到两次电报,均未相告。及我从旁闻悉,心焦如焚时,乃多方安慰:“此时儿病已痊,不必过虑。汽车已准备好(克难汽车须加修理)不日即可送汝回家。”他之需要家人陪伴,藉以调剂其艰苦的生活,自是无以言喻。当时我内心极感歉疚与不安,但又不得不暂时离开,那种顾此失彼的矛盾心情,不断的在煎熬着我。

    民三十一年——一九四二年,他带领队伍经过千辛万苦攀越野人山,约三月之久才到达印度,即在印度兰木伽整训。闻讯,我不顾一切(印度正被敌机轰炸)将小儿留在昆明,托人照顾,乃趁机前往营区慰劳,原拟不久即返,彼以军队尚未开动,遂一再挽留,而我则时以小儿为念,甚至寝食难安,他总是温言相慰,小儿在昆明和小朋友们玩得开心,何必挂念!结果设法将小儿托人带到印度,使我母子团聚,生活颇愉快,家父曾为我作诗云:“大吉千年雪,红河万里沙。胜游忘作客,异国即为家。”

    民三十五年初——一九四六年,东北军事吃紧,他部队奉命调东北,战事平息时,又叫我前往一聚,小儿则留上海入学,托人照顾,因时常往返东北与上海,致身心深感不宁,引起严重的失眠症,小儿曾亦因病后体弱,须休学半年,于是我母子又一同去东北团聚,先夫治军谨严,但对小儿特别慈爱,从不打骂,只要有空,总喜欢和他玩耍,享受一下天伦之乐,我们回上海后,有时就将他程姓朋友的小孩接来玩玩,足见他的喜爱儿童是发自内心的纯情。

    他自奉非常简朴,从不考究,但每致小儿信中,总是多方勉励,要他如何注意饮食起居和适当的运动,生活要整洁,对人要有礼貌,并以自己为例:爸爸幼时出生贫苦家庭,缺乏良好教育,后来纵有机会受到较高的教育,但依然不能养成良好仪态与风范,你当引以为戒。良好风格之养成应自儿时开始,现在正是时候,要特别注意才好,对所学必须穷究,不要以为天资聪颖,读书能理解,以无困难而自恃自满,须注意自恃聪明的人,对学问之研究,很少成就,过去科学家及文豪多天资平平,但都是艰苦有恒之士,应当有求知的决心和艰苦的努力,太贫穷则无法上进,太富裕则不求上进,在此两种境遇中之挣扎者,才思刻苦自励,我过去就是这样情形,古今中外突出的人物尤多这样的先例。如此殷殷教诲,不惮其烦!并一再的叮嘱我要好好的培植下一代,注意教育。

    对年迈老母常憾未能躬亲侍奉,嘱我多尽孝道以慰慈怀!民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年,冬,辽西战况艰危时,来信安慰我,谓彼现在以乐观的心情进行此次决定性之会战,当掌握精锐主力打开一条出路,个人与军队必无任何危险,身体健康,盼你心神安宁,好自珍重为要。 据云,他明知凶多吉少,有全军覆没的可能,犹频频慰我,自己赴汤蹈火而不辞,勇往直前,亲死如归,真是为国为民克尽天职,矢忠矢勇无愧衷诚!

    后来当他身系囹圄时,犹以我母子为念,他的一个老部下邱中岳先生自东北沦陷区南下时他托邱中岳先生带口信:“你务必要和定一离乡别井随政府去台湾并和汝妹夫妇同住,得其照应,小儿和其表兄同学,亦必得着帮助”,因他的提示,我们才迅即逃离虎口,否则真不堪设想矣!

    回忆在东北沈阳时,他曾劝我去教堂听道,信耶稣内心可得平安喜乐,他深知我的心境不宁,无法慰藉,但当时我心顽梗,不知仰望神!正如圣诗所云:“多少平安白白放弃,多少痛苦冤枉受”。

    当他陷在患难中,想必求靠耶稣,我自信主得救后,也常为他身心不自由而祈祷,为着神的荣耀,也让他那痛苦的心灵得着安慰,能享受属天的平安与喜乐,圣经上说:“当将你的事交托耶和华,并依靠祂,祂就必成全。”(诗篇三十七篇五节)他现在已解脱了肉身的痛苦,永息主怀!相信将来在天家可以相聚。

    本专辑蒙先夫生前至好及部属极力赞助,并各将所知所见撰文公诸于世,以作纪念,目的绝非宣扬,而是使人了解他对国对民的一片忠诚,谨此并向各位赞助者敬致谢忱。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P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