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廖耀湘将军
回到目录页祝能
廖将军出生于湖南今邵阳市新邵县迴龙村,小时读书很刻苦,二十来岁便考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期,学习成绩优等,毕业后不久,又考取公费留学法国,学骑科。回国后,任南京教导总队骑兵队长。因他战略战术,都很精通,不久便晋升陆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师长。邵阳子弟纷纷投奔廖师当兵。一时声势浩大。于一九四〇年三月奉命率师由湖南白牙市出发,向云南前进,走走停停,大约过了两年。到达云南楚雄。此时九十六师及二百师也都到达,我们第五军三个师,还有三十八师,组成中国远征军。由杜聿明将军指挥,准备出国抗日。到一九四二年三月,部队由滇缅路车运至缅甸曼德勒,休息三天,廖先生对部队讲话:“此次出国与日作战是为祖国争光;为民族存亡,为不做亡国奴而战,是极其光荣的,我们必须奋发精神舍死忘生,极力与日寇拼,必定要争取胜利,凯旋回国。我们在此作战,绝不能伤害缅甸老百姓,要尊重他们的佛教信仰,进寺庙要脱鞋,双手合十作揖,必须严守纪律,否则要受军法处理……”
一九四二年三月初。廖先生率二十二师乘火车向仰光方向前进。到达同古车站附近,日机飞临上空。部队下车卧倒,接着便进入阵地与日寇对抗。初战我军略有损伤,而二百师由戴安澜将军率领坚守同古要点,誓与阵地共存亡。奋战十余天,以实力远不如日寇而失利。戴师长在此役中,壮烈牺牲。我们师由廖先生明智指挥,沿铁路逐次向北撤退,三个团轮流做转进防御,没有大伤亡。上级领导称廖将军对退却防卫战术,运用得极其巧妙。时滇缅路已被日寇截断,我们不能回国。杜聿明军部及新二十二师被迫爬野人山,向印度退却。这是我们一生最苦最难的几个月。野人山是原始森林,适逢雨季,地上腐木烂叶,全是毒气,山蚂蟥同虐蚊很多,蚊子一叮,发高烧。蚂蝗咬着烂个洞,无医药,必死无疑。沿途无人烟,粮食吃尽,骡马杀光,皮带皮鞋都吃光,树皮草根也吃光,只见沿途死尸遍地,病死、饿死、自杀者比比皆是。杜、廖、刘,我们常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弄到吃的,分吃一点。可达印缅交界处,军部无线电同国内联系上了。一架飞机来侦查,投下通讯筒,要我们指明所在地点。廖先生指示要祝营长赶快回信。我马上用白布剪成TABO(打洛)平铺地上,飞机摇动翅膀飞走了。次日便送来大米、盐、火柴及罐头等……。杜聿明下令,粮食由军部集中,统一分配。此时没有一个人去抢粮,纪律还是遵守得蛮好,一点也不乱。廖先生要部队在原地休息半个月,一则好养养身体,二则等待落伍的上来,也可以治治病。大家有了救星,均喜形于色,增长了生活的勇气,到达印度,更有信心,不消灭日本鬼子不甘休。师参谋长李涛将军因在缅甸战场被毒蛇咬伤,回国治病,故未参加爬野人山。
师长廖耀湘、参谋长李涛、六十四团团长刘建章、营长祝能(作者)都是邵阳人,人不亲土亲,而率领的又大多数是三湘子弟兵,团结得较好,所以死的也较少,此后便平安地抵达印度兰姆伽,在此重整旗鼓,部队大大地扩充,二十二师扩为新六军,廖先生任军长,三十八师扩为新一军,孙立人任军长,士兵统由昆明空运补充,全部美式装备。廖先生劲头大发,拿出看家的本事来,把部队一定要训练得兵强马壮,从一个兵的动作,到一个师的战斗,皆由廖先生亲身示范,亲临指挥,特别对带兵官,不断提问,经常面试。
一九四四年春,开始向缅北日寇反攻,每个战役,均由廖先生亲自指挥,每战必胜。这时我们的武器精良,远远胜过日寇,能以压倒一切之势;迅速向前猛攻,敌人死守,我们便死攻,直到全歼为止。
战役中,有一个小故事;敌人以一个团占领一个交通要隘,其主力在大榕树脚下,深挖防御工事,将树根下掏空,很像老鼠洞,用扶梯上下,飞机炸不倒,炮弹打不垮,坦克也无法压碎它,真如铜墙铁壁。廖先生想:怎么办?同大家商量,用水淹、放火烧都不济事,打了十多天,一点也不动。廖先生要刘团长想办法,日寇左翼还配备了一个加强连,一面防止牛车道正面攻击,另一面掩护其后面炮兵阵地,构筑碉堡群,决心死守。似此情景,刘团长想来想去,还是派祝营长率该营迂回到敌后去,先打掉敌左翼,断其手臂,看他还能不能抗下去?果然,祝营长用一个连附重迫击炮两门,往山上敌背后猛攻,并于敌退路设下埋伏,重炮先将敌碉堡群摧毁,轰它三十炮,然后轻重机枪扫射,一个冲锋,便完全消灭此敌,继续将敌炮阵地攻占,不一刻,鬼子主力溃退,也遭到正面追击。此后便再无较大战斗,一直打到八莫。新六军奉命空运回国,新一军留缅北继续与日作战,此时滇缅路还在打,我们飞达云南沾益,在曲靖休整一段时间,又往湖南开,准备接着抗日。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军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胜利结束。天大的喜事,渴望重建家园,不料忧伤未已,祸起萧墙,又要打内战!我军正驻上海,廖将军又奉命率军往东北。一九四六年一月,部队由上海坐登陆艇往秦皇岛登陆,再乘火车直往沟邦子,一路往北推进。还算顺利,廖耀湘又晋升第九兵团中将司令官,李涛升新六军军长,刘建章升副军长,我则升六十四团上校团长。我们只占领铁路沿线,线外全是解放军所有,我士气丧失,锦州解放后,当日我们被困于黑山,一早我奉廖先生召唤,李涛军长也在一道,指示要我团立即往营口开进。岂知没走几步,便被解放军截击,全团官兵分散,军无斗志,我即奔往关内。廖先生指挥的二十余万部队,全部瓦解。以后知道廖、李均被俘,也在电视中见到廖、杜两将军在北京参政,受到宽待。
祝能写于一九九六年三月
时年八十六岁
(作者定居杭州,为本刊撰就本文后,于九七年去世矣)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新邵文史第十辑:廖耀湘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