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廖耀湘相关的文字资料合集

Memorial for General Liao Yaoxiang

    追随湘公十年略述

    回到目录页

    周璞

    民国二十七年,湘公任二百师参谋长时,师长杜聿明公,副师长邱清泉公,是年九月奉命以二百师为基干,扩编为新十一军,辖荣誉第一师、第二百师及新编二十二师。

    新编二十二师由邱公为首任师长、公为首任副师长,在湘潭成立,并随即设立干训班,由公任班主任并兼队长,训练连排干部,我由特务营连长派任分队长。公亲自由各个、伍、组、班教练起反复演练,务使连排干部熟练为止。

    每一新课目,公自己示范,亲自讲解,若命我示范时,直叫我的名字,——“周璞”。自此时始一直到我当了副师长,还是直叫名字——周璞,从来未叫过我的官职称谓。在命我示范新课目时总是叫“周璞重来”!“重来”!意即是多示范二三次,使各干部能完全学到。

    公并著有《小部队战术》一书,后来加入新的作战经验,重版数次。发到兵团所属各级干部,人手一册。师干训班训练约三个月。结训后,我奉派任六十五团,第一营第一连连长,以连为单位,分发湖南各县接收新兵。

    二十八年三月师移驻东安训练,公不辞劳瘁,常亲临各部队督练。每隔一、二周集合各团营连排干部,命我第一连示范演习新课目。公讲解学术知识。常教部队要学术化。带兵如带子弟一般,要使每一士兵,人人都练有精良战技,才有战斗精神,才能百战百胜;并谓过去一般军阀部队,只要有兵就称部队,临战时,则无异驱羊群入虎口之不当。又强调小部队战技基本训练之重要,促使各级干部争取部队训练之优胜。训练六个月,全军大校,新二十二师获得全军第一。

    是年冬部队随军参加桂南战役。十二月三十日攻克昆仑关,开抗战攻坚克险之先声,名震中外,此乃公以渊博学问,不辞劳瘁训练所奠定之基础也。其功绩诚不可灭。

    二十九年春部队集中东安整训,设立战术训练班,邱公兼主任,公兼副主任,训练团营长之作战指挥,每日讲授公著之小部队战术。我时为六十五团第一营营长,亦被召集,亲聆两公战术讲授,及团营连攻防追退之部队演习。每一课目演习完了,公讲评扼要而精辟。学者如沐春风。师经此年余之整训,更成为精锐劲旅矣。

    二十九年六月,公升师长,是年冬移驻贵州炉山,三十一年三月奉命随军远征缅甸。三月二十七日向叶达西推进,师沿仰曼铁路担任正面攻击。以解同古二百师之危,日敌五十五师团主力,攻我正面,另一部渡西汤河迂回我军侧背。经十余日之血战,师退守斯瓦河北岸。继续掩护军后移平满纳。

    作战检讨时,公谓逐次抵抗与强敌相持兼旬,迭挫优势之敌,仍保有我之精锐。官兵愈战愈勇,乃一成功之战斗,亦足证东安整训之成果。

    终以缅战全线动摇,五月师随军部越缅北野人山向印度撤退。途中因遭受饥饿疾病,精锐损失三分之一。二次反攻缅甸时,沿途尚目睹当时倒毙官兵之遗骸,及所持之武器。枯骨然,伤心惨目。

    是年九月师集结印度蓝加整补。公仍秉东安训练之经验及成果,更精益求精。时作战术演讲。并益以步炮协同、陆空连络、夜间、森林、河川作战之训练。整训两年,三十二年十二月师经列多向新平洋推进开始反攻缅甸。三十三年一月克大洛,三月克孟关,六月克卡马英,八月公升任新六军军长。舒适公任副军长。十一月克史威古、渡瑞丽河、直薄贵街。

    旋以日军进犯贵州,陪都吃紧。军空运回国。翌年复空运芷江,支援湘西作战八月十五日敌投降,九月军空运南京受降,三十五年一月军海运秦皇岛出关剿共。先后克辽西各县,及沈阳、辽南、长春、吉林等地。前线远达吉林东北之老爷岭。三十六年九月公任第九兵团司令官,共匪以「敌进我退」,「以大吃小」,「阻点打援」,「奔袭渗透」之游击战术,疲劳我军。在东北剿匪二年又军虽疲于奔命,但公仍极注重部队训练,虽在酷寒天候,亦命师示范师团之攻防演习。当时,我心有所感,写有四句歌词:“冰天雪地,励忠绥戎。整军经武,景仰无穷。”敬仰公鞠躬尽瘁。

    三十七年辽西战役失败。全军覆灭。最后我与公回关西行。我虽侥幸脱险,而公以自戕不遂终对国家之被匪俘。至今时光已二十九年,每一思念,辄潸然泪下。(当时经过,另页记述)

