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中当译员
回到目录页潘侨南
(此处前置内容省略)
初到新六军十四师四十团
到达印度利多训练基地后,顿觉气候火热。为了防疫,我们刚下飞机就去洗澡换装。全部人员配发英式军服和美式武器,同时分配到各个岗位。我和西南联大的三个四年级理工科学生被派往中国驻印新六军十四师四十团。我被留在团部,任团长王启瑞随身翻译,另外三人被派往营部。
外事局委任我为三级译员、少校军衔。
当时新六军自军部至营部皆驻有美军联络官及军士,全面负责教授美军武器装备的使用及战术训练。我经常陪同团长及美军联络官前往各营连巡视,帮助解决双方沟通上的问题。
经过数月训练,我军的丛林作战能力(如战术、配合、通讯及指挥等)有了很大提高。
参加演习
为检验训练成果,全团进行了一次实弹演习,进攻一个假设被日军侵占的密林山头。我陪同团长及美军联络官前往第一线观察。随着一声令下,各种火炮密集地向山上工事轰击,飞机亦投弹助战。
有一次我站着观战,眼看着炮弹在不远处落下,而我却不知道躲避。团长突然将我扑倒在地,将我压在身下,使我逃过一劫。事后团长嘱咐我以后上战场要注意隐蔽,以免被敌人或自己的炮火伤害。
演习结束后,团长特意交代手下带我到密林中补习各种战斗技能,后来又发给我一支36发美式冲锋枪,并派两个卫兵专门保护我的安全。
调任骡马队
在四十团工作数月后,我被急调回师部兽医处,与美军兽医少校约翰共事,我俩同住一顶帐篷,负责辎重营骡马队的防疫工作。这时因为印缅战场地处热带密林,交通落后,粮弹等物资难以用卡车运送,美军联络官提出组建骡马队,根据实际需要配属各师。运来的骡马大都来自澳大利亚,对当地水土不太适应,经常有病,我和约翰就忙于到各处巡察,医治病马。
骡马得了炭疽病,具有很强的人兽传染性。偶尔有的战马得了病,约翰就命令士兵挖一深坑,把病马枪毙后掩埋。
虽然我不懂兽医,但在约翰的教导下,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工作起来配合相当不错,保证了辎重营的训练和机动能力,这在后来的战斗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由于之前在国内长期缺乏营养,初跟约翰一起工作时,饭量很大,一人能吃两份甚至三份饭,美国人看了很奇怪。说:“中国人个子不大饭量可大”。后来才恢复到正常吃一份就饱了。
起初,每次乘车,约翰少校一定要我坐到后面去,不然就冲着我喊outside。我很不服气,心里想,大家都是少校,凭什么你这么自以为了不起!
有一次,我问了约翰一个问题:“你知道中国人和日本人有什么区别吗?”约翰说不知道。我便跟他讲了一个别人告诉我的真实的故事:“军队里有的美国人不会分辨中国人和日本人。日本人来了,他还朝着对方喊‘Hello,挺好挺好’结果就被日军杀了”。这个故事改变了约翰对我的态度。自那以后,无论坐车、吃饭、睡帐篷,他都像朋友一样一定要拉上我。
抗战胜利后,约翰曾盛情邀请我同他一起去美国。我谢绝说:“我才不要去!我要留在中国!”
开赴前线驻守密支那
我在师部兽医处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全师将士开赴前线。新六军是钢铁之师,从印度打回缅甸,每战必捷。我随师部行动,陪同约翰管理骡马队。
在我所经历的大小战斗中,以攻克密支那最为难忘。驻守密支那的日军大部分为九州的煤矿工,善于挖工事固守。由于密支那地处原始森林,坦克、大炮不能及时开赴战场,飞机的作用亦有限,辎重营骡马队充分显示了机动灵活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前线粮弹的供应。
我师四十一团及四十二团开赴火线,直接投入密支那的攻坚战。战士们通过挖地道逼近日军据点,逐个摧毁和消灭日军。密支那攻克后,我师俘虏了不少日军,同时还缴获了很多军用物资和一大堆日军在缅甸发行的钞票。我拿了十几张做纪念。
密支那战役后,滇缅公路重新开通,大量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有力地支援了国内的抗战。
日本人评论中国人
盟军缴获了占领东南亚全境的日本陆军大将寺内寿一的日记本记载:一名日军可以对付六名印军或三名英军,但只能对付一名中国军人。
新六军在印度和缅甸战场与日军的血搏中,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也为世界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的斗争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随军回国
1944年冬,日军从广西攻到贵州独山县,威逼贵阳。贵州告急,局势紧张,一部分贵阳民众已开始疏散。为阻止日军进一步进攻大西南,蒋介石急令空运新六军全军回国。我师回国后被调到云南沾益县待命,我仍随师部兽医处行动。
日军听闻新六军已空运回国,不敢继续深入,不久就从独山退回广西。这样,贵阳人民就避免了日寇的残酷蹂躏。
下湘西
1945年春夏,日军侵华总司令冈村宁次下令进攻湘西,企图消灭雪峰山地区的中国军队并攻占芷江机场,然后进逼重庆。
军委会决定利用湘西的有利地形吸引日军深入,然后分割消灭敌军。新六军被任命为总预备队,全军再次空运到湘西芷江、安江、洪江一带集结。
不久后,进攻的几路日军全部陷入我军的包围圈,在我军的围歼下伤亡数万人,余者仓皇夺路逃回。
新六军为国内的抗战事业也立下了汗马功劳。新六军因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在国内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记得刚到云南和湖南时,我们都曾临时借住在老百姓家中,他们都热情地让出住房,并称赞我们不像有的部队打人,抢东西。
抗战胜利,晋升中校
1945年8月15日,日军宣布投降,举国欢腾。
和我一起工作的约翰少校因成绩突出被升为中校。他即向新六军部提出,我和他工作了一年多,成绩属于两人,我也应得到提升。不久军委会外事局下文升我为二级译员,授中校军衔。
(此处后置内容省略)
录入校对:观棋不语
来源:二战中国战区盟军译员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