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寿仁先生赠廖耀湘诗屏
回到目录页黄寿仁
【编者按】
我县国民党将领廖耀湘,于抗战军兴时,自法国留学归来,驰骋抗日沙场,威振印缅异域,功勋彪炳,名不可没。其泰山黄寿仁先生(已故),为民国元勋黄克强之胞弟,于 1946年将军不惑寿辰,适值抗战胜利,撰诗十首并亲笔书写,赠与将军。廖夫人黄伯溶女士,将此诗屏一直悬挂于美国洛桑矶寓所壁上。今年秋,原新六军副军长刘建章、原国民党国大代表蒋志云夫妇游美,专程拜访廖夫人,并请夫人亲录此诗赠与昔日袍泽留作纪念。本刊特索付梓,用以对为祖国、为民族英勇抗击外侮的所有将士寄予深切的怀念。
其一
邵阳山脉气沉雄,蔚起松坡再造功。
又见元戎出乡井①,将星夜夜照天红。
其二
巴黎海外初归国②,一出风尘便不同,
大地鼙鼓声正急,九年飞跃五云中。
其三
生就金刚不坏身,云龙铁马作精神。
千艰万险都尝遍,益信将军是福人③。
其四
昆仑关上雄鹰扬④,不让平蛮狄武襄。
元夕张灯除夕火,古今战史并辉煌。
其五
征缅军从绝域过⑤,居然振旅到恒河。
一朝回马真无敌,羽檄交驰捷报多⑥。
其六
劲旅如霆压芷江,淮阴威望信无双。
先声远播能催敌,未与交绥寇即降⑦。
其七
江南降敌待澄清,飞调雄师驻上京。
万户黎民齐拍手,八年才见汉家营⑧。
其八
行年四十登坛早,万里归来鬓未丝。
阿母狂欢翻欲涕,慈怀犹忆抱儿时。
其九
提挈妻孥返国余,秦淮河畔忆同居。
客中岁月催人老,喜见佳儿读父书。
其十
君真玉润方腾达,我愧冰清已老苍。
赠此诗篇为纪念,他时杯酒话沧桑。
民国卅五年春日⑩
耀湘吾婿四十生日纪念
蔡舫黄寿仁撰赠并书
编者注:
- 廖耀湘将军,1906年农历4月23日出生于本县汤仁桥乡间。
- 廖于1929年毕业于黄埔六期骑兵科,1930年秋以上士衔公费赴法国学骑兵,1936年学成归国。
- 指1936年任军校教导总队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时,参加南京保卫战,于南京沦陷后,乔装绕道,历经艰险,逃至汉口,任二百师少将参谋长。
- 指1939年任第五军新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时,参加昆仑关战后,亲临前线指挥,予侵华日军以重创,获举世闻名之昆仑关大捷。
- 指1940年廖升任新二十二师师长,1942年奉调缅甸对日作战,在作战略撤退时,廖率师越过人迹罕至、原始森林地野人山,奇迹般地到达印度兰姆伽休整。
- 指1944年初反攻缅北,大获全胜,日本侵略军在印缅战场全面溃败。廖升任新六军军长。
- 1944年底新六军奉调回国空运云南沾益,敌闻风后撤;1945年5月寇犯湘西,新六军空运芷江增援,日军即停止进攻,8月宣布无条件投降。
- 新六军奉命空运南京接收京沪、当新六军举行入城式,威武雄壮的队伍行进于南京街头时,夹道的人民或雀跃鼓掌,或热泪盈眶。
- 廖将军事母极孝。新六军驻军芷江时,即将乃母肖老夫人接到芷江团聚。新六军调南京,廖派人送母返邵阳,在北塔旁置地建房,供母安度晚年。
- 或以廖将军生日在四月,故此处署“春日”。然组诗所述时间,已至日军投降之后,撰诗当在夏日矣。
录入校对:寒庭暮晚
来源:新邵文史第十辑:廖耀湘专辑”