    公治军赏罚严明。三十六年东北清源战役,我为师之左翼团,正面被匪突破。作战检讨时,公宣示:周璞作战不力,撤职留任。到了晚间兵团司令部作战科长向华超兄,电话告诉我:“廖先生要我告诉你,今日开会的事,周先生没有过失与责任。”五月军解围四平之役。我为右翼团。于貂皮屯击溃阻点打援之优势匪军,匪因正面感觉威胁,乃彻夜后退。四平之围顺利而解。公面示:“周璞貂皮屯这仗,你打得很好。”授勋时我未授勋,公当场面示:“周璞应该授勋。”令军部查报。后来军部果补发云麾勋章。述此二段事实,以证 公治军赏罚严明,不为物蔽。实有超人之睿智。

    公作战指挥,英明果断。每次战役必常亲临第一线营连指挥所视察情况。就地指导战斗及部署。图上指挥亦极详晰。

    克大洛后我营为师之右侧纵队。由师直接指挥。横距师正面九十余英里,皆为原始森林遮断,粮弹伤员全恃空中输送。公常以电台对话指挥。日敌以一加强大队之主力据守伦京。向前推进于森林中,构筑三坚强据点死守,以掩护敌之左侧背。其中一拉张卡敌之坚强据点,反复攻击,月余未克。

    公电详询地形及情况,指示以一部与敌对峙,主力由左侧开路越敌据点攻进。迨我主力越过拉张卡敌据点时,敌果弃拉张卡退守第三据点。

    当师克孟关后接近卡马英。公指示力向伦京攻进。敌恃伦京前进据点死守不退。公又指示不攻伦京,直向洋亚色攻进。我第一线连越过伦京,敌果弃大炮辎重彻夜后退。

    三十五年十二月我担任辽南地区指挥,附有友军及新成立一支队与复县地方团队约一师兵力,与匪第四纵队相持四个月。匪虽到处奔窜,而始终未能攻破我据守复县以南防线。

    公亲临辽三南次视察指挥,并面授机宜,命我与驻旅顺大连俄军一师长,于普兰店会议两次,交涉接收旅顺大连,俄极狡猾,表面佯示亲善。

    三十六年十二月师驰解法库之围,我团担任师之正面攻击。进抵后,被匪阻点打援一个纵队之围攻。配属之炮兵第一营第三连之阵地及团部之一部据守村庄之据点被匪攻破。匪占据村庄三处为据点内外夹击,血战通宵,午夜三时,公犹以电话询问情况,指示:“周璞你要力守最后五分钟”。拂晓村庄外围之敌,果向北撤退。

    三十七年十月辽西最后一次战役,兵团指挥所同军指挥所于二十六日拂晓被匪小部队乘隙偷袭,电信中断,师以装甲车搜索连络,黄昏始将兵团及军指挥所全部移来师指挥所。当时全线皆为匪所围困。奉令向巨流河后撤。

    是夜公亲自作图上撤退布署,亲自写稿,电示兵团所指挥各军师行动。在旁之军师长默无一语。

    公指挥作战,旬余不眠不休,临危不惊,指挥若定。我国家失了一位如此不可多得的英明果断之高级将领。诚为可惜。

    附辽西会战经过及脱险归来记

    我是在战场上最后一个与廖司令官耀湘共在一起者。

    民国三十七年秋九月,东北匪首林彪始以第三、第四两纵队兵力攻我辽西义县,兼旬城陷,乃以主力移指锦州,于兹辽西会战序幕展开。我军为解锦州之围,驻沈部队,奉令乃于十月七日向新民西北地区集结,新六、新一、新三、七一、暨第四十九军之一部,统归第九兵团廖司令官耀湘指挥。大军所至,先克彰武台门,继复彰武直下新立屯诸据点。

    匪军先以第五第六两纵队伏于彰武及其以东之秀水河子,采用逐次抵抗,阻我西进。十五日我军抵新立屯。匪乃以第五纵队与我正面周旋。第六纵队退抵库伦,伺机而动。

    不幸锦州宣告弃守。我军惟有集结新立屯另候新命,十六日长春又告兵变。六十军首举白旗。新七军孤军莫敌。继以缴械。名城遂陷于赤色魔掌。

    二十二日我军复增第二〇七师之第三旅奉命仍向锦州反攻。乃以第七十一军为右翼纵队。第二〇七师之第三旅为中央纵队。本军为左翼纵队。新一新三为右翼梯次。第四十九为左翼梯次。二十三日本师进抵二道河子地区。右翼第七十一军并二〇七师之第三旅即与黑山以西之匪发生战斗。当以黑山攻而不下,乃命本师进攻打虎山以相策应。二十五日本师六四、六五两团,乃向打虎山以南之匪进击,连攻二日匪军固守黑山打虎山之线,并以主力分两翼向我包围。

