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缅北百贼河之役
回到目录页廖耀汉
是役实启缅北反攻全胜之先河,然至今几人知此大捷系廖耀湘师长军事性养深厚、知人善任、爱护部属、勇于负责之所致哉!原其始末,略述于次。
1943年10月下旬,远征军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的新二十二师,自印度的列多,向缅北的敌军出击,反攻缅北自此始。
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第三营进军至大奈河北岸之拉加苏时,被日军包围,势态危急。此时,新二十二师之前卫卫队六十五团,甫抵新平洋地区,喘息未定。史迪威下令新二十二师之前卫团“即沿大奈河北岸,直驱拉加苏,解新三十八师一一二团第三营之围,再渡大奈河,夺取大洛,控领大洛平原……”
六十五团团长傅宗良,认真分析,认为如按史氏命令,先沿北岸进军虽可早解拉加苏之围,然只能正面迫敌撤退,后再冒险渡河攻取南岸之大洛,实则旷日持久,胜负难卜。如先从新平洋地区渡河,沿南岸向大洛进军,即可断敌孟关之后方补给线,又可迫使北岸攻拉加苏之日军,撤回南岸确保战略要地大洛,拉加苏之围不攻自解矣,此实为我国古代战史上“围魏救赵”之法也。
傅宗良团长基于上述理由,兵贵神速,竟不谋于史迪威及廖师长,于1944年1月5日清晨,率部沿大奈河南岸朝大洛方面进军、同时,将计划电报廖耀湘师长。部队于9日抵20r附近,史氏探知后、愤然不悦、即向战区统帅部电告:“傅团长不遵军令,擅自改变作战计划,从大奈河南岸向大洛前进。若不迅即制止,恐将为敌所乘……”,统帅部即电尚在印度列多之廖耀湘云:“傅团长未遵原作战计划,易遭不测,须立即制止,并将该团长予以撤换。”
廖在奉电前,已得到傅团作战计划,独具慧眼,立表赞同,认为傅团之计划高明,切实可行。9日接统帅部电后,即与副师长李涛、参谋长刘建章商定:
一、向统帅部承认傅团之行动,系经廖师长批准,愿承担成败之责;
二、向史迪威报告,已派李涛副师长前往处置。决定后,廖将此决定及具体作战方法亲笔书信,交李涛带到20r傅团之指挥所。傅听说上级责怪,并要撤职,万分难过,经李涛解说后,表示愿肝脑涂地以报师长知遇爱惠之情。
该团以第二营(缺充团预备队之第六连)接替新平洋南方NW7988 大奈河之警戒,主力已于5日出发,9日抵20r时,官兵闻上级令制止行动并撤换傅团长,而廖师长及李副师长、刘参谋长,均支持这一战略行动,且愿为此承担责任,乃个个抱誓死必胜之决心,于原始森林中,用地图与指南针判定方向,斩荆劈道,攀悬崖,附绝壁,向大洛推进。
12日下午团预备队(二营六连,连长邱中岳)与日军一个加强排在1022高地接触,激战一夜。13日晨包围了日军,并全歼之,该连即留置此高地担任大奈河河套警戒。
14日,第一营为前卫,第三营为团预备队,继续向大洛前进,16日上午9时,前卫营之第一连于百贼河835高地附近,迅速击溃日军一个加强排后,续向百贼河前进。
此时,围攻拉加苏之日军五十五联队第三大队(相当于我军一个加强营),察觉我军行动,果然南撤渡河。至百贼河南岸占领阵地。同日下午,傅团布置第三营(营长李定一)为团预备队;第一营(营长周璞)仍担任正面进攻;急调在新平洋的第二营(营长窦思恭),迂回绕至百贼河南岸日军阵地之后,以使日军成为瓮中之鳖。
农历新年黎明,一、二营已形成包围圈,两营步步紧缩,迫敌于大奈、百贼河相交这三角地带芦丛水泽中。战斗极为激烈。日军走投无路,纷纷投入河中。其大队长冈田中佐,顽抗至下午2时。负伤退至河边,以手榴弹自曝毙命,战斗遂告终结束,敌遗尸六百余具,俘二十余人,所获之器械弹药,足可装备我一个营。
此役大捷,廖耀湘即按原先刘参谋长建议,调傅宗良回后方,命副团长罗xx代理团长。同时向重庆统帅部及史迪威呈报此役战果。史氏闻讯,深表怀疑,立即亲自飞抵百贼河,由邱中岳连长陪同视察战场,点得日军尸体617具,欣然而笑曰:“打得好,打得好!我要为你们请功。”两天后,廖耀湘收到史迪威致重庆统帅部的电文副本:“新二十二师六十五团于百贼河之役,全歼日军一个加强大队,厥功至伟,应予勋奖,前电请处分傅团长一案,请予撤销。”
当傅宗良由李涛副师长陪同回到列多时,廖耀湘、刘建章等师部长官,率队夹道欢迎,大字标语是:“欢迎民族英雄傅宗良上校胜利归来。”至此,傅前此所受委屈全部化解,廖也赢得全师官兵之敬仰和爱戴。
傅团长为人短小精悍,深沉寡合,同僚多与之格格不入,廖耀湘曾说:“傅宗良只我能用。”而傅宗良亦对人说:“我甘为廖师长所用。”
录自《廖耀湘专辑——新邵文史第十辑》,作者系廖耀湘之三弟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抗日名将廖耀湘:新邵文史第20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