    而二十三日库伦之匪第六纵队即已进取彰武。二十四日即截断二道河子公路,断我补给交通。廿五日七十一军不支后撤。四十九军之一师进出大桑林又为匪所伏。生还者不过三分之一团。第二〇七师第三旅亦受巨大损失。情况遂尔剧变。全面停止攻击。

    耀公当急电总部议改攻势防御,未纳。全军逐稍集结。我师二十五日撤抵唐家车站以南之义合庄。向打虎山之匪警戒。六日军指挥所迁移中为匪袭击,致司令官耀公军长涛公均失联络。迄是日下午四时始偕人员脱达本师。是夜奉总部电令各师迅速脱离战场。向巨流河集结。

    耀公电示各部行动后卽偕涛公于十一时赴大兴堡四十九军军部。本师退却布署,系以师直属部队六四、六六,六五团为右路。邱中岳团为左路。出大兴堡、长岭子、江家屯、三家子为第一目标。渡巨流河为第二目标。是夜六五团为匪所围。乃令相机脱离随师后行以任掩护。

    廿七日余偕师长抵大兴堡四十九军军部时,耀公采纳郑军长建议,路线改为长岭子以东至达老屯渡辽河。师长率六五、六六团余率六四团暨直属队先行,耀涛公随之,达长岭子。余议待六六团到,同行较妥。耀公未纳。

    及过长岭子十二华里之绕扬河,水深过腹,部队虽卸装可过。大炮车辆则无法可渡。耀公命余乘车转回长岭子询郑军长,倘江家屯无情况,则车辆大炮可折向该方面行进,及余抵达,该部已进入阵地,匪军由西进迫,急以电话询郑军长。知江家屯已有情况,无法通过。斯时并知师长率六六团由长岭子以南即已分道而驰矣。余虑部队无后卫必甚危险,急转河畔拟将车辆大炮以绞盘车绞过。甫未及半,得辎三连张连长报告。东南已有情况。促余急渡先行,方抵彼岸。

    驾车待发,耀涛公乘马至。知东北方匪已接近,特务连无法抵抗,六四团及师直属则已突过先行。余急随二公北走。过东北方之森林附近。匪已早伏机枪密射无法通过。转而沿河南向,以避匪弹,渡河西行。

    接近江家屯以南之村庄,遇匪。目击前行之官兵悉已被俘。时耀公举小手枪自戕,为李万福所夺。乃急转东北,未及千米,前行之李万福副官被俘,再转向南,前行之译电组蒋组长又被俘。

    斯时已知四面余者仅楚歌,陷身匪围矣。

    辗转二千米间之开阔地带。匪近则伏地隐蔽。数百官兵先后星散。及抵黄昏。所耀公、涛公、余与军部高参邓图南并卫士十余人而已。乃令卫士分组先行摸索。苦待良久。迄无返者。夜分时。四人乃冒险匍匐行约一千米,始脱匪围。仍渡绕扬河东行。图南先渡。耀、涛公甫及彼岸。

    骤然遇匪,星光之下,遥见刺刀闪动。余方行至河中失足坠落深处,顿遭没顶,亟力挣扎,两次水流激湍,冲走十数武,幸得邓图南臂助,获登彼岸。当时匪以未分敌、我弃而他去。涛公则于仓惶之中失踪。

    其余三人仍向东南行。走二里。匪军遍布,遇呼口令则止者数次。余因饮水满腹。全身冰冻。僵而未死。耀公频以手探余鼻孔。视以有无呼吸。邓图南则云周副师长不能行矣。当时余心尚明。知图南有手枪。军人不能成功即应成仁。此正舍生成仁之时。乃亟请以枪戕余。免遭匪俘。并促其速护耀公行。而伊不忍虽经余反复申明此义。伊仍勉强余行。

    廿八日天将晓,余等皆已疲惫已亟,无法再作挣扎,信步入一村庄。匪军以余等系病兵。命卧一民炕休息。及三四个小时后。余已苏醒。知已身陷匪窟矣,乃亟将证件焚毁。中午匪以牛车送余与耀公赴团医务所。图南则步行。余以解送之匪兵在前数十武,车行尚缓。乃谓耀公曰:“吾辈与其身陷匪手求死不得。不若趁机脱逃。万一不能获生。亦可借此求死。”语毕乃急促耀公跃车而下。

    匪兵见余等逃。乃连发四枪。第二弹中余右腿透裤四层,幸未至肉。第三弹中耀公右足亦未致伤。急跑约三华里。始脱,时已黄昏。遂相与避入高粱堆内。既知遍地皆匪。自念无法可脱。

    廿九日晨日出。居民以战事结束。来拾战场遗物。余等乃出,恳易便服以利行动。然因居民来者益多。当时余等金饰手表水笔掳掠一空。

    下午始得一土民之助,将余等引至大典堡以东之关家窝棚,将余等藏一土窟。窟前即系大道。目见匪兵夜以继日向东北行进余与耀公避处窟中。莫敢动弹。寒冷则相互紧握。尽力挣扎。如是达二昼夜。

    三十一日始由土民导向南行至大桑林子南之王家窝棚张德云家。张民为人尚善。次日令土民探听辽河道,拟偷渡辽河奔营口。二日始返,据云已托人再探辽河东岸情形尚须待其回信始能进行。

    余虑恐久有变。力促耀公冒险急行。耀公未从。并令再探西南之胡家窝棚是否可由海道出走。职是之故,迟延时日,营口撤退,锦西易手,欲再避居亦不可得矣,乃随耀公冒险向锦州前进。

    于十一月六日仍由土民导行经中安堡至李三家子张姓之友人处。下午抵达。不幸是晚匪军将至该处宿营。该民是以不允接纳。井促速行而导路之土民亦再不肯同行矣。余与耀公置身陌道间。惟有循原路向铁道前进。至中安堡即为匪农会拘禁。越日即将耀公他提。

    余则仍拘原处日执讯十余次。给高粱粥一小碗。并令来往被俘官兵相认。千方百计。恩威并施。余则诡称商人,坚不吐实。被俘官兵顿有旧部亦不愿以真情告匪。如是者八日,匪以无确实证据,乃余释行。

    余既重获自由。乃间道夜走。日则向土民乞食一小碗。有时虽经三、四村庄而无一肯施者。夜则稍憩高粱堆。每过午夜天候剧寒。无法支持。乃勉强行走。方位莫辨,则循北极星反行。二十余日未尝进油盐。体力消耗殆尽。及后两足俱肿烂,每时仅能行二三里矣。

    过绥中后,幸遇六五团特务排之许中士,得共乘大车四十里。过前所复遇输一、二连士兵两人为余贷驴车,行数十里得以缩余行程。途中虽已历尽人生亘古未有之苦厄。差幸精神尚足支持。

    廿三日抵山海关国军阵地。当以证件俱无。形容枯槁。守城士兵不允进关。又转行三十里。廿五日始脱万险抵达秦皇岛六十师陈膺华(原1943年新二二师团长)部。得能沐浴易装。再作军人。

    廿六日即随该部乘舰南撤唐沽。三十一日赴天津。十二月一日抵北平。而本军刘副军长又已南返,栖身逆旅。囊无分文。乃急电家寄款。于八日始得购机票飞京。

    自此以后余虽全此残生脱诸虎口,但以各级长官均陷匪窟,官兵流离道路,惨不忍睹。

    缅怀往事,历历如影,郁郁寸衷,何时可释。

    忆我部队新二十二师,民二十七年组成于湖南湘潭。为杜聿明、邱清泉、廖耀湘三公所创建。越岁训练成熟。新硎初试。即克桂南天险之昆仑关。开抗战胜利之先声。奠民族复兴之基础。

    三十一年春应盟邦之请。驰援缅南。克南阳军站以解同古之围。旋以友邦战势逆转。致我部又遭野人山惨绝人寰之苦厄。终能还军印度兰伽,整训经年。驰骋异域。

    三十三年缅北之战,克大洛,下伦京、盟关,直取卡马英,歼日十八师团全部。军威震全球。声誉遍中外。

    是年冬打通滇缅路。凯旋返国。复解滇南之危。成湘西之捷。敌寇屈膝。翌秋受降京沪。

    随后全军北上接收我丧失十四年之东北河山,四年之间,与匪鏖战疆场,攻无不克,守无不固。

    三十五年克台安、盘山、本溪、长春,进逼吉林以东之拉法。援彰化、复库伦,扫荡辽东,之临江通化,攻克辽南之复县。

    三十六年攻占貂皮屯以解四平之围。驰援辽西使锦州新氏危而后安。歼匪两师于沙后所,解法库之威胁臻沈阳于磐石之安。

    三十七年以来,政府虽以种种原因。坐使匪势日猖而能撑持东北一年之危局。本师虏功,应不可灭。是故本师以十年辉煌之战迹。毁于一旦。非仅本师之损失。亦国家精锐之损失。良足悲也。

    故余陌居都门,奔走呼号将及两月。终以侯门似海。势单力薄,虽竭全力,罔无成果。

    追念前功,宁不愤慨?

    爰笔记之,亦不过表此次脱险归来之痛心与未能报仇雪耻之遗恨,永矢勿忘而已。

    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记于湖南长沙

    录入校对:第N个日常

    来源:廖耀湘将军逝世十周年纪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